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布局“四区两廊” 构建城乡互动、分级分层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大格局

文摘   2025-01-17 09:49   重庆  
1月15日,记者从市委文明办获悉,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文明办主任会议精神,重庆将布局“四区两廊”,构建城乡互动、分级分层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大格局。
“四区两廊”具体指中心城区城市文明示范区(9个区+2个开发区)、渝西城市文明涵养区(8个区)、渝东新城城市文明涵养区(5个区县+1个开发区)、渝东南文明乡风建设示范区(6个区县)、三峡库区沿江文明走廊(7个区县)建设,以及协同四川省委宣传部进一步打造川渝新时代文明实践“一廊四带”(覆盖川渝30个区县)。
在打造中心城区城市文明示范区方面,重庆将集中力量和资源,组织中心城区一体化创建全国文明城区,整体展现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文明魅力,成为“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示范区”最具标志性的成果。
在打造渝西城市文明涵养区方面,重庆将高质量整体布局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向内逐步实现与中心城区的文明治理同城联动,向外稳步提升与四川毗邻地区的文明资源融合发展,不断增强承东启西、接南转北的区域文明能级。
在打造渝东新城城市文明涵养方面,重庆将强化区域协同,梯次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县),融合互动中心城区,辐射联动渝东北三峡库区、渝东南武陵山区,充分发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东部发展的文明支撑作用。
在打造渝东南文明乡风示范区方面,重庆将突出文旅融合、城乡协同,统筹自然景观和民族交融资源,弘扬少数民族文化、革命文化,以高品质的乡风文明和民俗文化成果,赋能具有山地特色和独特魅力的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
在打造三峡库区沿江文明走廊方面,重庆将突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统筹利用长江干支流特色地理景观和历史文化遗产,弘扬巴渝文化、三峡文化、革命文化、移民文化,持续深化文明旅游、文明交通等文明风尚行动,为长江经济带发展走廊提供文明支撑。
在打造深化川渝新时代文明实践“一廊四带”方面,重庆将协同四川省委宣传部,在川渝毗邻地区30个县(区、市)高标准建设川渝精神文明共建示范带、红色文化旅游走廊、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重要基地,赋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围绕“四区两廊”布局,接下来怎么做?市委文明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一是实施项目带动,紧扣主题主线、围绕主责主业、聚焦大局大事、突出创新创造,打造具有重庆辨识度的工作品牌,推动文明创建“融合、结合、配合、契合”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心工作。
比如优化宣讲队伍、丰富宣讲内容、用活宣讲形式,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抓好统筹协调、互联互通、结对互助,组织中心城区一体化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完善支撑体系、丰富乡村文化、强化城乡互动,加强文明乡风建设;完善机制、拓展功能、形成品牌,深化川渝新时代文明实践“一廊四带”建设;分步实施、综合施策、创新宣教,深化“春风满巴渝”社会风气提升行动;聚焦民生实事、加强宣传引导、注重文明养成,持续推进十件“小案小事”治理专项行动。
同时,我市还将锻造一支精神文明建设专业化队伍,当好顶层设计“规划师”、深化创建“辅导员”、联系基层“服务员”;加强基层培训,用好用活镇街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中心工作力量;建好市精神文明建设协会,履行好引导、服务、协调、规范等职能,发挥社会组织的聚合作用,整合社会各方资源力量,引导全社会积极参与精神文明建设;建好精神文明建设智库,搭建理论研究专家、实务操作专家与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文明观察员”三支队伍;依托高校建立“重庆精神文明建设研究中心”,聚焦精神文明建设主题,结合“四区两廊”实践课题,广泛开展决策咨询、课题研究、实地评估,为推动我市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提供学理支撑。
来源:新重庆-重庆日报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文明重庆
传播文明,展现重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