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第44期 总第731期
信息参考
- 湾区前瞻·国内动态 -
湾区前瞻
全球首个飞行汽车智造基地广州启建
《澳门日报》10月30日报道,全球首个飞行汽车智造基地小鹏汇天飞行汽车智造基地27日在广州开发区正式动工,这是全球首个利用现代化流水线进行大规模量产的飞行汽车工厂,将用于生产分体式飞行汽车“陆地航母”的飞行体部分,规划年产能1万台。此外,小鹏汇天不仅坚持产品核心技术全栈自研,核心零部件也将在智造基地自产,以更好地确保质量标准和成本可控。生产基地预计在2025年8月建成,2026年第一季度实现规模量产交付。
据悉,该基地通过联合厂房、中央集配式仓储实现工厂紧凑化布局,大幅提高生产效率。并采用全流程、全周期、可追溯的生产管理模式,在满足航空器质量安全标准下,建立精准的生产制造追溯系统。同时全厂规划采用光伏发电,针对高耗能设施全面配备节能设备,并采用数码化能源管理系统对工厂能源消耗和使用效率实时监控,大幅减少碳排放。日前,小鹏汇天完成了“陆地航母”飞行体首次载人试飞,接下来将于11月12日在中国航展上进行“陆地航母”全球公开首飞,并在2025年年底启动预售。现在对企业的预售已经展开,目前已接获近2000订单。
小鹏汇天飞行汽车智造基地项目效果图
图片来源:微信公众号“广州高新区发布”
粤港澳大湾区标准创新联盟低空经济工作组在深成立
香港文汇网10月29日报道,第三届粤港澳大湾区标准创新研讨会暨标准化引领数字技术与低空经济产业融合高质量发展专题会议29日在深圳举办。会上,“低空经济工作组”正式揭牌成立,工作组由粤港澳大湾区标准创新联盟、澳门科技大学、香港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深圳技术大学等多家企事业单位共同发起,主要职责包括制定标准、概念验证中心建设、教育培训和咨询服务,为无人机、eVTOL等制定技术标准、航线管理,推动技术研发。建设低空飞行器基础设施,提升低空测试能力。依托高校和科研机构,培养低空经济领域的专业人才。为低空经济相关企业提供标准化咨询与培训服务,助力产业发展。
图片来源:香港文汇网
2024广东民企百强出炉
香港商报网10月29日报道,广东省工商业联合会29日在湛江发布“2024广东省民营企业100强”榜单,华为位居榜首,腾讯和比亚迪分别位列第二位和第三位,这3家民营企业2023年营业收入均超过6000亿元。“2024广东省民营企业100强”入围门槛持续增长,营业收入由2022年123.13亿元上升至133.08亿元,其中2023年营业收入超过4000亿元的企业有4家,超1000亿元的有12家,超200亿元的有63家。从地区分布来看,广州、深圳和佛山三市上榜民营企业数量占比接近80%。深圳进入榜单的企业数量最多,达40家;其次是广州,有22家企业入围;佛山和东莞分别有17家和5家企业入围。从行业分布上看,进入榜单的民营企业集中于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其中,制造业达55家,批发和零售业达18家。
图片来源:微信公众号“南方杂志”
国内动态
中国无人机领域专利申请量约占全球70%
台湾中时新闻网10月26日报道,在第二届CATA(中国航空运输协会)航空大会上发布的《中国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发展报告2023-2024》显示,中国已多年位居世界第一大民用无人机出口国,在无人机领域的专利申请量约占全球70%,成为全球第一大技术来源国。根据报告,2024年1-8月,全国民用无人机累计飞行1946.1万小时,同比增长15.6%。据统计,截至2023年底,中国民用无人机研制企业已超过2300家,量产的无人机产品超过1000款。2023年中国交付民用无人机超317万架,民用无人机产业规模达1174.3亿元,同比增长32%。
报告认为,随着无人机技术不断更新迭代,尤其是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技术的成熟,城市空中交通、城市短途物流运输等应用场景已接近商业化运营。报告指出,当前制约无人机发展的瓶颈主要集中在电池续航、新材料应用、天地互联等领域,未来高性能电池研发、新能源开发利用、无人机识别技术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北京计划到2035年全面建成国际绿色经济标杆城市
法国欧洲时报网10月26日报道,第五届北京城市副中心绿色发展论坛上发布的《关于北京市加快建设国际绿色经济标杆城市的实施意见》提出,北京计划到2035年,绿色经济增加值显著提升,全面建成国际绿色经济标杆城市。
北京将着力发展七大战略性基础性绿色产业,包括先进能源产业、合成生物制造产业、替代蛋白产业、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以及气候韧性和生态环保产业、绿色金融产业、新型绿色专业服务业。北京将瞄准全球化石基材料替代产业发展前沿,充分发挥合成生物可持续、高效率的技术优势,引导形成北京创新策源、京津冀产业转化、辐射带动全国的产业格局,建设全国合成生物发展高地。北京将完善绿色服务生态体系,积极培育绿色专业服务新业态、新模式。建设完善中国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构建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碳足迹管理体系,促进ESG(环境、社会和治理)多种服务业态协同发展,积极参与“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多边合作。下一步,北京将聚焦绿色技术创新、绿色产业培育、绿色宜居城市建设、绿色文化涵育、绿色合作共建共享五个方面,组织实施一批标杆引领工程,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图片来源:微信公众号“发展北京”
中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
学生资助体系
俄罗斯龙报网10月29日报道,中国财政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9日宣布,调整高等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国家奖助学金政策。本次学生资助政策调整,通过更大力度奖优助困、更多覆盖学生群体,激发广大学生勤奋学习、潜心科研,更加有效地促进拔尖创新人才、急需紧缺人才培养;更好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安心学习,顺利完成学业,更加有效地促进教育公平,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有力支撑。
本次政策调整坚持“三个统筹考虑”:统筹考虑服务国家战略和满足民生需求;统筹考虑提标和扩面;统筹考虑高等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在2024年重点调整高等教育学生资助政策的同时,2025年也兼顾调整高中阶段学生资助政策,提高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将符合条件的中等职业学校三年级在校学生纳入国家助学金资助范围,使更多学生享受学生资助政策调整红利。目前,中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学生资助体系,实现所有学段、所有学校、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覆盖,各级财政优先保障学生资助补助经费,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中国三部门:到2035年新材料大数据中心体系全面建成
俄罗斯龙报网10月31日报道,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国家数据局联合印发《新材料大数据中心总体建设方案》,提出到2027年,搭建形成“1+N”(1个中心主平台、N个数据资源节点)的新材料大数据中心架构体系,形成30个以上数据资源节点、30项以上材料大数据算法软件和工具、20种以上典型关键材料和产品的数据赋能应用示范;到2035年,新材料大数据中心体系全面建成并稳定运行,数据规模进入国际第一梯队。建设方案明确了新材料大数据中心定位为促进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的新型研发基础设施;明确了新材料大数据中心的建设任务:一是搭建新材料大数据中心架构体系,二是建立数据流通应用技术体系,三是优化新材料大数据技术应用生态。
国家将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
香港凤凰网10月31日报道,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门日前发布《关于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的指导意见》,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意见提出,“十四五”重点领域可再生能源替代取得积极进展,2025年全国可再生能源消费量达到11亿吨标煤以上。“十五五”各领域优先利用可再生能源的生产生活方式基本形成,2030年全国可再生能源消费量达到15亿吨标煤以上。
为实现目标,我国将着力提升可再生能源安全可靠替代能力。全面提升可再生能源供给能力,加快推进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推动海上风电集群化开发。加快建设数字化智能化电网,支持具备条件的地区,通过多种手段引导电力用户调整用电行为,加强新型储能技术攻关和多场景应用。同时,要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可再生能源替代应用,协同推进工业用能绿色低碳转型。建设可再生能源交通廊道,加快发展电动乘用车,稳步推进公交车电动化替代。推动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全面支持农业农村用能清洁化现代化,在具备条件的农村地区积极发展分散式风电和分布式光伏发电,要完善城乡充电网络体系,支持新型基础设施发展绿电直供、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
《信息参考》于1995年6月创刊,是宝安图书馆编辑的有关政治、经济、文教、科技、社情、民生、廉政的二次文献。
欲知更多《信息参考》内容
请关注“宝安文体通”
【微参考】栏目
如果您有任何文献与信息相关问题需要咨询,可以在宝安图书馆四楼服务台填写下方的定题服务表,提交参考咨询需求,或者直接拨打电话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在审慎分析后在五个工作日内给您答复。
【END】
审核|熊 军 麦敏华
编辑|仇 婕
校对|梁婷婷
排版|李秋燕
(禁止未经同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