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原则之一,彰显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立场和价值取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必须牢牢把握改革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之举、改革之力、改革之效,真正让人民群众在改革中不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本期“西工时习之”将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部分金句来帮助大家学习理解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重大意义。
我们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改革,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和尊重人民首创精神相结合,坚持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协调,坚持试点先行和全面推进相促进,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推进重点领域改革,不断增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社会形成改革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充分涌流的生动局面。
——习近平2020年12月30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上的讲话
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既是我们党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新发展理念的“根”和“魂”。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会有正确的发展观、现代化观。
——习近平2021年1月11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
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更加聚焦群众普遍关注的民生问题,办好就业、教育、社保、医疗、养老、托幼、住房等民生实事,一件一件抓落实,让各族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习近平2021年7月21日至23日在西藏考察时的讲话
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
——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必须坚持人民至上。一切脱离人民的理论都是苍白无力的,一切不为人民造福的理论都是没有生命力的。
——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我们要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形成为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的理论。
——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
——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我们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深入群众、深入基层,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时代呼唤着我们,人民期待着我们,唯有矢志不渝、笃行不怠,方能不负时代、不负人民。
——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完善分配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强化基本公共服务,兜牢民生底线,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不断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习近平2023年3月13日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发展中稳步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引导激励广大群众依靠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
——习近平2024年3月5日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善于汇集民智、凝聚民心,使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习近平2024年7月18日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来源:学习强国
往期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