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分析:玉米种植密度亩4500株、5000株、5500株对抗倒能力及产量的影响

民生   2025-01-25 10:31   山西  

种植密度对黄淮海区域部分玉米品种抗倒能力及产量影响

抗倒

为了解种植密度对不同基因型玉米品种的抗倒能力和产量的影响,本研究在2021年和2022年分别设置了4500株/亩、5000株/亩5500株/亩3个密度处理,选用黄淮海区域8个玉米品种作为试验材料。结果表明,8个品种的茎秆抗倒能力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均呈递减趋势。品种和密度互作条件下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玉米的基部茎粗及基部穿刺强度与茎秆抗倒能力呈密切正相关。
综合来看,黄淮海区域玉米育种过程可通过引入具有较强茎秆抗倒能力的种质,提高品种的抗倒能力,并选择适宜的种植密度,提高产量。
遗传特性和外部环境决定了玉米的产量和抗倒能力。种植密度的改变可使不同基因型玉米品种群体的形态结构发生变化,适宜的种植密度可使玉米充分利用土地和光能,是提高玉米单产最简单和有效的措施之一。
玉米倒伏是限制增产、增密的主要原因,过早的倒伏不仅对玉米产量造成影响,同时也对玉米机械收获造成影响,使收获效益下降。黄淮海平原地区是我国玉米五大主要种植区之一,具有环境复杂、雨热同季、自然灾害频发等特点,常用杂优模式为唐四平头×瑞德,其中唐四平头类群的抗倒能力普遍较差,倒伏成为制约黄淮海区玉米增产的重要因素。
有研究显示,玉米倒伏率每提高1%,产量约降低108 kg/hm2。另外,玉米抗倒伏能力随着种植密度的提高而下降,田间倒伏风险显著上升。可见,不同玉米品种均有其适宜的播种密度,而适宜的播种密度又受水肥供应、气候特点、播种时期等影响。
专家经过一系列大量的试验研究,得出结论:
倒伏可造成植物原有空间分布发生较大变化,造成植株叶片光合面积减少,养分、水分的运输受到影响;还会造成茎秆和叶片的破坏,病虫害的发生加剧;机收同时受到影响,最终导致作物大幅减产、品质大幅下降及生产效率大幅下滑。
玉米植株的茎秆机械强度和抗倒能力随着种植密度的提高而降低,与倒伏密切相关,本试验以茎秆抗折断力作为评价不同种植密度处理下不同基因型玉米品种的茎秆抗倒伏能力的综合指标,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品种的茎秆抗折断力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均呈下降趋势,此外,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品种和密度互作条件下,基部茎粗和基部穿刺强度对玉米的抗倒伏能力影响最大,基部节间直径和基部穿刺强度越大,玉米茎秆抗折断力就越强。本研究还发现,不同基因型品种的茎秆机械强度及农艺性状与茎秆抗折断力的关联具有一致性,也有前人研究发现穿刺强度、基部茎粗与茎秆的抗倒伏能力密切关联。
综上所述,在黄淮海玉米育种中,可通过增加玉米基部茎粗来提高茎秆抗倒伏能力,因此,玉米基部茎粗可作为该区域的育种目标之一。此外,可通过引入具有抗倒特性的种质来提升玉米的抗倒伏能力,最终获得玉米品种的高产。

文章来源: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省部共建小麦玉米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农业技术

微信号:nyjs123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吧




商务合作请注明来意 微信号:sddwlzj

【声明】转载自其它平台或媒体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但本平台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供读者参考。若侵犯著作权,请主动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面证据,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在24小时内删除该文章,并不承担其他任何责任。


由于微信修改了推送规则,没有经常留言或点“在看”的,会逐渐收不到推送!如果你还想每天看到我们的推送,请将农业技术加为星标或每次看一下页面下端的“在看”,拜拖


山丹丹农业技术
农业技术网提供病虫害查询、植保技术查询、农药施肥技术查询等,建立农技植保服务联盟,努力打造专业的农技知识分享交流服务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