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腾在荆楚大地,一朵小浪花会“变身”吗?

时事   2024-10-22 10:26   湖北  


曾经,为了用水,荆门市漳河镇袁冲村村民一到灌溉季节就矛盾不断,你争我抢;后来,他们为何放下十几年的恩怨、和睦相处?
过去,宜昌当阳的摄影爱好者崔智敏不爱去季家湖,那里投肥养鱼、环境欠佳;后来,他在湖边发现了什么,又在这里流连忘返……
今年9月以来,湖北日报联合省生态环境厅启动“我随碧波看流域”专题调研暨采访活动,累计行走襄阳、十堰、宜昌、荆州等8个城市28个采访点位。以一朵朵小浪花的视角,亲身体验流域治理带来的荆楚之变,感受以水为纲、山水共治、统筹保护与发展的湖北“脉动”。

清江碧水,青绿湖北

治理“最大的省情”

这片湖飞来了从未有过的小天鹅

湖北是长江流经里程最长的省份。水是湖北最大的特点、最大的省情,也是最大的政治责任。治荆楚必先治水,2023年初,湖北明确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推进四化同步发展的全新发展观。

《湖北省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成为湖北统筹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的最新指引。《规划纲要》提出,湖北要守住水环境安全底线,确保河湖水环境不恶化,河湖水质优良率占比不降低,消除劣V类水体,保障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安全。
季家湖,位于当阳市草埠湖镇西南部楚城村。上世纪60年代末,季家湖渔场成立,建精养鱼池36个,长期的养殖、种植作业中投入磷肥、氮肥、饲料等,致使水体富营养化,长年水质为劣Ⅴ类。
推进季家湖综合治理势在必行。当阳市沮漳农业投资建设有限公司副总刘宏伟介绍,为了重现湖清岸绿,当阳市对季家湖开展清淤疏浚和生物治理,清淤后平均水深上升至1.5米,在此基础上补种水生植物16种,成功打造1400亩“水下森林”。
“恢复水质还有最为重要的一步,就是水系连通。”刘宏伟介绍,通过完善1座引水闸、4个溢流井、9处连通管等设施,当阳将季家湖与沮漳河水系连通。
生态修复做“加法”的同时,当阳还积极对综合整治做“减法”,重构绿色生态。投资1859万元,当阳清退围湖养殖1977亩,季家湖湖区面积增至2340亩。同时,湖区周边建成污染物收集、运输和处置设施,专人专责集中清运。
曾经,季家湖的劣Ⅴ类水质变成了如今的Ⅲ类水质。“2022年冬天,我第一次在季家湖拍到了小天鹅,在当阳生活了这么多年,从没见过小天鹅。”摄影爱好者崔智敏说,良好的生态环境,让季家湖成了市民畅游之地,也吸引了大批候鸟来此越冬。近日,省生态环境厅公布2023年度湖北省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名单,季家湖等10个河湖光荣上榜。

崔智敏在季家湖拍摄到的小天鹅
改变的不仅仅是季家湖。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切入点,湖北突破传统属地观念,改变过去以行政边界为核心的管理模式,坚持流域统筹、单元控制、底线保障、系统均衡,统筹左右岸、上下游、水中与岸上等因素,能够有效开展源头治理和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修复,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空间。

历经流域治理后的恩施带水河,青山绿水人人夸

统筹保护与发展

他们的丰收不再为水争执

桃树河,流经荆门市漳河镇团坊村和袁冲村,最终注入漳河水库。近十余年来,桃树河两岸的荒坡全是乱石杂树,成堆的淤泥裹挟着烂枝落叶,河面狭窄、水量骤减。
袁冲村村民历来依靠农业种植为生,桃树河是他们最主要的灌溉水源。每到水稻拔节、灌浆季,居民们竞相用水泵争夺本就稀缺的水源,两岸的庄稼“喝”不到水,垂头丧气。
这些日子也是袁冲村党支部书记陈中华等人的“噩梦”。有时,她刚躺下眯着觉、刚坐下端起碗,电话铃声就响了起来。
“书记,上游的几家又把水抽干了!”
“又打起来了,庄稼怎么办!必须给个交代!”
在流域综合治理的指引下,去年8月,袁冲村将从上级部门争取到的黑臭水体治理试点项目资金500万元,投入到桃树河的治理中。施工队来了,挖出几万方淤泥,在荒坡上种青草,为地势低洼的田地增辟引水渠。
在人们的精心呵护下,桃树河里的水重新流淌起来,清澈而丰沛,小龙虾、小螺蛳、小鱼儿……昔日的水中“精灵”们也回来了。
今年9月,水稻即将成熟。“这么多年了,我终于又见到这么粗的水柱了!”村民李青玉握拳比画着灌溉时的水柱粗细。稻子喝饱了水,稻穗饱满,青绿稻秆被压弯了腰。

桃树河两岸的稻谷丰收了
“桃树河变美了,能让更多村民过上好日子。”陈中华说,桃树河沿线增加了十余亩农田用于发展高油酸油菜、红薯以及蔬菜种植等产业。据统计,周边高油酸油菜种植户平均增收2000元,红薯及蔬菜种植户平均增收1000元,水稻玉米等常规种植户平均增收1000元。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整体谋划、系统治理、协同实施、全域推进,湖北以治水为脉络,统筹保护与发展,让更多百姓享受到流域治理的成果。在襄阳市保康县马良镇紫阳村,蛙鸣声不绝于耳。村民邹涛第一个“吃螃蟹”,成功摸索出了一条蛙稻共生绿色循环产业的新路子。
今年40岁的他,早年间在外务工,逐渐进入新能源光伏逆变器行业,并在浙江建了一家小厂。2018年,因父母年老、孩子要上初中,邹涛顾念故土,决定回乡创业。
一次偶然间,他在网上看到了蛙稻共生的全新种养模式。这种生态循环模式一季双收,青蛙吃害虫、粪便可回田,稻谷不必打农药、施化肥。这几年来,沮河画廊的颜值越来越高。邹涛下定决心,去武汉等地学习种养技术。

保康县马良镇,沮河在这里绕了一道弯
第一年3亩、第二年10亩……几年摸爬滚打下来,邹涛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蛙稻共生产业倍增效益初步形成。眼看收成越来越好,邹涛成立穆岭头合作社,注册穆岭头蛙稻米商标,蛙稻共生扩产至30多亩,吸纳周边20多位村民就业,一年毛收入超过80万元。

邹涛在蛙稻共生田里给青蛙喂食
眼看蛙稻共生蹚出了新路子,马良镇镇长刘时忠打算,3年内将种植面积扩大至2000亩,打通种苗供应、饲料加工等产业链,以生态循环绿色农业模式,带动村民共同致富。

生态价值可转化

扮靓小流域助力新农旅

“整个乐园就像‘下饺子’,每天能有2万人。”这个夏天,4A级景区木兰花乡的新项目——儿童水上乐园成了武汉周边游的“顶流”。
若是没有景区工作人员告知,很少有人知道,在水上乐园下方,藏着一条地下河道——解放堰河。这条河全长3.5公里,水源起点为花园水库,蜿蜒穿过4A级景区木兰花乡,汇入滠水河。
武汉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解放堰河上游来水主要是花园水库的水和雨水,河道近年来存在季节性断流情况,同时还面临着生活污水、面源污染、河道淤塞等困扰,需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进行综合治理。
今年初,解放堰河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启动施工,计划实施包括清淤、生态修复、排口截污、村湾污水处理设施提档升级、村容村貌水平提升、绿道等15个项目。
流经景区的河道,能否实现经济和生态效益双赢?村里和景区都动起了心思。经过设计评估,木兰花乡景区决定投资1600万元,先对河道进行治理修复,再于距河面1米高处修建儿童水上乐园。
“不影响地下河道的流动。小雨时水可自然流入地下河道,防汛时则可用作行洪。”木兰花乡景区负责人葛天才介绍,为了保证不污染河水,景区还投入200万元安装了净化设备,对水上乐园的水实现了循环利用,水经净水处理后方进入河道。
今年4月至7月,解放堰河水质总体变好,上游水质提升至二类,下游水质提升至三类。随着解放堰河综合治理的推进,流域中心村杜堂村不少村民都把一幢幢闲置旧房改造成白墙青瓦的个性民宿,给当地新农旅之路再增吸引力。
在流域综合治理带动下,湖北各地积极转变生产生活方式,推进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推进生态地区价值转化,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荆州市太湖港,这里是典型的库区小流域,经过治理后,八岭山镇开始推进全域国土整治项目。

荆州太湖港流域美景
简单来说,就是把村民手中的零碎田地集中起来,办大事、挣大钱。截至今年5月,太湖港小流域范围内7个村已流转耕地3.6万亩,耕地流转率达到62.71%。因看中后湖水库湖景风光,八岭山镇朱家岭村乡贤返乡,投资1.2亿元修建浅山森林美术园,光一期就流转土地300亩。
浅山森林美术园行政经理赵爽说,这是仿照唐朝园林风格建设的景区,栽种有红枫、黑松、杜鹃、樱花等5万多株景观苗木。花卉、植被、林木依山傍水、移步成景、自然天成,让人目不暇接。

浅山森林美术园
2023年,浅山森林美术园一开园,便吸引许多远近游客,成为网红打卡地,画展、瓷器展等综合文旅收入超过200万元。浅山森林美术园不仅带来土地流转收益,还为本地村民提供就业岗位100多个,每年发放工资300万元,村集体收入年增加10万元。
眼下,浅山森林美术园二期已经开建。在美术园工作的村民陈义琳说,看到好多外地人来游玩,自己也觉得特别自豪,只要美术园有需要,就会一直干下去,用勤劳的双手让村里越来越高级、越来越美丽。

湖北日报
人文温度,理性态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