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岩松在《幸福了吗?》一书中写道:“今天的中年,决定着老年的诸种可能。那些晚年酿成的悲剧,多半是年轻时走错的路。”
是啊,人生中很多不幸的种子,其实在年轻时就已经悄然埋下了。只不过,那时我们并未意识到,直到晚年结出苦涩的果实我们才后知后觉。
正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尤其是35岁之后,你生活的姿态,往往就决定了你老年的状态。
晚年的病痛,多来自中年养成的坏习惯。
身体的病,不会一朝一夕形成。那些年老的痛,多半来源于年轻时坏习惯的积累。
颈椎病,是因为久坐,长期处于一个姿势。
血压高,血脂稠,是饮食没有节制,长期放纵的后果。
......
人到中年,你的生活习惯,往往隐藏着你的老年状态。
想象一下,20年以后,你是想每天穿着运动鞋看朝露晨曦,还是踩着拖鞋在医护室里,望着输液袋里的药液一滴滴滑落?是想骑自行车去远足,走遍大好河山;还是坐着轮椅,徘徊于医院拥挤的走廊?是想吃着色香俱全的食物,与家人欢聚一堂;还是吞着各式药片,与医疗护工相伴余生?
年轻的时候,我们总是认为自己的身体是无敌的,可以随意挥霍。然而,不重视健康,忽视身体的警告信号,那么到了晚年,我们就会承受更多的痛苦。
因此,在年轻时,就应该注重锻炼身体,保持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
晚年的凄凉,往往因中年对家庭的轻视。
35岁是一个重要的节点,我们开始进入上有老下有小的阶段。在有限的精力下,我们需要平衡工作和家庭。
但是生活中,很多人往往会因为工作繁忙而忽略了家庭。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家人之间的沟通逐渐减少,亲情也变得越来越淡薄。
然而,家庭是我们生活的港湾,也是我们最重要的支撑。在晚年,我们最需要的往往就是家人的陪伴和关爱。如果在年轻时没有好好经营家庭,那么到了晚年,很可能会陷入孤独和无助的困境。
所以,在为事业努力拼搏的时候,不要忘了回头看看身边的亲人。
毕竟,在该顾家的年龄顾家,才能在暮年之际,拥有那份家人常伴、灯火可亲的温暖。
晚年的贫瘠,源于中年的摆烂。
作家吴军说:很多人成不了大气候,不是能力不行、机会不够,而是过早选择了安逸,停止了奔跑。
就像《围城》中的方鸿渐,年纪轻轻选择呆在舒适圈。婚后,靠岳父安排工作。失业后,靠朋友帮他推荐工作。先后在大学任教、在报馆上班。明明很多机会,他却不愿抓住,妻子见他如此不知上进,与之大吵一架后离开。最后,失去所有依仗的他,落得个穷困潦倒的下场。
可见,一个人的晚年,是安稳度日,还是悲惨收场,其实早在20年前,就埋下了伏笔。
倘若每一步,我们都走得踏实、坚定,那么未来便会轻松一些。那些我们在年轻时吃过的苦,终会成为我们晚年最强的靠山。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前半生的赛道影响着后半生的结果。尤其是35岁之后,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都会成为晚年的铺垫。
没事多锻炼,有空多陪家人,在该努力的年纪不要“躺平”。请相信,现在积累的每一份“资本”,都是在给自己的晚年存一份保障。
你若喜欢,点个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