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简介
张某与李某原本是亲密无间的好朋友,两家的儿女也曾处于恋爱关系,那段时间两家人关系极为融洽。然而,李某的丈夫突然生病,急需大笔医疗费用,同时女儿开办培训中心也面临资金短缺的困境,在这紧急关头,李某分两次向张某夫妇及其子借款共计9万元。张某一家通过微信转账给了李某,也未要其打借条。
后来两家儿女的恋爱关系不幸告吹,张某便向李某索要剩余的借款。李某仅归还了4万元后,便不再愿意继续还款,更让张某气愤的是,李某谎称自己的丈夫已经病亡,试图以此为借口逃避还款责任。此外,李某辩称,在儿女恋爱期间张某转账的5万元应视为赠与,如今儿女虽未能成婚,这笔钱也不应归还。张某无奈之下起诉至法院。
调解员调解
案件进入诉前调解阶段,调解员首先分别与张某和李某进行了深入沟通。张某情绪激动,向调解员诉说着自己的委屈和无奈。他表示,当初借款完全是出于朋友情谊,没想到现在李某竟然如此不讲信用。而李某则认为自己家庭遭遇了诸多困难,张某在这个时候逼她还钱有些不近人情。
调解员耐心地倾听双方的诉求,让他们充分抒发情绪。在双方情绪稍微稳定后,调解员开始组织双方进行面对面调解。调解过程中,双方各执一词,争吵不断。张某坚持要求李某立即归还剩余借款,而李某则反复强调自己的困难,并认为那5万元是赠与。
面对僵持不下的局面,调解员冷静地进行说理释法。调解员首先对李某解释:“借款就是借款,不能因为儿女恋爱关系的变化就否认借款的事实。当初张某一家在你们困难的时候伸出援手,这份情谊难能可贵。而且,谎称丈夫病亡来逃避还款责任更是不道德的行为。关于那5万元,既然没有明确的赠与约定,就不能随意认定为赠与。恋爱关系并不等同于婚姻关系,不能以未来可能的婚姻作为借款转化为赠与的条件。”
调解员又向张某说:“我理解你的心情,但是也要考虑到李某家庭确实面临困难。大家曾经是好朋友,不妨多一些理解和宽容。可以商量一个合理的还款计划,让李某逐步归还借款。”
调解员进一步解释道:“在法律上,借款关系是明确的,有借有还天经地义。但在人情世故中,我们也不能完全不顾及对方的实际情况。通过调解,可以找到一个既符合法律规定,又能维护双方关系的解决方案。”
经过调解员的耐心劝导,双方的态度逐渐缓和。最终,在调解员的主持下,双方达成了调解协议,李某同意在2024年底前一次性还清借款。这场因借款引发的纠纷在调解员的努力下,得到了圆满解决,也为张某和李某的友情留下了一丝转机。
来源:丹阳市人民法院
编辑:王菁
新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