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长征·再出发
延大青年探寻长征起点暑期红色走读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党中央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延安生活战斗了十三个春秋,谱写了壮丽辉煌的历史篇章。延安大学“新长征·再出发”暑期红色走读实践团,从延安出发远赴长征起点江西赣州,重走长征路,感悟长征精神。近日,实践团回归延安,同赣南师范大学兄弟院校继续探索与领悟延安精神与长征精神的一脉相承。
7月25日上午,实践团一行人来到杨家岭革命旧址。通过讲解员的详细介绍,同学们了解到1938年11月至1947年3月,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和中共中央机关在此居住,这里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驻地旧址。现场实地的建筑陈设和墙上悬挂的一幅幅珍贵图像展示了在这期间,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继续指挥抗日战争敌后战场、领导解放战争,领导大生产运动和整风运动、召开党的“七大”和延安文艺座谈会等相关历史事件。
(实践团参观七大会址“中共中央大礼堂”)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场)
(实践团在旧居前聆听讲解)
(杨家岭毛泽东旧居)
(实践团了解毛主席在延安的故事)
第二站,实践团来到延安北京知青博物馆,在一幅幅图画、照片和详细的文字介绍中,团队成员了解到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28000多名北京知青来到延安插队落户,是继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又一庞大的来延群体。知青们的到来,为延安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他们将聪明才智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将先进文化播撒到延安的土地上,极大的改变了延安人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淳朴、善良的延安人民接纳了北京知青,视他们为亲人,手把手教他们各种生产生活技能。插队岁月,北京知青与延安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情谊,也成为一代人生命中的永恒记忆。实践团成员在参观过程中了解知青历史,汲取榜样力量,将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进程中奋勇前行!
(实践团参观延安北京知青博物馆)
(赣南师大匡老师为实践团成员做分享)
(博物馆内陈设)
(实践团在博物馆内合影)
中午实践团一行人来到了被称为“延安时期的中南海”的枣园,这里是中共中央书记处1943年10月至1947年3月所在地,现保存有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张闻天、彭德怀等人旧居和书记处小礼堂。实践团成员们不仅参观老一辈革命家们的旧居,知道了他们居住在这一时期发生的各种故事,还了解了陕北窑洞的建筑风格和旧时地主阶级家的房屋建设,分辨了中央红军建房和民众自主建房的区别(窗户框架是否有五角星)。在实地走读中,进一步感悟历史背后的信仰力量。
(实践团在枣园合影)
(实践团成员认真聆听讲解)
雄伟的雕塑高大矗立着,熠熠生辉的《为人民服务》深深镌刻在雕塑的左侧,另一侧的浮雕画生动形象的展现了张思德生前故事,”为人民服务“这五个大字还照耀在广场上方,地上的29颗星星闪烁着他伟大的一生······在这里延安大学张元老师为实践团带来了一场生动的现场教学,他向团队成员讲述了红军战士张思德同志的生平经历,介绍了毛主席为何要为张思德同志举行追悼会,还详细解读了毛主席在追悼会所演讲的《为人民服务》······丰富而细致的现场教学让实践团成员们受益匪浅,由内而外的感悟到了张思德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真正的为人民服务从来不是嘴上说说,而是用行动来践行,更引发了实践团成员的深刻思考,作为新时代青年当如何理解与践行为人民服务。
(实践团在张思德纪念广场合影)
(张思德纪念广场全景)
(雕塑右侧浮雕画)
(延安大学张元老师做现场教学)
(红色走读实践成果展示)
夜幕降临,但实践团成员们的热情丝毫不减,在延安1938城观看了红秀《延安 延安》,故事以回忆录的方式,通过老年栓柱对一面党旗的坚守,回忆抗战时期战友欧阳坚大哥和白玉明姐姐对自己引导和帮助,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主义战士。红秀以一段传奇爱情故事为主线,讲述上海青年学生白玉明在经历黑暗、动荡、腐朽、无助之后,下定决心,坚定信念,奔赴延安寻求光明之路,在延安,通过党组织的培养,成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并与欧阳坚彼此相爱,成为革命伴侣。在那个战争年代,由于日本军队的轮番轰炸,导致欧阳坚在保护百姓撤退过程中不幸牺牲,白玉明义无反顾接力欧阳坚,最终也牺牲了。历经8年抗战,终于在1948年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在1949年打败国民党,取得了全面胜利,建立新中国,人民过上了幸福生活。师生在真情的表演中感悟到延安作为革命圣地,为广大爱国志士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道路,延安人民为抗战胜利做出的巨大贡献。
(实践团与红秀主要演职人员合影)
(《延安 延安》表演现场)
新长征·再出发
我们永远在路上
点击关注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责任编辑 | 乔宏宇
文编 | 徐佳宇
网编 | 盛天翔
审核 | 李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