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初一】最美人间腊月天,福欢喜乐随风来

文化   2024-12-31 00:01   内蒙古  


最美人间腊月天,福欢喜乐随风来


2024年12月31日
星期二
二九第二天
农历甲辰龙年腊月初一
也是咬灾节

       时间不紧不慢,岁月不慌不忙,今天已是腊月初一。腊月是一年之岁尾,正值寒冬。民谚云:“腊七、腊八,冻掉下巴”,正是言之其冷。这时冬季田事告竣,故有“冬闲”之说。春耕秋收,忙忙碌碌,只有等到雪落,大地沉寂,人们方可停下脚步,迎接新年的到来。

       而春节,是中国人传统的三大节中最为隆重的一节。而腊月,正是迎接春节的前奏曲,在这个前奏曲里有着丰富的内容。

       首先从喝腊八粥开始,然后人们要扫房、请香、祭灶、封印、写春联、办年货,直到除夕夜。过年,对于中国人来说是极富有魅力的。

        为了过好年,中国人要拿出近一个月的时间做诸多准备。人们要忙着对保佑过去一年的神祗祖先有个交待,要对一年来的往来账目有个结算,要对亲戚好以节日的慰问......对一年来的家庭事、个人事都要加以总结,以使在新的一年里,个人能更有进步,家业更加兴旺。

 腊月由来

        要算农历,会发现大部分的月份是一五一十地叫三月、五月、十月,为什么到了十二月的时候,就要叫腊月呢?这可是有大来历的。其实,农历十二月有三十多种称呼,包括岁尾、腊冬、残冬、腊月、冰月、清祀、冬素、大吕等。其中,人们最熟悉的叫法却是“腊月”。


        “腊”是古代祭祀祖先和百神的“祭”名,有“冬至后三戌祭百神”之说,即每逢冬至后的第三个纪日干支中含有地支“戌”的日子,南北朝时期固定在十二月初八日,先民都要猎杀禽兽举行大祭活动,拜神敬祖,以祈福求寿,避灾迎祥。


        这种祭奠仪式称为“猎祭”。因“腊”与“猎”通假,“猎祭”遂写成了“腊祭”,因而年终的十二月被叫做腊月。此风俗起源于秦汉时期,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就下令制定历法,将冬末初春新旧交替的十二月称为“腊月”,十二月初八日叫“腊日”。



       《礼记·月令》有记载说:“孟冬之月,门闾腊先祖五祀。”腊祭的对象,是列祖列宗以及五位家神,五位家神指的是门、户、天窗、灶、行(门内土地)。虔诚奉上各式祭品,答谢祖宗与家神的保佑恩赐,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合家康宁。


       据汉代学者应劭的《风俗通·礼典》记载:“腊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报功也。”《隋书·礼仪表》中也有类似的说法:“开皇四年十一月诏曰:古称腊者,接也,取新故交替之意。”


       腊祭曾经是农历十二月里相当重要的一个习俗。年终,古代的农民们终于到了农闲时节,便出去打猎。一是多储备食物,以弥补粮食的不足,二是用打来的野兽祭祖敬神,祈福求寿,避灾迎祥。


       然而,随着生活的改变,祭祀的意义渐趋消失,人们对于腊月的记忆,则留给了更好吃、更好玩的习俗。



 咬灾节

      今天进入今年农历的最后一个月,也就是腊月,民间都说进入以后,农历新年的气息也就越来越浓了。腊月的第一天,过年的味道也越来越浓,而且接下来的腊月中会有很多和过年联系在一块的风俗习惯,比如腊月初一的“咬灾”节,将一年的疾病灾祸都咬掉,准备迎接新一年的新生活


❄️吃炒豆❄️

       在很多地区,在腊月初一这一天都有吃炒豆的食俗。因为吃炒豆的时候,会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象征着人们将过去的烦恼和未来的灾祸,一一咬碎。可以舒舒服服幸幸福福的迎接吉祥如意的新年。古人还有在腊月初一前一天晚上,将黄豆炒熟放在枕头,然后第二天起床直接吃的习俗。随着时间的变迁,不同地区习俗还是有差别的。不过图一个好兆头,还是可以在腊月初一早上让小孩吃一些炒豆,让其咬掉灾祸,吞下健康幸福!


❄️吃炒瓜子等炒货❄️

      根据地区的差异,有些地方吃炒豆,有些地方还会吃爆米花、炒瓜子和花生等食物。这些食物的作用,跟吃炒豆子是一样的。都是为了咬掉灾祸和不如意,吞下幸福和吉祥。像炒瓜子咀嚼起来会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跟鞭炮一样,能赶走所有的坏事,能够消灾解难。这些食物,除了声音上有好的寓意,主要还是好制作,所以能一直流传至今。有营养,味道美味,寓意美好,增添美好的祝福,所以再忙也要记得吃噢!


❄️吃鸡蛋❄️

      重要节日,有一个食俗是无可避免的,那就是鸡蛋,咬灾节也要记得给家人吃鸡蛋。因为鸡蛋不光营养丰富,还一直被赋予着生命和新生的象征。因此,在咬灾节吃鸡蛋,就是吞下新生的力量,助力自己新年新生机;就是祛除过去一年的不愉快,迎接新一年的事事如意。白煮、蒸炒都可以,看自己的爱好。


❄️吃油条❄️

      油条是咬灾节要吃的美食之一,它的形状类似牙齿,寓意“咬掉灾难”。油条以独特的形状成为了不可缺少的代表食物,这一传统美食,不仅丰富了节日的味蕾,也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许。


❄️不吵架❄️

      腊月是一年中的收官之月,是一年的总结,应该有一个完完美美的结束。所以,在收官之月,切忌与人发生不愉快,切忌与家人发生争吵,切忌与爱人发生矛盾。应该让自己保持稳定的情绪,平稳的心情,在祥和的气氛中辞旧迎新。


❄️打破东西❄️

       在咬灾节比较忌讳的还有一点,那就是避免打破东西。因为人们认为,在腊月初一打破东西,会带来不幸和灾难。当然了,这一天24小时,难免会有磕磕绊绊,和不小心的时候。这天万一弄坏了什么东西,一定要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拯救不好的气场。切勿怨天尤人,切勿直接开骂,这样只会让不好的兆头叠加。


       腊月初一“咬灾节”,保佑家人幸福安康。还可以准备着备年货了,因为腊月离春节不远了。好好过日子,认真过好每一天,驱邪避祸迎接吉祥如意的新年!


 腊月习俗


❄️腊月市❄️


       一进腊月,市面上就热闹开了,这是一年内的特有时节,叫腊月市。无他,腊月里要为过年好好准备一番,要采买的东西也就多了。先是卖咸肉和粥果的热闹起来,因为人们都得为“腊八”做准备。腊八粥要用的粥果如核桃、枣、柿饼、栗子、乾菱角米等等,那可真是花样百出。过了初十,开始卖卫画门神、挂千、金银箔、烧纸、窗户眼、天地百分等等。


       二十日以后,集市上要开始卖糖瓜、糖饼、江米竹节糕、关东糖、草炒豆等物了。这些是为“祭灶”准备的,二十五日以后,卖芝麻橘、松柏枝等物,为除夕之夜做准备。北京的腊月市,货物琳琅满目,品类齐全,而价格也多少涨了一些,正合谚语里“腊月水土贵三分”之说。



❄️唐花❄️


       在明清的时候,冬天的鲜花、蔬菜可是稀罕物。腊月间进宫的鲜花是在暖房里培养出来的,叫唐花,也叫“薰花”,明代以牡丹为主,清代时又用金、铜等作为陪衬,红黄相间,更是色彩艳丽富贵。


       到了后来,宫廷之外,官宦之家也开始流行唐花,冬天开放的鲜花变成了走亲访友时的馈赠礼物。当年,想在腊月培植出花卉可不容易,需昼夜不停地摊火,保持温度和湿度。后来除花之外,又增加了青韭、蒜黄、冬葱等鲜嫩蔬菜。



❄️窖冰❄️


        过去没有冰箱的时候,到了腊月,还得打冰储存,以备夏天消暑之用。腊八那天,京城各河开始打冰,内城御河所起之冰贮藏在“内窑”。太液池所起之冰,贮存在“雪池冰窖”。各护城河之冰,都在就近河边土窑存放。待夏季出售。晚清时打冰已不限于腊八,一般冬至“三九”期间即可。上世纪五十年代,什刹海边上依然能见到打冰的。打得整整齐齐的大冰块,从岸边坡路上拉走装车,送往冰窖。



❄️春联❄️


       在祭灶的这几天中,市面上出现了一种特殊的职业——写春联。文人墨客在街边巷口放一小台售卖春联,旧称桃符。一般都当场书写,以图润笔,春联的内容基本上都是送旧迎新的吉祥话。时至今日,买春联仍然是人们过年前必不可少的一道程序。到了腊月,超市、商店里会摆出许多精致的春联,写着各种各样的吉祥话。



❄️门神❄️


      北京那些胡同、四合院人家的大门口,除了贴春联之外,还要在门上贴门神。这个习俗也是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门神有两位,一位白脸,一位黑脸,都是甲胄执戈,悬弓佩剑,相当威武。对于这两位的身份,有两种说法,一说是神荼和郁垒,一说是秦琼和尉迟敬德。其实,这两位门神究竟出自哪朝典故,对于贴门神的普通人来说并没有那么重要。人们请了两位神明镇宅守护,都是为了祈祷家宅平安,新的一年能够顺顺利利。



❄️年画❄️


       要说贴年画,那肯定是要买天津杨柳青的年画。由于地属天津,所以北京人又称它为“卫画”。一进腊月,各繁华地区就支棚搭席,如东四、西单、鼓楼前摆摊卖年画。还有一种串街卖画的,用大包袱一背,沿街唱卖,唱得调子也很好听。到了腊月,北京人还要准备各种好吃的。



 腊月小菜

       过年期间,各种“硬菜”当然要吃个够,好犒劳一年的辛苦,但这五样爽口又解腻的佐餐小菜,也不能忘。


❄️腊八蒜❄️


       到了腊月,北京家家户户都要腌腊八蒜。腊八蒜的做法也简单,将剥了皮的蒜瓣儿放到干净的罐子里,倒上米醋,密封好,放到一个阴凉的地方,就能等着吃了。腌着腌着,泡在醋中的蒜就会慢慢变绿,等到了要过年的时候,这腊八蒜也差不多腌好了。一个个蒜瓣儿腌得碧绿,不仅颜色清爽,就着饺子吃起来,更是酸爽可口,微辣中透着一点甜味,特别解腻!



❄️京糕梨条❄️


       京糕即山楂糕,酸酸甜甜的口味,是北京孩子在年节里期盼的美味。京糕梨条则是把山楂糕和鸭梨条混合起来,在表面撒上一层白糖或糖桂花,凉拌而成。有的人家做的时候,还会加黄瓜丝进去,鸭梨、山楂糕的甜蜜混合着黄瓜的清香,赛似香瓜,因此这道菜也叫“赛香瓜”。过年聚会的时候,桌上少不了荤腥油腻。京糕梨条尝起来清爽开胃,还能解腻醒酒,所以,不仅是小孩子,连大人也抵挡不了它的美味。



❄️豆儿酱❄️


       豆儿酱也是老北京的传统小菜。过去,只有冬天冷的时候才能做这道菜,又叫“打豆儿酱”。现在有了冰箱,豆儿酱更成了一年四季北京人桌上的常客。豆儿酱是在肉皮冻里多搁了豆干、水疙瘩、胡萝卜、黄豆、土豆等菜,堪称皮冻的升级版。



❄️皮冻❄️


       每年腊八,家家户户就开始忙活着打豆儿酱,平时做肉时剔下来的肉皮,就等着这时候用了。先将肉皮在水里煮一下,捞出来切成条,锅里重新放水,加入料酒、葱、姜、盐等佐料,口重的还可以加些酱油。待肉皮煮到八九成熟,再放黄豆、水疙瘩、胡萝卜丁、豆干等配料,冷却后就成了晶莹的豆儿酱。做好的豆儿酱冷藏保存,现吃现切,再淋点腊八醋上去,喝酒时来这么一盘,绝对有滋有味儿!



❄️炒酱瓜❄️


       除了腊八蒜、豆儿酱,老北京过年还少不了吃炒酱瓜。据资料记载,北京酱腌菜的历史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而这炒酱瓜则是满清的传统小菜。做这道菜必须得买六必居或天源酱园的黑酱瓜才够味儿,而且炒制过程中不放酱油,这样做出来的炒酱瓜,黑是黑,白是白,颜色分明。



❄️芥末墩儿❄️


       芥末墩儿真是地地道道的百姓菜,北京人囤冬储大白菜的一大用处,就是做芥末墩儿。等到过年的时候,鱼肉大餐吃得满嘴油,一道滋味清新的芥末墩儿来调和口味,就再合适不过了。几十年前,在老舍先生的丹柿小院里,逢年过节北京人艺的演员都要来包饺子,一起吃老舍夫人亲手做的芥末墩儿。吃的时候,用一双干净的筷子把芥末墩儿逐段地夹在小碟子里,再倒些汤,混合着酸、甜、脆、辣、凉几种滋味一起下肚,那种钻鼻子的感觉真叫一个爽!


       经济不宽裕的年代,这些小菜成了人们餐桌上少不了的吃食。



 腊月歌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
二十六,炖猪肉
二十七,杀肥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唱着《腊月歌》,春节进入了倒计时,大家忙着大扫除、贴春联、置办年货,虽然忙得团团转,但内心是轻松和喜悦的。

 腊月寄语
今天
2024年12月31日
也是农历甲辰龙年腊月初一
在腊月第一天
我把第一份祝福
第一个就送给你
祝你一生平安健康
愿你一直幸福快乐


一声问候,带来腊月的喜悦
一杯美酒,装满腊月的欢腾
一束鲜花,装扮腊月的景色
一份祝福,把温暖传递送出
祝你在腊月的每一天里
笑容满面,福气爆满
升职加薪,生活愉快


腊月第一天
送你一份好运,愿你好运连绵
送你一份欢喜,愿你笑口常开
送你一份健康,愿你远离疾病
送你一份甜蜜,愿你夫妻同心
送你一份顺利,愿你事事如意
送你一份财气,愿你财源广进
希望在今后的日子里
你能一直
幸福、健康、发财、好运


进了腊月就是年
腊月一到,新年临近
在腊月第一天
我真诚的为你祈求
从现在开始
幸福追着你,好运缠着你
疾病避开你,霉运躲着你
财富围着你,喜事赖着你
所有的美好都奔向你


腊月初一,对你关心
为你许下美好的心愿
祝你平平安安每一年
为你送上真心的祝福
祝你一生一世都幸福
在癸卯兔年最后一个月里
每时每刻都要你开心
每分每秒都把你惦记
祝你平安无事,愿你诸事顺心


       记忆中的往事——通过回顾往事,交流情感经历,分享人生感悟,传递人生正能量……阅读更多原创作品的请关注《记忆中的往事》!图片来自网络,如侵权,及时通知,立即删除。

记忆中的往事
通过回顾往事,交流情感经历,分享人生感悟,传递人生正能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