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年•75个营口瞬间 | 一城蝶变万象新

时事   2024-10-05 19:57   辽宁  


【开栏话】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华民族从此开启了新纪元。


75年如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书写着中国西海岸的沧桑巨变。75年是一曲激昂奋进的交响乐,奏响着辽河儿女拼搏奋斗的凯歌。


欣逢新中国75周年华诞,我们踏着前人的足迹逆向而行,徜徉于75年的岁月长河,从一张张泛黄的报纸上,撷取下记录时代的珍贵瞬间,结集成“册”,以飨读者。


“一个公园一个猴,一条马路跑到头”新中国成立之初,一代营口人为改变这样的落后面貌,将青春献于火热的城市建设。75年,历经沧海桑田,营口经济换挡提速,城市更新蹄疾步稳,生活空间向南延伸。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这里蜕变为运输网络四通八达、公园广场移步易景、河岸海滨风光无限、屋舍俨然高楼林立的现代化活力港城。从“没有”到“更好”,营口用75年跨出城市功能品质活力提升的历史一步,人民的幸福期许一一照进现实。


1

《营口日报》1957.4.6

1952年,市政府对日伪时期的新市街旭公园进行改建,将其更名为营口市人民公园。这是游人在公园内游玩。
2

《营口日报》1958.4.6

1954年,营口市在人民公园内建立烈士纪念碑。纪念碑坐东朝西,正面镌刻“烈士们永垂不朽”,碑顶矗立一尊身穿军大衣、头戴棉军帽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塑像。

3

《营口日报》1957.9.6

1957年,辽河大街改铺沥青路面,此后主城区北侧第一条主干线初具雏形。

4

《营口日报》1958.3.13

1958年,我市开展“八洁七无”环境整治行动。“八洁”是室内窗明几净、食具清洁,室外无垃圾、粪便、污物,疏通沟渠,整修道路和厕所;“七无”是无蚊、蝇、鼠、麻雀,无鼠洞、无雀窝、无蚊蝇孳生地。

5

《营口日报》1964.9.27

1958年,营口建设了第一个广场——劳动广场。在旧社会,这里是英国殖民者的领事馆所在地,伪满时期已经成为废墟,中间是个大臭水坑,夏天蚊蝇孳生,冬天脏成土堆。人们垫平了臭水坑,修建了柏油马路,广场内绿树成荫,景色宜人。

6

《营口日报》1964.9.27

1959年6月,市直属机关干部修整劳动广场,继续美化这一处城市地标。


7

《营口日报》1959.12.11

1959年冬季,我市开展大规模施工,加快建设步伐,突击完成一批建筑工程的收尾工作。这是市建筑工程公司第二工程队正在施工。

8

《营口日报》1960.4.12

1960年4月10日,营口市体育馆落成,该馆占地面积4.5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860平方米。封闭式的运动场馆,为推动营口体育事业发展提供良好条件。

9

《营口日报》1962.8.26

1962年8月,营口市建设局组织人力、物力维修城市道路,修路队工人紧张地补修柏油路,确保车辆安全行驶。

10

《营口日报》1964.9.30

1963年7月,营口市辽河钢筋混凝土板桩护岸工程动工兴建。该工程历时3年,总长3000余米,在天津打桩队的支援下,于1966年竣工。至此,营口市大辽河岸非港区全部为钢筋混凝土立式、坡式或半坡式护岸。

11

《营口日报》1964.3.20

1964年,为保证城市绿化需要,营口市苗圃工人精心培育各种树苗,茁壮的槐树苗在苗圃里整齐排列。

12

《营口日报》1965.3.20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我市部分街道的地势低洼,每到雨季容易积水。1965年,城市建设部门组织机关、企业职工积极参加挖潮沟劳动,改善这一情况。

13

《营口日报》1966.1.1

1966年初,市自来水公司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援下,提前修完38公里的送水线路,一项新型自来水给水工程竣工,送水能力比老线路提高一倍左右。这是新建给水工程外景。

14

《营口日报》1969.9.25

1969年6月,营口市自来水公司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某部潜水中队共同施工,铺设口径159毫米、730延长米的过辽河管道,工程于1969年10月24日竣工。至此,辽河北岸居民吃上了自来水,彻底结束了祖祖辈辈吃坑塘水的历史。这是管道下河时的情景。

15

《营口日报》1973.6.1

1973年5月,营口市自来水公司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用短短50天的时间钻出一眼淡水井,为全市工农业生产开辟了新水源。

16

《营口日报》1991.8.3

1974年4月12日,营口大旅社(1979年更名为营口宾馆)竣工并交付使用。该项工程始于1958年,1960年因国家经济困难停建,1973年继续修建。大楼高36.1米,占地面积3.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61万平方米,可容纳千人食宿。

17

《营口日报》1975.3.11

1975年2月4日19时36分,营口—海城一带发生里氏7.3级强烈地震。地震发生后,市房产管理处为受灾群众建了大批防震、防寒简易房。这是市房产管理处的干部职工在现场研究提高简易房的质量。

18

《营口日报》1976.2.4

1975年2月4日强烈地震发生后,我市人民群众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自力更生,重建家园,兴建了大批楼房。到1976年初,已有大批居民迁入新居。这是迁入新华楼的李世孝全家在一起欢度春节的情形。

19

《营口日报》1978.8.28

1977年,辽宁省文化厅拨款修复营口楞严禅寺钟楼。这是1978年拍摄的正在修复中的楞严禅寺钟楼。

20

《营口日报》1979.6.2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市加快了城市建设的步伐。这是1979年市内新二干线(新兴大街)紧张施工的情景。

21

《营口日报》1980.8.16

1980年8月,市政公司第二工程队在向阳路南段的渤海大街一段建设暗渠工程。该工程全长124.41米,担负着市区西部的排水任务。

22

《营口日报》1981.1.30

1981年1月29日,市“老干部之家”举行落成仪式。“老干部之家”位于大辽河南岸、原市总工会北侧,建筑面积1036平方米,设有图书室、阅览室、游艺室等学习和娱乐场所。

23

《营口日报》1981.9.8

1981年,市政公司第二工程队在市内向阳路排水工程施工中,首次使用挖掘机进行开挖和管道铺设,减轻了劳动强度,加快了工程进度。

24

《营口日报》1982.6.14

1982年6月,市洗衣机总厂职工为市劳动广场花坛修建300多米铁栏杆,美化了城市环境。

25

《营口日报》1982.10.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市城市基本建设和公共福利事业不断改善。截至1982年10月,新建和改建柏油路近12万平方米,新建居民住宅超15.8万平方米。这是1982年的营口市街景。

26

《营口日报》1983.1.28

1983年,市房管局与企业集资在向东街、福民街联建新住宅。在向东街,百日内建起两栋四层住宅楼,原来住险房的82户居民陆续迁入新居,楼外有围墙、花坛和小房。

27

《营口日报》1983.5.4

1983年开始,我市用统筹的办法建设创新、西环两个住宅小区,这也是我市最早出现的住宅小区。到1986年,创新小区共建筑民用住宅楼40多栋,建筑面积近9万平方米,楼内通“两水一气”,解决了2000多户居民的住房问题,为缓解我市住房紧张情况作出了贡献。

28

《营口日报》1984.10.1

1984年9月29日,营口市图书馆新楼建成交付使用。该馆建筑面积3400平方米,坐落在渤海大街中段路南健康里,藏书35万册,收藏中文期刊1.6万册,报纸合订本7508册,外文书刊1.1万余册,并收藏了一定数量的声像电子资料。


29

《营口日报》1984.10.9

1984年10月,西市区的各单位积极参加城市建设活动,出人出钱修路、美化街巷。这是当时的区人大代表参加义务劳动,铺设水泥道板。

30

《营口日报》1985.12.6

1985年1月4日,市委决定在城区修10条地下通道、小干线和机关、学校、工厂连接起来的人防(人民防空)工事。这是改造后的营口商场人防地下室一角。改造后这里既适应战时需要,又便于平时对外营业。

31

《营口日报》1986.5.11

1986年4月30日,市园林部门为美化城市创作的两组雕塑作品,分别在辽滨游园和劳动广场落成。辽滨游园正门入口处的汉白玉雕像是一位年轻的母亲手扶婴儿迈出人生第一步,题名为《起步》;劳动广场南花坛中的玻璃钢雕像是一位少女在孜孜不倦地攻读,题名为《求索》。

32

《营口日报》1986.7.6

1986年,营口楞严寺公园正式向游人开放。该处园址解放前是一富人的花园,后荒废。为美化环境,市政府于1983年决定在此处修建公园。园内有假山、游湖,设有凉亭、长椅。湖北侧有一新建码头,形如画舫,有10余艘游船供游人使用。

33

《营口日报》1987.1.5

渤海大街经过几年分段扩建,到1986年完成了从市传染病院到五台子一段工程,两侧路岛栽上青松,美化了城市,改善了交通条件。

34

《营口日报》1988.6.11

1988年6月,站前区八田地办事处花园街开始动迁改造。这是动迁户正在搬家。

35

《营口日报》1989.3.30

1989年,城市建设五个战役之一的煤气工程建设正在抓紧进行。这是水源乡工程队在老边区路南乡前塘村破土安装煤气管道。

36

《营口日报》1990.2.2

1990年1月26日(农历己巳年大年三十),我市煤气前期工程建设竣工,开始向部分家庭供气,结束了我市没有燃用煤气的历史。这是站前区盐场宿舍居民开始使用煤气灶。

37

《营口日报》1990.10.5

由市政府拨款340万元兴建的镜湖公园,在1990年国庆节期间对游人开放。这是建成后的公园大门。

38

《营口日报》1992.8.5

1992年,为了迎接在我市召开的辽宁省六运会,市房产局渔市房产管修所的职工,战高温、抢进度、保质保量地粉刷长征路两侧的居民楼,使旧楼换新颜。

39

《营口日报》1992.10.17

为适应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需要,西市区和盘锦市辽滨苇场共同投资35万元,在河北街兴建第一条柏油马路,全长1200延长米,于1992年10月竣工。


40

《营口日报》1993.1.29

1993年,我市在长途汽车客运站西侧新建一座公共电话亭,形状近似“大哥大”。这是我市第一座街头电话亭,有人值守,用计价器计费。

41

《营口日报》1994.10.29

1994年第15号台风的影响,辽河公园内300多延长米的护堤和护栏遭到损毁。因辽河有潮汛,施工复杂,市政工程公司职工昼夜施工,加紧修复。

42

《营口日报》1995.10.30

市植物园从1994年春季开始对社会开放,为美化城市提供大量盆景花卉,还投资在园内为游人修建休息、游览场所。这是1995年拍摄的植物园一角。

43

《营口日报》1997.7.1

1996年9月27日,东起庄林路、西止西环路的金牛山大街全线通车。该路全长8公里,路面宽16米,面积16.89万平方米。

44

《营口日报》1998.3.25

1997年,营口广播电视塔投入使用。新建的营口广播电视塔高183米,覆盖半径40公里,是营口市电视、调频广播节目发射中心,可播出6套电视节目,3~4套调频广播节目,并可为盖州市、大石桥市提供高质量的信号源。

45

《营口日报》1998.12.18

1997年10月30日,营口市首批安居工程华安新村竣工剪彩。安居工程是市政府1997年8件实事之一,创造了主体与配套一年完工的全优工程。首批安居工程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可解决468户居民住房。小区内设幼儿园、商业网点、浴池等,并建成我市第一个半地下车库。小区环境优雅、建筑美观,配有16座雕塑和1.5万平方米的绿地。



46

《营口日报》1999.12.28

1999年,大型雕塑《世纪龙腾》在辽河公园东部拔地而起,这座高达10米的建筑物,是市委、市政府为迎接新世纪、新千年而兴建的,是当时我市最大型的雕塑。

47

《营口日报》2000.6.12

2000年4月24日,我市在市政府广场举行辽河流域水污染治理项目——营口市城市污水治理一期工程开工仪式。污水治理一期工程建设规模为日处理污水10万吨,采用先进的生物处理工艺,处理后的水质将达到国家排放标准。这是施工人员在铺设污水管线。

48

《营口日报》2000.8.2

2000年入夏后,我市供暖室内分户控制改造工程“一户一阀”全面铺开,市热力供暖公司将60万平方米9000户住宅的室内管线全部更换成6分新铁管,解决了老管线积垢多、阻力大、导热性差的问题,使供暖条件大为改善。


49

《营口日报》2000.10.1

2000年9月30日,营口市盼盼路城区道路综合改造工程暨市公路建设重点工程项目举行竣工剪彩仪式。盼盼路及城区道路综合改造路面工程是我市道路改造建设史上投资量、工程量、建设规模最大的工程。这是国庆佳节正式竣工通车的盼盼路上车水马龙、热闹非凡。

50

《营口日报》2001.5.1 

《营口日报》2001.9.27

辽河广场、希望广场两座广场于2001年交付使用。辽河广场东西长172米,南北宽160米,总面积2.8万平方米。广场分硬铺装、绿地、雕塑三部分,中心的主体雕塑是两只三角形白色船帆托起一只金球。金球象征营口这颗渤海之滨的“明珠”,也象征着营口市如正升起的朝阳,两只三角形船帆,象征营口市“一市两港”,船帆高21米,象征21世纪。青少年宫希望广场工程占地近1.7万平方米,广场中心设脉冲式喷泉一座,各类广场照明灯96盏,雕塑5组,各类绿化4100平方米。

51

《营口日报》2001.1.1

2001年是营口城市建设高速发展的一年,营口重点实施了对辽河新街、平安路、新华路等10条道路的改扩建。这是改造后的辽河商业新街。

52

《营口日报》2002.7.1

2002年6月31日,西潮沟改造工程全线竣工。该工程担负着市区西部8.78平方公里范围的污水排放任务,历时60多天,总投资2800万元,将原来的露天西潮沟改造成4米宽、2米深、3386米长的单孔暗渠。

53

《营口日报》2003.12.1

2003年12月1日,市政府为市民办的15件实事之一的两区小街小巷道路亮化工程竣工。镜湖北路等12条街巷路灯全部投入使用。这是亮化工程竣工后的学府路。

54


《营口日报》2004.9.23

2004年9月23日,我市东部、南部的两座公园南湖公园与人民公园同时开园。新建南湖公园是2004年市政府承诺的20件实事工程之一。南湖公园总面积达7万平方米,入口巨石上的“南湖公园”四个大字,由国内著名书法家杨仁恺书写。人民公园在经过施工改造后重新开放,北边和东边新建2个大门,大规模改造了湖心岛,维修了4座桥,增添大量的绿地造型景观,改造面积达7万平方米。上图是让人流连忘返的南湖公园。下图是重新开园的人民公园。

55

《营口日报》2005.5.29

西炮台是清王朝在东北修筑的一座近代海防工程。2005年,营口本着维护古迹与文物风格协调一致的原则,对其开展14年来首次的大规模修复和保护。次年,西炮台遗址晋升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6

《营口日报》2006.1.24

2005年11月,我市举办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暨营口滨海经济区发展战略规划国际竞赛。竞赛吸引了世界各地44家规划单位参与报名,最终有6家参与竞赛的设计单位与我市签约。这是2006年1月,我市在市青少年宫对入围的6套设计方案进行展示,引起社会各界关注。

57

《营口日报》2008.7.27

2008年,我市56万平方米住宅告别锅炉,并入集中供热。14座小锅炉房、34座废弃大烟囱被拆除。这是桃园小区内一座废弃多年的大烟囱告别历史舞台。

58

《营口日报》2007.9.29

2007年9月28日,我市举行向国庆献礼工程竣工庆典。辽河公园西扩渡口广场,辽河护栏改造、平安广场和太古旅游码头等12项工程竣工并投入使用。这是新建成的平安广场。



59

《营口日报》2008.8.19

在各界有识之士的倡导下,营口西大街的历史文化价值引起市委、市政府的极大关注。2008年,我市启动渡口老街开发利用工程,将修复老建筑作为改造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投入千万元重现老街昔日繁华。



60

《营口日报》2009.7.3

2009年7月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为正在建设中的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带来新的发展机遇。这是新华社记者任勇于2009年拍摄的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火热建设的场面。

61

《营口日报》2010.5.20

营口奥体中心工程于2007年8月开工,到2010年8月末工程全部完成。一个具有现代建筑风格、设备先进、配套齐全的群体工程屹立于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这是即将竣工时的营口奥体中心工程现场。

62

《营口日报》2012.8.2

2011年,营口市保障性住房建设全面展开。在市区南部、东海大街以北,新华路与清华路之间建设智胜家园三期保障性住房,共16栋18层高楼,为我市当时最大的保障性住房项目。工程建成后解决2600多户城市回迁和低收入群众的住房问题。

63

《营口日报》2012.7.23

2012年,漂亮的公交候车亭亮相渤海大街,造型新颖大方,散发出浓郁的海滨开放城市气息。

64

《营口日报》2013.4.27

2013年,有营口“长安街”之称的渤海大街迎来了一次大规模改造。改造工程在施工标准和使用年限上都有新的突破,改善市区车辆通行情况的同时,体现出营口加快发展的步伐。

65

《营口日报》2014.12.5

2014年12月1日,大辽河营口城区(渡口—成福里小区段)防洪治理工程完成新建和加固堤防的主体施工任务,大辽河南岸再次展露新面貌。

66

《营口日报》2015.10.29

经过市政府研究决定,2015年11月1日起,在辽河大街、建设街、东市北街、港南街、东风路、东方路、东升路实施单向通行措施。这是市交管部门在相关地段安装单行路指示牌,同时拆除旧指示标志。

67

《营口日报》2016.6.7

2016年6月,市政府加大环卫设施投入,新建3座水平式压缩中转站,安装分类果皮箱300多个,在街路、弃管小区更新240升垃圾桶459个,打造更加清洁、宜居的城市环境。

68

营口新闻微信公众号2022.10.2

2018年,我市完成立交桥综合维修改造,新建聪慧路、清华路部分路段,改造青花大街、东昌街部分路段,整修新兴大街、盼盼路、东升路部分路段道板,更换庄林路、新兴大街部分路段路灯。这是2018年改造后的立交桥。

69

营口新闻微信公众号2022.10.7

2019年12月,三面临海的牛耳广场投入使用。这里风景怡人,日落时分夕阳坠海的景观最令市民、游客流连。

70

营口新闻微信公众号2020.12.9

2020年,营口主城区最大的绿地广场建成。该广场位于市区西部、大辽河南岸,占地14万平方米,既容纳了体现海绵城市理念的雨水花园,又设置了活动广场。过去的闲置地,如今成为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71

营口新闻微信公众号2022.12.6

2021年,营口沿母亲河打造出集生态旅游、休闲、健身、娱乐、滨河体验于一体的带状公园,让自然融入营口人的生活,把发展辽河流域、构建辽河文化产业带作为完善城市功能、拓展城市空间、推动城市发展的关键。

72

营口新闻微信公众号2022.10.7

2021年,红旗广场落成。直至今年,这里连续成功举办了四届“辽河之夏”文化艺术季相关演出及一系列文化活动。红旗广场成为引领群众文化的新平台。

73

营口新闻微信公众号2022.9.26

2021至2022年间,我市利用腾退土地、边角地、废弃地建设130个口袋公园。它们如珠链一般镶嵌在市区中,为市民增加了休闲娱乐的空间,兼具美观和实用性。这是2022年建成的国宝首府小区北侧的口袋公园。

74

营口新闻微信公众号2023.4.14

2023年4月开始,《湿地飞鸟》《启航》《四手联弹》等9处主题雕塑景观陆续镶嵌到营口辽河文化产业带上,融入辽河文化,更为游客观光增添意趣。这是《启航》雕塑的夜景。

75

营口新闻微信公众号2024.1.7

营口海口检疫医院始建于1919年,在上世纪初期的瘟疫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2023年,营口对这一老建筑进行保护修复,到2024年1月,由内到外修缮一新的老建筑焕发生机,为城市保留下珍贵的记忆。


在此,向记录伟大时代的新闻人表示敬意!

摄影:文兵、宋大炜、聂扬生、才集广、王银峰、孙昌远、窦唤尧、郭作昌、王建成、刘宇明、金向明、武丽珠、尉利邦、郭文斐、魏家鹏、李华南、高相、姜姗、刘舒、张精兵、夏霖、宋莹莹。因不同时期的报纸作者署名方式不同,有遗漏的拍摄者敬请谅解。


往期回顾


75年•75个营口瞬间 | “农”浓幸福绽笑脸

75年•75个营口瞬间丨“农”墨重彩绘“丰”景

75年•75个营口瞬间丨挺脊奋楫向“新”行

75年•75个营口瞬间丨追波逐浪敢为先



总策划 / 王忠陆

监制 / 张旭勇 朱琳

记者 / 张旭勇 李丹 高松 崔玺 夏霖 徐诗涵

编辑 / 高桃桃   责编 / 潘静 姜姗 张精兵   制作 / 刘百慧



营口发布
对外宣传阵地 资讯发布平台 政务服务窗口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