争!争!争!近3000人次达成初步意向

时事   2025-02-09 11:23   福建  

在节日的喜庆氛围中

漳州早早吹响了保用工促开局的奋进号角

节前,漳州构建起立体化用工监测体系,一方面借力中国联通手机信令大数据,对外省24.31万农民工流动轨迹进行实时画像,另一方面组织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赴重点园区、重点企业、重点项目走访调研,绘制出精准的“用工热力图”。

1月份,《2025年“乐业漳州”保用工促开局十条措施》出台,从助企稳岗、就业服务、兜底保障三个方面,以实实在在的补贴促更多劳动者留漳留岗,进一步稳定市场预期、提振用工信心,助力企业生产。

春节假期,漳州坚持就业服务“不打烊”,推出“就业夜市”“就业轻骑兵”“漳州零工1580”平台等创新举措,赴云南开展大型招聘活动,是今年福建首个在春节假期开展跨省劳务协作的地市;节后上班第一天,首趟“点对点”返漳复工专车抵达长泰。

真金白银稳岗、春风行动送岗,网格化访企、全维度服务,一项项政策、一场场活动、一个个举措,交出一份保用工、稳生产的成绩单,助力漳州市首季度经济工作“开门稳”“开门红”。

人勤春早争朝夕

策马扬鞭开新局

“争”的劲头就是“稳”的势头。《十条措施》的出台,进一步扩大春节当月一次性稳就业奖补政策受益面。数据显示,春节期间,外省农民工留漳率达39.33%,节后离漳人员返岗率预期达92.37%,这两个数据同比均有所上升。春节期间,全市共有121家规模企业生产“不断档”。

“争”的节奏就是“干”的节拍。正月初五的云南楚雄彝人古镇,漳州跨省招聘团的红色展位成为一道风景,古雷石化、三宝钢铁等企业带着近千个优质岗位“逆向招工”,当场有200人达成就业意向。这场跨越2600公里的人才汇聚行动,正是漳州“春风行动”的生动注脚。据统计,春节前后,我市已举办特色招聘活动58场,提供岗位8350个次。

“争”的温度就是“留”的热度。漳州针对不同群体精准施策,为267名“三支一扶”人员发放新春礼包,鼓励人才扎根基层;举办首场“创业沙龙分享会”,点燃青年创新创业热情;开展“就业访民情”专项行动,帮扶206名困难人员上岗就业。在长泰区“务工人员之家”,返岗专车下来的云南务工者惊喜发现,扫描“政策码”即可生成个性化就业指南。“润物细无声”的服务,让务工人员从“候鸟式迁徙”变为“归雁式定居”。

在昨日举办的“春风行动”大型招聘会上,漳州再征集300多家优质企业参会,提供1500多个优质岗位,其中漳州市医院等医疗卫生单位,漳州市教育系统,漳州九龙江集团、漳州片仔癀等市属国企提供500余个编内岗位。

招聘会现场,求职者了解就业信息。(陈逸帆 摄)


市人社局领导表示,全年计划开展百场招聘、提供上万岗位,保持“争”的状态、强化“争”的作为,为“开门红”向“全年红”迈进奠定坚实人力基础。

18000人次到场咨询

近3000人次达成初步意向




2月8日,“春风送岗促就业,精准服务暖民心——漳州市2025年‘春风行动’大型招聘会”在漳州市体育中心举办,为求职者和企业搭建起沟通的桥梁。

招聘会现场呈现出供需两旺的景象。企业提供的工作岗位多元且丰富,漳州市“9+5”产业体系、“三头六臂”支柱产业的名企,提供岗位多达1523个。岗位类型上,编内岗位备受关注,以其稳定性和良好的福利体系吸引了现场众多求职者。而在薪资待遇方面,高薪岗位吸引力十足,共提供了年薪10万元以上的岗位188个,不少求职者跃跃欲试。

“春风行动”招聘会现场人头攒动(沈昊鹏 摄)

此次招聘会采用线上线下双轮驱动模式。线上依托“漳州就业”等平台,开展“直播带岗”“云端面试”等活动;线下设置“企业展示区”“政策咨询区”“技能体验区”“AI求职服务体验区”等特色专区,为求职者提供全方位、立体化的就业服务。据统计,现场前来咨询的人数达18000余人次、收到简历6576份,初步达成意向2781人次,现场签约265人。

“此次招聘会我们收到了许多优质的简历,相信能为企业招揽到合适的人才。”三宝集团人力资源部招聘专员黄舒婷表示。据悉,三宝集团冷轧硅钢项目预计今年底投产,需要大量机械、电气、材料等方面的专业对口人才。

时评:不能盲目“血拼”政策



“争先年”的号角吹响后,全市各地干部都动起来了。“争先”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比招商引资”。有“比”就会有压力,大家一定要在“创新打法”上下功夫,避免陷入盲目“血拼”政策、“赔本赚吆喝”的误区。前段时间市里的几场大会,也反复强调了这一点。

盲目“血拼”到最后就是“内卷”。一些地方没有算好“投入产出账”,不计成本推出超常规优惠政策,价格一降再降、补贴一给再给,这些超出自身承受能力的投入,既浪费资源,又带来财政负担。如果难以为继、兑现不了,受损的不仅是企业家,还有政府的形象。

抓招商,“成本与效益”“制造业招商”“亩均效益”“增量贡献”等导向很重要。如果一味地盲目“血拼”政策,拼来的“蜜月期”必然是短暂的。更何况,一些“李鬼”型企业抱着短期套利心态,抓住地方盲目“血拼”的冲动,吃干榨净政策后,便转移到其他地区。“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游击队”式企业,着实让一些地区吃过苦头。盲目“血拼”的弊端,可见一斑。

不盲目“血拼”政策,那要拼什么?拼“产业链”是关键。前两天,省里召开了县域重点产业链“四链”融合现场会,提出了“完善产业链招商机制”。“融合”与“机制”,实际上就是提醒我们,必须搞清楚自身有什么、强什么、缺什么、要什么,然后总结好过去的一些好经验好做法,继续编制用好县域重点产业链招商图谱,大胆探索中介招商、以商引商、商协会招商、股权招商等市场化招商模式,不断提升招商引资的实效,这样方能让更多“金凤凰”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处筑巢栖身、展翅高飞。





漳州新闻网
网天下,看漳州!欢迎关注国家一类新闻网站——漳州新闻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