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朋友点击上面蓝字“花垣教体”,订阅微信公众号
花垣小学
难忘的雨天
我的家乡——十八洞村
这里是精准扶贫首倡地。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爷爷来到十八洞村考察,提出了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
11年过去了,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条宽阔的柏油公路穿过大山;一栋栋木屋穿上了崭新的外衣;一家家农家乐里传来了游客们的欢声笑语,村民们脸上的笑容如盛开的花朵。村里建起了新的教学楼,用上了崭新的桌椅,孩子们背上了自己心爱的卡通图案书包,教室里还装上了和城里一样的多媒体设备。课间还能在操场打篮球、打兵乓球……孩子们像一只只快乐的小鸟在操场上奔跑嬉戏。
我家成了幸福人家。习近平爷爷考察十八洞村时和我爷爷亲切握手,为了纪念当时的情景,爷爷特意写下了“习主席握手温暖人心,共产党领导福泽万代”的对联,为此,许多游客千里迢迢来到我家门口和爷爷拍照留念,每当这时,爷爷总会和游客说起当天和主席握手的情景,沉浸在幸福的回忆之中。
这里风景秀丽。连绵不断的大山形状各异,有的像直冲云霄的大宝剑,有的像扬蹄飞奔的骏马,还有的像一个大皇冠……山上长满了各种野果,有甜蜜的三月泡,有穿着毛衣的猕猴桃,还有套着绿色铠甲的板栗……山下是幽长而安静的峡谷,两边冒出五颜六色的野花,微风吹过,把野花的芳香卷到了各个角落,谷底的溪水宛如一位音乐家弹奏出动听的音符,成群的鱼虾在清澈见底的水里游来游去。
十八洞村已成为红色旅游基地以及研学基地。我爱我的家乡,欢迎大家来我的家乡游玩。
告诉你个好地方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是苏轼笔下的西湖,“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这是杨万里笔下的西湖,“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这是林升笔下的西湖。在我眼中,西湖却另有一番风味,令我流连忘返。
走近西湖,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波光粼粼的湖面,它在阳光的照耀下像披上了层层金纱;河边的柳树像小姑娘细长的辫子,一阵风吹来在风中飘荡;湖中有许多绿油油的荷叶,它们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碧绿的大圆盘,几朵粉色的荷花从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美丽得使我想成为蜻蜓,驻足于荷花之上。
我们乘着木筏继续向西湖的金沙港前行,才到这里才真正感受到了西湖的幽静。湖边葱绿的树木遮挡了夏日的光芒,清晨的雾还未完全散开,鸟儿的叫声在空旷的林间回荡。当湖面渐渐变得狭窄,一群水鸭朝我们游来,它们像一个个馋嘴的小孩眼巴巴的看着我们手中的干脆面,幽静的西湖顿时传来了我们笑声。
这就是我向大家推荐的地方,杭州西湖,一座充满历史文化的和自然景观的景点,你不想来看看吗?
龙潭镇中心小学
新时代好少年——小男生王新龙
王新龙,一个勤学好问的小男生。课堂上,他那专注的眼神仿佛在与知识对话,每当老师提出问题,他总是第一个举起小手,积极地回答。他的思维敏捷,条理清晰,答案常常令老师和同学们赞叹不已。不仅如此,他还善于倾听其他同学的回答,从中吸取精华,弥补自己的不足。课间休息时,也常常能看到他拿着书本,向老师和同学请教问题,那股子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劲儿,让人不禁竖起大拇指。
王新龙不仅在学习上积极进取,在品德方面也是忠厚老实。他始终坚守着诚实守信的原则,答应别人的事情,一定会竭尽全力做到。有一次,他答应帮同学打扫卫生,放学后,尽管天空下起了小雨,他依然毫不犹豫地留下来,认真地完成了打扫任务,身上的衣服被雨水打湿了也毫不在意。在与同学们的相处中,他总是真诚待人,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当同学遇到困难时,他总会伸出援助之手,给予帮助和鼓励。
在校园活动中,也总能看到王新龙活跃的身影。运动会上,他奋力奔跑,为班级争光;文艺汇演中,他认真排练,展现出自己的才艺。他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努力为班级和学校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家里,王新龙也是一个懂事孝顺的好孩子。他会主动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如扫地、洗碗、擦桌子等。父母工作累了,他会贴心地为他们捶捶背、揉揉肩,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父母的关爱。
王新龙,这位勤学好问、忠厚老实的小男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好少年的风采。他就像一颗闪耀的星星,照亮了自己,也照亮了身边的人。
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王新龙会继续保持这份热情和执着,不断努力,不断进步。他将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书写更加精彩的人生篇章,成为更多同学的榜样。因为,他是新时代的好少年,是我们心中的骄傲!
这就是王新龙,那个在紫霞湖畔的龙潭镇中心小学里绽放光芒的新时代好少年,他的故事还在继续,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行!
新时代乡村的幸福生活
记忆中的乡村,道路泥泞,房屋破旧,人们的生活简单而艰苦。可如今,当我再次踏上这片熟悉的土地,眼前的景象让我惊喜不已。
走进村子,一条宽阔平坦的水泥路蜿蜒向前,一直通到家家户户的门口。道路两旁,绿树成荫,鲜花绽放,微风拂过,送来阵阵芬芳。昔日的破旧房屋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崭新的小洋楼,白墙红瓦,错落有致。
村中心的广场上,热闹非凡。老人们悠闲地坐在长椅上,晒着太阳,拉着家常;孩子们在一旁嬉笑玩耍,你追我赶,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广场旁边还新建了一个健身区,各种健身器材一应俱全,人们在闲暇之余可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沿着水泥路继续往前走,就来到了一望无际的田野。金黄色的稻浪随风翻滚,仿佛在诉说着丰收的喜悦。如今,农业生产也实现了现代化,播种机、收割机在田间忙碌着,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农民们再也不用像过去那样辛苦劳作,收入却比以前增加了不少。
再往前走,便看到了紫霞湖。湖水清澈见底,波光粼粼,鱼儿在水中欢快地游来游去。湖边,垂钓的人们悠然自得,享受着这宁静的时光。不远处,还有一艘艘小船在湖面上穿梭,那是游客们在欣赏湖光山色。
以前,村里的人们想要购买生活用品,都要跑到很远的镇上去。现在,村里开了好几家超市,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村民们足不出村,就能买到自己需要的东西。
夜幕降临,村庄里灯火通明。劳作了一天的人们聚在一起,有的跳起了欢快的广场舞,有的在观看露天电影。大家的笑声、歌声在夜空中回荡,让人感受到乡村生活的无限美好。
新时代的乡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幸福。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党和国家的好政策,让我们的乡村焕发出勃勃生机。
我爱我的家乡,爱这紫霞湖畔美丽的龙潭镇,更爱这新时代乡村的幸福生活。我相信,在党的领导下,我们的乡村会变得更加美丽富饶,我们的生活会更加幸福美满!
这就是我的家乡,一个充满希望和活力的地方,一个让我永远眷恋的地方。
新时代乡村校园的课余生活
曾经,这里的校园课余生活单调而乏味。但如今,一切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以前,课余时间我们只能在小小的操场上追逐打闹,或者静静地坐在教室里发呆。而现在,学校新建了宽敞的篮球场、足球场和羽毛球场,一到下课,同学们就像欢快的小鸟一样奔向各自喜欢的场地。热爱篮球的同学组队比赛,他们在球场上奔跑、跳跃、投篮,尽情挥洒着汗水;喜欢足球的同学也不甘示弱,传球、射门,动作娴熟,充满活力;还有打羽毛球的同学,你来我往,好不热闹。
学校还开设了丰富多彩的兴趣小组。书法教室里,同学们手握毛笔,一笔一划,认真书写着古老的汉字,感受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音乐教室里传来悠扬的琴声和动听的歌声,那是音乐小组的同学们在排练节目;美术教室里,同学们用五彩的画笔描绘着心中的美好世界,一幅幅充满想象力的画作让人赞叹不已。
在学校的图书馆里,课余时间总是坐满了人。书架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籍,有科普读物、童话故事、经典名著等等。同学们沉浸在书的海洋里,汲取着知识的营养。
不仅如此,学校还经常组织我们去参观附近的农业基地,让我们了解农作物的生长过程,感受劳动的艰辛与快乐。有时候,老师还会带着我们去敬老院看望老人,为他们表演节目,给他们带去温暖和关怀。
在这所新时代的乡村校园里,我们的课余生活变得多姿多彩,充满了快乐和幸福。
我爱这所学校,爱这里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我相信,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我们一定会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这就是我们新时代乡村校园的幸福生活,它如同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让我们陶醉其中。我也坚信,未来的日子里,这幅画卷会更加美丽动人,我们的校园生活会更加精彩纷呈!
芙蓉学校
岁月的烙印——“害人的笔”
那是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带着美好的憧憬,我们迎来了一节习作课——《爱的温暖》。上课前一分钟我还开心得像只快乐的小鸟,享受着这一份喜悦。但一上课,我的心情顿时犹如落石一般跌入谷底。事情是这样的:一开始老师让我们写下最爱的五个人,我写了:妈妈、爸爸、外公、外婆、弟弟。可是,接下来,老师让我们划走两个写在这张纸上的人。我开始以为老师在开玩笑,但当我看见全班同学拿起笔,抓着头,闭紧嘴巴,纠结时,我才意识到这不是玩笑,当我看到有人举手时,我想:“她们真的下得去手吗?”过了一会儿,老师喊了停,我发现,举手的人越来越多了!可我的手还抓着笔,眼眶泛起了泪水不知道怎么办才好。那时,我们班有一个同学面色潮红,已经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呜呜呜地哭了起来。看着他伤心的样子,我仿佛体会到了失去一个你最爱的亲人的真实感受。啊,这该是多么痛苦啊!多么难受啊!正当我极不情愿地划掉外公、外婆后,我以为结束了,长舒了一口气。谁曾想到老师还让我们再把一个最爱的人划掉,我颤抖地拿起笔在“爸爸”的前面打了一个点,左摇右摆,不忍下手。因为我想到了:爸爸在我四岁时就出差了,走的时候还是偷偷地走,直到我快上一年级时才回来。每次放学时,其他人都是爸爸来接回家,只有我是妈妈接;开运动会的时候,别人都是爸爸来,只有我没有家长……想到这儿,我内心很崩溃,干脆闭着眼睛把爸爸划掉了。
时间在滴滴答答地流逝,老师要求我们再划去一个最爱的人。我看了看纸上只有妈妈和弟弟了,我想了好久,终于无助地大哭了起来。同学们闻声抬眼看着我,眼睛里盈满了泪水。
“你划掉了谁?”老师问道。
“我……我……谁也没划掉!”我流着眼泪说。
“这是规则,必须划掉!”老师认真地说。
“可是……划走了他们……相当于划走了一切爱!”我呜咽了。
老师就这样定定地望着我,一句话也没说,但我却看见老师的眼睛也湿润了……
人生长长,岁月漫漫。无论时光如何流淌,我至今都忘不了那支“害人的笔”,它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岁月里,烙印在我幼小的心田上。那一次,虽然最终我只留下了“妈妈”在纸上,但是我也明白了老师的深意,她教会了我用一生去反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外婆家的“吃新”节
清晨,阳光明媚,薄雾轻绕山腰,仿佛一幅淡雅的水墨。沿着婉蜒的石子路前行,每步都踏出了岁月的悠长。村中,房屋屋错落有秩,青瓦白墙间,偶尔探出几枝翠绿的藤蔓,生机勃勃。令人惊喜的是,偶遇上了外婆家的“吃新”节。大家围绕在餐桌前,桌上摆满新收的农产品——一锅刚煮好的新米饭,几个烤熟的玉米棒子,煎好的新玉米粑粑,刚挖回来蒸熟的红薯。当然,最不能少的是配菜,鸡鸭鱼肉不在话下,最令人垂涎欲滴是一大碟炒青椒,一大碗酸汤,一碟红艳艳的玉米酸辣椒。大家脸上洋溢看淳朴的笑容,我和妹妹手牵手,跳起了欢快的舞蹈。外婆唱一首苗歌,我虽不知道外婆唱的是什么意思,但从外婆甜蜜的笑容里,外公舒展的皱纹里,我知道是歌颂送丰收,歌唱喜悦。歌声与欢笑在屋里回荡,那是纯粹的快乐,让人心悦诚服。饭菜下口,一股浓郁的饭香,玉米香,和着辣椒味,酸味,在舌尖萦绕,我醉在这种“新”的醇香里。久久舍不得放下碗。
午后,我们漫步至村边的田野,四周青翠欲流。许多水田都干了,只留下一茬茬稻草根偶尔有一两块还有一点水,清莹莹的,如镶嵌在青山绿水间的镜子,几只鸭子悠闲地在水田里上嬉戏,为这宁静的山村增加几许灵动。我蹲下身子,让双手浸入清凉的田水中,所有的烦恼似乎都随着流水远去。抬头望向远方,青山如黛,云雾缭绕,美得让人心醉。
夕阳西下,我们依依不舍地告别了夯尚村。那温馨、美丽的画面却留在我心里,心中充满了快乐,真是不虚此行。
游川河盖
刚到川河盖入口,映入眼帘的是一条蜿蜒的盘山公路。抬头仰望,它好似直达云端,如一条盘踞在这崇山峻岭间的巨龙。这条公路最大的特点就是它有45道拐,每道拐都陡而急,看来爬川河盖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做好了心理准备,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出发了。经过无数次尖叫,车子驶上了半山腰。我摇下车窗,山下的景物一览余:高耸的青山、翠绿的碧水,幽静的村庄……还未来得及好好欣赏,车子又开始拐了。一路上,虽然被拐得头晕目眩,但又期待着每一个拐角,因为每一个“拐名”都独特且风趣,家人们都会忍不住笑着评论一番。车子终于爬到了最后一拐——“凯旋拐”,我们已迫不及待地打开车门,站在“凯旋拐”的观景台上远眺:远处的山,远处的村庄,在此时显得如此渺小,真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站在山顶,我仿佛伸手可以采到云,一跳就能与太阳肩并肩,此时我又觉得自己好高啊!
从45道拐登上山顶后,我们便继续乘车前往锯子岩。果然名副其实,一块块在悬崖边的石头,有着奇妙的形状,一块凸起一个尖,一块凹进一个尖,真如一把精致的石锯。我坐在一块凸起的石块上,抚摸着这淡灰的色调,感觉只要再用力一点,就会被锋利的锯片划破皮肤,这让我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离开锯子岩,沿着山顶公路往前走,映入眼帘的是一张绿色的地毯铺满整个山顶,四周粉色的小房子,旁边一条静静流淌的碧绿小溪,一切仿佛静止一般,好一幅色彩清丽的油画。
快乐的时光总是很短暂,我们重新回到车上,踏上归途。窗外的夜色越来越浓,车后的川河盖在夜色中也愈发模糊,而我心中的川河盖却无比清晰,大自然赋予我们的一切恩赐是那么的至高无上。
民族中学
永远的等待
——读《边城》有感
沿着湿润的青石板向上走,我已来到书中的茶峒。天空飘着微雨,远处的小白塔在雨雾中朦朦胧胧,在青山中却显得格外突出。塔下的木房子伏在翠绿的山前,低调又和谐。远处老房子则飘起袅袅炊烟。一瞬间,我似乎又进入书中,进入了那张年代久远的画。
再读时,我已是初中生。那淳朴自然的生活中,我看到了爷爷对翠翠不加修饰的爱。是爷爷对言语上对翠翠的淳淳教导,是隐藏在行动中对翠翠的关心。而印象最深的,一直停留在我脑海里的,大抵是爷爷临终前的那个雨夜,那个雷雨交加的雨夜:寿数将尽的爷爷依然安慰着翠翠,离开前他最挂念的是他的小孙女。翠翠是爷爷唯一的软肋,爷爷是翠翠唯一的依靠。他们相依为命,他们过着悠然自在的生活。可老天总是开玩笑,在凄凉的雨夜,老人家悄无声息地离世了,从此以后,翠翠失去了她唯一的亲人。
沈从文用细腻的文笔,写尽翠翠失去爷爷后悲痛的心情。“他管船,管了五十年的船——他死了啊!”——翠翠的这句悲痛却又无奈的喊声,猝不及防地让我代入翠翠,霎时,已是泪流满面。沈从文以最简单、最平凡的语言,融入最真挚的情感,让我身临其境,与翠翠情感相通。
再读,我又窥探出翠翠那遗憾而又没有结局的恋情。她拥有大老和二老共同的喜欢,却又在一夕之间,大老身亡,二老外出,独留下翠翠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等待。“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那个“明天”,翠翠等了一年又一年,盼着二老在下一个“明天”会回来。我仿佛看到翠翠站在码头前等待着,看着一艘又一艘的小船停留又离去。她站在那里,从日出等到日落,又从日落期待明天的日出时分。只可惜,那个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灵魂轻轻浮起的青年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
我想,在翠翠的梦里,定然是永远地等着二老。可那个月下唱歌的青年人,不知多久才会回到茶峒来。这个结局充满了遗憾,它明明给予了我们浪漫的星空,却又亲手击碎幻境,将我们打入现实的泥潭。
翠翠在她最天真烂漫的时候,失去了唯一的亲人,而心上人迟迟不曾回来。或许这个孤独的结局,对于翠翠来说,却是最好的选择。她走进人生的泥泞坎坷,在岁月的流转中褪去青涩,她终将与沈从文的《边城》永远成为湘西边陲小镇最美好的回忆。
我与《边城》
《边城》的故事发生在茶峒小镇里,那里有最清澈的河水,最翠绿的山,最朴素的民风,最嘹亮的歌声,还有最纯净的姑娘。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渡船老人和他的外孙女翠翠,还有大保和傩送,一个曲折的爱情故事就在茶洞小镇里围绕着他们展开。一次端午节的邂逅,翠翠遇上了摊送,自此情窦初开,一颗小小的爱情种子就此在两人心中种下。傩送的哥哥大保也喜欢翠翠,当得知自己的哥哥也喜欢翠翠时,兄弟二人决定通过唱山歌的方式来表达对翠翠的爱,让翠翠自己从中选择。悠悠的山歌声,回荡在茶洞小镇里。傩但翠翠显然更喜欢傩送,沉浸在他的歌声中。在一次外出远行的过程中,大保不幸丧命,傩送也离开了茶洞小镇。故事是以悲剧结尾,渡船老人去世了,翠翠也常常眺望远方,苦苦等待自己的爱人归来。
可是爱情不是这本书的全部,沈从文先生手中的笔墨似用淡淡的水墨写出了湘西茶洞浓浓的乡土人情,水边人家单纯朴素的生活,还有那如诗如画的山水风景。
古色古香的吊脚楼,屋檐上摇曳的红灯笼,充满泥土气息的空气,泥泞的小路,翠绿的青山,清澈的小溪,亭亭的白塔,还有袅袅升起的青烟。这是我从沈从文笔下看到的边城,它如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墨画般印在我的脑海,那无忧无虑的生活也令我向往不已。
乡亲们之间的互帮互助,也令我感到温暖不已。翠翠和祖父去看龙舟竞赛,当地的龙头大哥顺顺送他们良多吃的;渡船老人死的时候,周围的邻居也来帮忙。他们虽然过着清苦的生活,但他们像一家人般互帮互助,凡是有人遇到困难,他们便会伸手帮助。这是高楼林立的城市中体会不到的,水泥铸成的高楼大厦似乎也浇筑了一道高而厚的围墙,墙内墙外是忙忙碌碌、埋头苦干的人,无人去看看周围的花开花谢、云卷云舒。
《边城》里的爱情让我唏嘘,《边城》里的风景让我沉醉,《边城》里的人际关系让我向往,若是能生活在这么个充满乡土人情的小镇里,该是多么悠闲而又快乐啊!
《边城》读后感
当不谙世事的少女遇到俊秀少年,当相依为命的兄弟向往着同一条渡船,当家庭的压力与心爱的姑娘交织相错。爱情就像是牵丝,是千丝万缕的难舍难分,是懵懂的心意相连,而这一切的开始,不过只是桥头上的鸟儿一鸣。
小说家笔下的爱情永远是曲折的,总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巧合使人心急如焚,金庸笔下的小龙女和杨过二人,曾使我一度不忍阅读,但还是抱着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想法看完。《边城》亦然,我不止一次想过,倘若大老没有也向往着渡船;倘若二老来时翠翠没有不在;倘若大老下江没有出事;倘若顺顺父子对祖父没有误会……那将会是怎样的光景!我们可爱的翠翠也将妆其红颜,迈进银铃清脆、飞苏流丹的花轿,欢喜地嫁了人。然而,事与愿违!
茶峒是一个很美的集镇,湘西边城有一群淳朴善良的人,可偏是这样的人,在这样的地方,经历了一段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愁,发生了一件件让人揪心的事。也许这才是世间的常态,两情相悦且一帆风顺的爱情,就像是神话传说中的凤凰涅槃,美丽至极,难得一见。
但《边城》笔下美到令人心碎的,是翠翠泛舟在水边,等待傩送二老归来的那一刻。
蜿蜒的流水旁,老旧的渡船上,少女的身影被阳光深情地雕琢,白衣随风轻舞,样样映满她被思念占据的眼眶,那么孤独,那么惆怅。当全文收束定格在这一瞬间的画面,美得让人心醉,也美得令人心碎。
许多人说《边城》中的爱情是以悲剧结束,我却不认同,因为我坚信二老会回来,翠翠也是这般坚信。因为这里有一个他一见钟情的人,有一颗与他相印相连的心。直到有一天,会有一个青年的影子从夕阳的余晖中走来。
她会在此等待,地老天荒。
第三中学
蛐蛐的竞技场:一场别开生面的“昆虫大战”
竞技场其实只是一片杂草丛生的空地,但在我的眼中,它却是一个充满神秘与激情的舞台。小伙伴们早已围坐一圈,他们的眼神中闪烁着期待与兴奋。我手中的小竹笼里,装着我的“战士”——一只我精心挑选的蛐蛐。它身披黑甲,触角如剑,双眼闪烁着战斗的光芒。
战斗开始了!我将我的蛐蛐放入竞技场,它立刻显得精神抖擞,仿佛知道这是一场荣誉之战。对手也是一只强壮的蛐蛐,浑身散发着褐色的光泽,两只小昆虫一见面,就立刻展开了激烈的较量。
它们先是互相试探,围着对方转圈,寻找攻击的时机。突然,我的蛐蛐发起了猛攻,它猛地一跃,扑向对手,两只前足紧紧地抱住对方的身体,试图将其摔倒。对手也不甘示弱,它奋力挣扎,同时用后足狠狠地踢打我的蛐蛐,企图挣脱束缚。
两只蛐蛐在竞技场上翻滚、跳跃,战斗得异常激烈。它们时而抱成一团,时而分开,互相追逐,每一次攻击都充满了力量与速度。我的蛐蛐一口咬住了对手的触角,对手则试图用强壮的后足踢开它。它们之间的较量就像是一场精心编排的舞蹈,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战斗的智慧与策略。
我紧张地盯着这场战斗,心里默默地为我的蛐蛐加油。周围的小伙伴们也纷纷为它们加油助威,整个竞技场充满了紧张而热烈的气氛。经过一番激战,我的蛐蛐终于凭借顽强的意志和出色的战斗力,战胜了对手。它高昂着头,仿佛在向所有人宣告自己的胜利。我激动得跳了起来,感受着这份喜悦和荣耀。
这场别开生面的“昆虫大战”让我深刻感受到了蛐蛐的魅力和战斗力。它们虽然只是小小的昆虫,但却拥有着不屈不挠的精神和顽强的生命力。这场战斗不仅让我收获了胜利的喜悦,更让我对生命和自然有了更深的敬畏和热爱。
悠悠碧波 映照茶峒的千年风华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落在河面上,你便开始了新的歌唱。你清澈见底,宛如一面镜子,映照着天空的湛蓝和云朵的洁白,鱼儿在你的怀中欢快地游弋,它们的身影在水中若隐若现,仿佛是在与这清澈的河水嬉戏。河岸两旁,翠绿的柳丝轻拂水面,宛如大自然的温柔笔触,为这幅水墨画卷添上了几分生机与柔情。
随着日升月落,你也变换着自己的容颜。黄昏时分,夕阳的余晖洒在河面上,将河水染上一层金红,波光粼粼的河面宛如一条流动的金色绸带,美得让人心醉。此时,若是漫步于河畔,耳边是河水潺潺的低语,鼻端是淡淡的草木清香,心中便会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宁静与满足。
你是茶峒历史的见证者。千百年来,它静静地流淌,见证了茶峒的兴衰变迁,承载了无数代人的记忆与梦想。老辈人们常喜欢在河边讲述那些古老的故事,让孩子们在故事中感受先辈的智慧与勇气。
无论是清晨的渔舟唱晚,还是傍晚的洗衣捣米,你都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你用那温柔的流淌,诉说着岁月的故事;你用那清澈的河水,洗涤着人们的心灵;你用那悠悠的碧波,映照着茶峒的千年风华;你用那不息的涛声,吟唱着古镇的永恒之歌。
感谢你滋润了这片土地,也滋养了我们的心田。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