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 | 奈曼旗:沙海明珠,摄影热土

文摘   2024-10-21 19:25   北京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奈曼旗,起源于古代乃蛮部,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西南部,地处东北与华北交界处,踞东北三省与内蒙古接合部,是华北连接东北、蒙东通往辽宁的交通枢纽,也是内蒙古草原通往大海和港口最便利的地方。


奈曼旗拥有丰富的旅游和摄影资源,地形地貌丰富多样,有山峦、丘陵、沙漠、平原,也有湿地、河流、森林、草原,素有“一旗看全区,微缩内蒙古”之称,享有“沙海明珠 奇美奈曼”的美誉,是首批“中国‘醉’美摄影旅游目的地”之一。奈曼王府、宝古图沙漠、孟家段国家湿地公园……景点自成系列,特点鲜明。无论是青龙山、怪柳林,还是奈曼版画、蒙古族刺绣、赛马、搏克,甚至是一间土房、一顶毡帽、一抹斜阳、一峰骆驼,在摄影人镜头里都显出一种语言难以述说的浓情,吸引国内外无数来客到奈曼旗一睹这片摄影热土的魅力。



宝古图沙漠
长河落日,大漠驼铃

大漠冲沙  伊翠洁 摄

沙漠集体婚礼  王存艳 摄

沙漠赛车  姜宇 摄

宝古图,蒙古语意为有鹿的地方。作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宝古图沙漠位于科尔沁沙地腹部、奈曼旗北部,西邻赤峰市,是距离东北三省最近的沙地。其东西长35公里,南北宽约30公里,总面积约1000平方公里,最高海拔约400米,最低海拔约270米。地形连绵起伏,沙海广阔无际。内部地貌尤为奇特,沙垄蜿蜒,起伏陡峭,广袤无垠。无论春来、夏至,还是秋去、冬临,宝古图沙漠的落日晚霞、大漠孤烟、古道驼铃,都能让你切身感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独特魅力。

宝古图沙漠旅游区每年都会举办沙漠那达慕各项赛事,从2017年开始,改为由内蒙古自治区体育局主办的内蒙古沙漠那达慕,成为全区重要的沙漠体育活动品牌。如今,宝古图的沙漠那达慕除了赛马、搏克、射箭这传统“男儿三艺”外,沙漠集体婚礼和沙漠篝火晚会更是别具风情,吸引着各地摄影人的聚焦。

随着时代的发展,宝古图沙漠的汽车文化逐渐形成规模,成为镜头中的一个特色题材。自驾车露营地是科尔沁500公里文化旅游风景大道的节点之一,分为游憩区、营位区、户外训练区、沙湖垂钓区、篝火烧烤区和娱乐服务区。宝古图越野家园以赛车文化为核心,包含综合服务区、民宿住宅区、沙漠越野赛道、汽车场地赛道、漂移赛道等,涵盖沙漠越野车、UTV等娱乐项目。对沙漠赛车景观感兴趣的摄影人可重点关注这两处拍点。

奈曼怪柳
千姿百态,精神象征

柳魂  王淑然 摄

怪柳夜色  鲍明泉 摄

在奈曼旗境内的沙漠里,有一种柳树,因其造型奇特怪异而被称为“怪柳”。传说中,怪柳是叫来河的魂,日夜守护着这片神奇土地上繁衍生息的人们。奈曼人把对大自然和人类有着恩泽的怪柳保护起来,作为一种纪念和景观,供世人敬仰和游赏,并冠名为“奈曼怪柳”。

奈曼怪柳抗干旱、御风沙、耐盐碱,无论栽种哪里、被用作什么,都忠于职守、无怨无悔;不管环境怎样恶劣、刀斧怎样锋利,哪怕被砍去了头颅,或树身烂空,只要春风拂过,依然萌绿吐新。它们在贫瘠的沙漠上扎根,在严寒酷暑里成长,在风沙吹打中抗争,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了大自然和人类,是奈曼人任劳任怨、顽强不屈、勇于拼搏、无私奉献的精神象征。

步入奈曼怪柳林,犹如进入一个魔幻世界。一株株、一簇簇、一片片奇形怪状的柳树,或高大、粗壮,或树皮爆裂、满身疤痕,或如弓身老翁、舞动少女,或如飞禽弄姿、走兽聚会,与黄沙相映成趣,浑然天成。

在摄影人的眼里,奈曼怪柳林四季皆景。春天,它们没有“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盎然与妩媚,只是在粗裂的树干上“春来发几枝”,一根根细小的枝条绽新吐绿;夏天,怪柳体态丰盈,婀娜多姿,形态各异;秋天,怪柳像一个魔术师,将柳叶变得金黄,风一吹,天女散花般落下来,在落日余晖下别具风韵;冬天,清瘦的枝条向四面八方发散,像极了乍着胡须的老人,雪后的怪柳更是冬季赏柳的一大景观。
奈曼怪柳可与西部胡杨媲美,吸引着国内外众多摄影爱好者到奈曼旗采风。

奈曼王府
文化符号,厚重“史书”

俯瞰王府  张艳君 摄

王府雪韵  王淑然 摄

在奈曼旗大沁他拉镇,有一座古色古香的建筑群,与周围的现代化楼群形成鲜明对比。置身其中,摄影人会有穿越时空之感。这就是奈曼旗郡王府。

奈曼旗郡王府是内蒙古自治区保存最为完整的清代蒙古王府之一,是不可多得的民族文化遗存,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4A级旅游景区。它是“四迁五治”后的最后一座王府(俗称“奈曼王府”)。1863年,成吉思汗第28代孙、奈曼旗第十一任札萨克郡王德木楚克扎布建造了这座清代奈曼王府。德木楚克扎布是道光皇帝第四女寿安固伦公主的驸马,是当时身份最高的额驸,也是咸丰皇帝的亲姐夫,在道光、咸丰、同治三朝任职。

奈曼旗郡王府占地3.1万平方米,前后五进院落,东、中、西三路跨院,共12组套院、211间房屋。府中设置展厅46个,展出了包括元代金冠饰、辽代鎏金铜面具、元代双龙纹鎏金银项圈、清代手提团寿银香薰等国家一级文物在内的约2000件文物。王府布局精巧、雄浑瑰丽,建筑全部使用青砖灰瓦,封闭式、高台基、多圆柱、滚龙脊、叶脉滴水、兽面瓦当、丹青彩绘、雕梁画栋、前廊后厦等建筑细节典雅考究。

走进王府,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门前那一对石狮,雄蹲在左,雌踞在右。百年来,这对石狮一直蹲守这方土地,看人来人往,阅世事沧桑。推开两扇朱红的大门,庄严肃穆、气势巍然的王府四合大院尽收眼帘。正殿五间,东西配殿各三间,正殿配殿和垂珠门之间均由回廊连接。院外西北角的三间王爷家堂庙和垂珠门前的三间过堂门房皆是台榭建筑,十分庄重。俯瞰王府,呈方形,四角设有角楼,古朴、庄重,集塞北风情及藏、蒙式风格于一体,是中华民族建筑艺术中不可多得的瑰宝。

这座经历了百年沧桑的奈曼旗郡王府,宛若一本厚实的历史典籍,记述着过往的风云变幻,是奈曼旗不可或缺的文化符号。人们可凭借这座王府回溯几百年来奈曼旗政治、文化、经济、风俗的发展,洞悉奈曼旗在清朝统治大格局中所处的地位,体悟每一幢建筑、每一件文物所蕴含的文化思想和美学意味。

孟家段湿地
“候鸟王国”,沙海水乡

鹤舞水乡  温志超 摄

秋染湿地 扎力根 摄

孟家段国家湿地公园地处松辽平原西端的西辽河上游,位于科尔沁沙地腹地。它拥有规模较大的天然沙漠淡水湖泊,被称为科尔沁沙地上“明珠”的沙湖,犹如一个明净的葫芦,是西辽河上游首个大型旁侧水库,也是整个西辽河流域防洪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湿地公园以孟家段水库上、下库区水域及库周草本沼泽湿地为主体,主要包括天然湿地和人工湿地两个湿地类型,一上一下,一大一小,因而被民间誉为“母子湖”。公园水域面积广阔、水质优良,规划面积3264.58公顷,湿地面积2845.39公顷,湿地率87.16%。

湿地公园里沙地、森林、河流、沼泽、草甸交错分布。蓝天丽日下,白沙碧水间,沙柳林蓊郁苍翠,千亩芦苇荡连绵起伏,拂子茅漫漫如海,各种珍禽或盘旋空中婉转鸣叫,或如箭镞离弦掠过水面,几十种鱼儿嬉戏清波自由觅食,共同组成了一幅壮美和谐的动人画卷。

这里是鸟儿的乐园。孟家段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我国候鸟迁徙东亚—澳大利亚西路线上,是候鸟迁徙重要生态廊道,现有鸿雁、丹顶鹤、灰鹤、雁鸭、鸬鹚、天鹅、猎隼、灰背隼、黄爪隼、红角隼等各种珍稀和濒危鸟类80余种。每年候鸟迁徙季节,这里都会呈现万鸟翔集、鸥鹭齐飞、鹤舞雁栖的迷人景观,吸引众多鸟类摄影爱好者驻扎。

这里是鱼儿的世界。因水面开阔、水质纯净,孟家段国家湿地公园栖息着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鲤鱼等20多个淡水鱼种及藻类、虾蟹、贝类等诸多水生动物,形成了完整的水下生物系统。

湿地是大自然的馈赠,是人类精神的家园。多年来,当地人像珍爱眼睛一样珍爱着这片湿地、这片水域。经过多年建设保护,一个集赏鱼观鸟、亲水体验、草原营地、滑草溜冰、渔家风情、水乡民宿等众多项目,融生态平衡、环保教育、休闲娱乐等各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生态体验基地初具规模。

观水天一色,看鸟飞鱼跃,赏荷塘雅韵,孟家段之美,不可言说。

青龙山
物华天宝,世外桃源

青龙山云雾花海  李延斌 摄

青龙山日出  谢志刚 摄

青龙山,是奈曼旗最重要的地理标识之一,也是奈曼人心中一座高耸的人文地标。主峰厄尔默山,是辽西努尔虎山系余脉,蒙古语即断崖之意。它像腾跃在万里云天的青龙一样,蜿蜒连绵,生机无限。

青龙山海拔约1200米,险峻陡峭,怪石林立,让人叹为观止。这里树木丛生、水草丰茂,山间有几百种花草,杂以名贵药材、珍菌。山里林间,野兽出没,百鸟翔集,流泉轰鸣,宛如世外桃源。

山上的青龙寺原名“慈云寺”,始建于清朝光绪年间,是清代奈曼旗24座庙宇之一。寺庙所在的青龙山就像一条横卧的巨龙,首尾呼应,十分形象。除了山脚的青龙寺,走进青龙山的一路途中,还有关帝庙、老母庙、居士林等场所,殿宇巍峨,金碧辉煌。庙宇建筑群与周围自然、人文景观相互映衬。半山腰的圣水灵泉有王母掷簪成井的传说,引来四面八方百姓求水,端午登山节时,更是游人如织。每年春夏秋季,野丁香、山杏、百合等竞相开放,这里又成为摄影的首选之地。

此外,青龙山景区还有两处景点值得摄影人到访。八虎山庄依山傍水,林木繁茂,建筑朴素,民俗风情浓郁。它集合了餐饮住宿、水上垂钓、登山、公路自行车赛、休闲度假、户外拓展等项目,山庄内的树屋、木屋、蒙古包、水上餐厅、彩虹桥等都十分上镜。青龙山自驾车露营地是中国四星级汽车自驾运动营地,交通便利,距离大广高速和长深高速都是50公里左右距离,目前有房车营位、拖挂式房车营位、小车营位、帐篷酒店,以及树屋、木屋、水屋等住宿设施,是一个集休闲、娱乐、运动于一体的综合性营地。

奈曼版画
传统美术,非遗代表

刻版 陆继成 摄

印版  陆继成 摄

作为哲里木版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奈曼版画是蒙古族民间图案的传承和延伸,是奈曼旗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更是奈曼旗的文化品牌之一。

奈曼版画是由木版年画发展演变而来的。清末,旺其嘎等民间艺人用于绘制庙宇图案的纸版拓片和木板拓片,可以说是奈曼版画的雏形。民国初年,木版年画在除西藏以外的全国各地广泛流传,并传播到奈曼地区,被蒙古族民间工艺美术家宝石柱掌握承袭。他也因此成为奈曼版画的奠基人。宝石柱创作的版画吸收了当地民间美术(如剪纸、窗花、民间木版年画)的创作手法,融合了新的技法,形成了独特的、崭新的、具有很高审美价值的艺术创作风格。目前,奈曼旗已有30余位全国知名版画家,以及百余位中青年、千余名青少年组成的版画创作队伍,有集培训、创作、交流、展览于一体的奈曼版画创作培训基地。

奈曼版画多以木版为主,制作流程主要包括绘稿、备版、转稿、刻制、打墨和修版6个步骤,传承着绝版套色的非遗技艺。其作品多以奈曼本土自然景观和风土人情为题材,曾入选全国美术作品展、全国版画作品展和国际版画作品展等,并在意大利、德国、法国、蒙古国等国展出,受到一致好评。2018年,奈曼版画被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蒙古族文化
风情浓郁,源远流长

蒙古族摔跤  李鹏飞 摄

蒙古族刺绣传承  史春华 摄

奈曼旗历史悠久,蒙古族人口众多,在千百年生生不息的发展中孕育并传承了璀璨的蒙古族文化,为摄影人提供了以蒙古族刺绣、“男儿三艺”等为代表的拍摄题材,让每一个踏上这片热土的摄影人都能感受到浓郁的民族风情。

蒙古族刺绣是蒙古族人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形成的一种手工技艺,所用的顶针与农耕民族所用的顶针不同,不但要在软面料上绣花,还要用驼绒线、牛筋等在羊毛毡、皮靴等硬面料上刺绣。蒙古族刺绣艺术以厚重、质朴取胜,其大面料的贴花方法、粗犷匀称的针法、鲜明的对比色彩,给人以饱满充实之感,在蒙古族衣食住行中的应用很普遍。比如,蒙古包的顶部、边缘装饰及门帘都要用贴花刺绣方法装饰,地下铺的密缝毡子也要绣出各种图案。蒙古袍和长坎肩的前襟花、衣侧花以构图严谨多变、题材丰富多彩为特色,疏密安排恰当,花鸟点缀妥帖,浅黄、粉绿的镶边显得非常悦目。

搏克为蒙古语,意为摔跤,属蒙古族传统的体育项目,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是“蒙古族三大体育项目”之首,具有强烈的对抗性和竞争性,同时也有团结、持久的寓意。蒙古族摔跤起初具有突出的军事体育性质,主要用以锻炼体力、毅力、战斗技巧等。元朝帝王十分提倡摔跤运动,每逢举行重要宴会,都要有摔跤手竞技助兴,并把摔跤定为武举取士的一项重要内容,佼佼者可以获得很高的荣誉。如今,蒙古族摔跤不仅成为历届那达慕大会的重头戏,更成为摄影人镜头中出彩的内容。无论是气势恢宏的摔跤手出场,还是摔跤过程中的激烈角逐,都留下了经典影像瞬间。

蒙古族赛马多在那达慕大会上举行。大草原上,远近百里以至几百里的牧民会驱车乘马赶来参加赛马活动。赛马场上,彩旗飘飘,鼓角长鸣,热闹非凡。蒙古族赛马不分男女老少均可参加,少则几十人,多则上百人,一起上阵,分直线赛、走马赛、颠马赛,距离不等。为了减少马的负荷量,不论老少基本都不备马鞍、不穿靴袜,只着华丽彩衣,配上长长彩带,襟飘带舞,显得格外英武。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以后,虽然狩猎经济逐渐转向了游牧经济,但狩猎时期长年积累下的拉弓射箭本领却保留了下来,以防外敌侵略和野兽袭击畜群,没有牲畜的贫苦牧民则仍依赖弓箭捕杀动物维持生活。到了经济发展、生活充裕、文化进步的今天,射箭则成为蒙古民族一种文化的传承。在古代,蒙古族勇士的名字后面常被加上“莫日根”“巴特尔”,蒙古语的“莫日根”就是神箭手的含义。蒙古族射箭古代使用的是牛角弓、皮筋弦、木制箭,射程只有一二十米远,现在的弓箭已经被钢弓、尼龙弓、玻璃弓、金属箭所代替。箭靶是5种不同颜色涂成的“毡片靶”,靶中心是活动的,箭射到中心就会掉下来。比赛时,射手身穿彩袍,脚蹬马靴,箭离弦,靶心落,得胜者获得荣耀。除了这样的竞赛场景,选手们在候场过程中三三两两闲聚在一起抚弓赏箭、谈天说地的场面也非常适合摄影表现。



相关活动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征集专区



合作热线

联系电话:010-65251661

联系邮箱:wuping@chinaphotopress.com

版权声明
如需转载本公众号内容:

1.保持图文完整

2.完整标注版权及本公号ID、二维码

3.未按此规定转载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让更多人看见点这里



中国摄影报活动
中国摄影报旗下活动平台,及时收取中国摄影报主办或承办的各类摄影活动资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