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确保全市人民群众平安欢度新春佳节,连日来,天津市消防救援总队围绕“贴近生活、贴近百姓、贴近实际”,聚焦提升社会消防安全意识素质和防范化解重大火灾风险,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喜闻乐见的系列宣传活动,有效提升了社会火灾防控整体能力,营造了“群策群力、群防群治”的浓厚工作氛围。
天津市消防救援总队以百组消防宣讲团为骨干,联合街道、治安、综治、住建等相关部门针对节日高风险场所开展“敲门行动”,深入1312处社区农村和2102家“九小单位”、混合经营场所、废品回收站、建筑工地等不放心单位上门提示火灾教训和防灭火逃生自救常识,发放宣传品7万余份,设置消防宣传栏、板报5200余处,受教育群众达15万余人次;开展“弱势群体”消防关爱行动,发动物业服务人员、消防志愿者等群防力量,对2.1万家“老弱病残、鳏寡孤独”等弱势群体家庭开展“报道式”入户提示和帮扶,协助查改火灾隐患4.1万处,并利用家庭成员微信定期向本人和家属发送火灾预警和安全提示,提升火灾防范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
瞄准提升关键节点、关键岗位的消防安全能力和素质,采取“集中+分散+上门”相结合的方式先后对1.6万单位责任人管理人和4.8万“九小单位”员工以及1.5万基层网格员、消防志愿者群体开展了分门别类的消防培训活动,切实培养了一批“消防安全明白人”和“见火不慌、抬手就灭的准消防员”强化火灾防治工作;为市民群众打造身边的“红门课堂”,利用全市24个消防科普教育基地和127个消防站向社会开放,组织群众“点单式”学习防灭火和自救逃生技能,累计达2.5万人次,区域覆盖率达100%。
推动各区政府对212家“大面积、高人流”的主力型菜市场开展“消防主题化”建设,在市场入口处设置消防宣传语音系统,在摊位柜台美化方案中融入消防知识元素,在商户电源、仓库和热食加工区等重点位置张贴消防警示标牌,由市场统一制作印有消防常识的购物袋,并利用电视、广播等阵地高频次播放消防安全提示。同时,推动全市所有菜市场开展“有消防宣传阵地、有定期宣传培训、有定时防火巡查、有问题跟踪问效”的“四有”活动,为民众打造安全的购物环境。
以听觉、视觉宣传为切入点开展火灾案例警示,联合市预警中心推进农村“一键式”火灾预警工程,依托2500余处村村通大喇叭每天播报火灾案例和警示提示;协调三大通信运营商向全市1980万手机用户集中发布火灾预警和提示短息;制作《生命代价》火灾系列警示片,下发至各街镇、社会单位开展警示教育;在全市2.3万处户外大屏、楼宇电视以及公交、地铁视频端高频次循环播放火灾警示片,在1700余处电影院、宾馆、饭店、网吧的开机画面插入火灾警示信息。
全市21辆消防宣传车按照“出租车”模式,每天全天候出动,开展“流动红色生命线”活动,对卧床吸烟、违规使用电器燃气、电动车充电存放等典型问题进行针对性宣传;在人员密集场所、商业繁华地段,宣传车“驻点设站”,举办“流动课堂”,向身边群众讲解防灭火和逃生自救常识,组织开展正确使用灭火器、逃生面罩等消防器材的实操实训达1.2万人次。
发挥主流媒体影响力,在中央电视台播发反映总队火灾防控工作成效和队伍形象的报道5篇,在天津电视台播出“防范小火亡人”“节日消防安全”等专题节目4期,在《天气预报》等多个栏目插播消防游走字幕,在广播电台黄金时段每天开展防火提示,最大限度地提高宣传覆盖面;开展2轮火灾隐患集中曝光行动,围绕人员密集场所、高层建筑、电动自行车、生命通道等突出问题,利用各类媒体平台对160余家典型隐患单位和482个隐患问题开展“矩阵式”曝光,通过舆论监督压实消防安全责任,推动火灾隐患整改,净化消防安全环境;新媒体利用微信、微博、抖音、快手、头条五大平台发布消防科普稿件1212条,短视频135条,播放量达11亿,举办“平平安安赶大集”等主题直播8场,580余万网民参与直播互动,收到明显的科普宣传效果。
通过广泛开展靶向性、无盲区、多元化的系列宣传活动,在全社会营造了关注消防安全、参与消防工作的浓厚氛围,助推春节消防安保和火灾防控工作深入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