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由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组织的“梯次利用动力电池规模化工程应用关键技术”科技成果鉴定会在北京召开。鉴定委员会专家、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代表,以及来自华电内蒙古能源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华电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云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完成单位的50余人参会。经质询、答疑和讨论,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项目取得了多项突破性成果”、“社会经济生态效应显著”、“项目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鉴定委员会由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周孝信院士担任主任委员,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常务副理事长俞振华担任副主任委员,委员包括: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张东霞教高、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袁宇波教高、南方电网数字电网研究院赵伟教高、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呼和浩特分院徐龙教高、国家电投集团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徐家斌教高、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陈东旭高级工程师、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袁文静高级工程师。会议还邀请了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安全发展处干部、华电内蒙古能源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张成杰、科信部主任林峰、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肖曦教授、清华大学新型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程林教授、北理工理工大学材料学院李丽教授、中国华电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储能分公司总工程师李艳红博士、云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红等完成单位领导参会。会议开始后,张成杰副总经理、肖曦教授代表完成单位致辞。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研究员慈松、清华大学新型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助理研究员周杨林、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助理研究员张世旭、副研究员田培根、内蒙古华电新能源分公司生产技术部主任肖胜忠分别做技术汇报、工作汇报、经济社会效益分析汇报、科技查新、应用证明汇报,向鉴定委员会全面汇报了项目研究历程、关键技术技术成果、示范应用及经济社会效益情况。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退役动力电池的再利用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难题。退役动力电池的剩余容量能够支撑低倍率充放电场景,在新能源发电储能系统、工商业储能、基站备电、应急电源等场景蕴含巨大潜力及价值。但退役动力电池性能与衰减不均,其在性能评估与一致性管控、高效分选与重组、安全管控与经济运行等方面难以保证梯次利用电池储能系统的整体性能、安全性与经济性。项目鉴定成果依托内蒙古自治区2020年度重大科技专项“大规模储能”专项“梯次利用动力电池规模化工程应用关键技术”项目,项目负责人慈松研究员。该项目于2024年11月6日,经过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中心组织综合绩效评价,专家综合绩效评价意见为良好,通过验收。本项目团队包括华电内蒙古能源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中国华电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华电电科院有限公司、国电南京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云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卫蓝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构建了产学研用联合攻关团队。通过研发和实践,项目团队在退役动力电池健康状态与残值评估、快速分选与重组、电热安全集成管控、安全与经济运行、商业应用模式等方面形成系列成果,项目成果在华电内蒙古能源有限公司包头巴音新能源基地落地示范,建设国际上单点规模最大的10MW/34MWh退役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储能系统示范工程,有效验证了梯次利用动力电池规模化应用中的理论基础、关键技术和应用模式,为我国的绿色能源转型发展贡献了力量。项目研究成果集成于退役动力电池模组级整包利用的数字能量交换系统,保持了退役动力电池规模化应用中低成本、低损耗优势,且大幅度提高电热全管理和高可靠性优势,是退役动力电池规模化工程应用技术中的一项重要成果突破。项目团队将进一步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强与行业企业的紧密联系,推动更多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我国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贡献更多力量。
发布清华大学电机系新闻动态、师生活动、系友风采,弘扬电机系优秀文化、传统与精神,欢迎大家关注、转发并积极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