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基层治理的“三种思维”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是服务人民群众的最前沿。在新时代背景下,基层治理面临着诸多新挑战与新机遇,要想把基层治理工作做好,需用好“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这三种思维,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让人民群众在基层治理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中心论点)
要统筹兼顾,把握全局,善用系统思维。(分论点一)“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基层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需要我们从整体上把握,用系统思维来推进。系统思维强调整体性和关联性,要求我们在基层治理中既要注重解决当前问题,又要考虑长远发展;既要关注局部利益,又要维护整体利益。正如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从全省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带动了美丽经济蓬勃发展,让广大农民群众共享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因此,加强基层治理,必须强化系统思维,科学谋划,统筹推进,确保各项工作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形成基层治理的强大合力。善用系统思维,方能提纲挈领,纲举目张。
要与时俱进,敢于突破,善用创新思维。(分论点二)“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面对基层治理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不能墨守成规,必须敢于突破,善于创新。创新思维是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动力,它要求我们在基层治理中勇于尝试新方法、新路径,不断探索符合时代要求和人民群众期盼的治理模式。比如,上海市徐汇区推行的“邻里汇”项目,通过搭建开放共享的平台,将各类服务资源下沉到社区,为居民提供了便捷、高效的服务,有效提升了基层治理水平。新时代赋予我们新的使命,我们要用新的视角审视基层治理,用新的理念和思路破解难题,推动基层治理不断取得新成效。善用创新思维,方能破旧立新,行稳致远。
要依法依规,公平正义,善用法治思维。(分论点三)“法者,治之端也。”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也是基层治理的重要保障。在基层治理中,我们必须树立法治思维,坚持依法办事,确保各项决策和行动都在法律框架内进行。法治思维要求我们在基层治理中尊重法律权威,维护法律尊严,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例如,在拆迁安置、环境保护等敏感问题上,我们必须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办事,确保程序合法、结果公正。同时,我们还要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让法治成为基层治理的坚固基石。善用法治思维,方能规矩方圆,行有所止。
“踔厉奋发启新程,笃行不怠谱新篇。”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我们要以系统思维为引领,以创新思维为动力,以法治思维为保障,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让人民群众在基层治理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共同绘就基层治理新画卷。(结尾)
申论范文结构解析
一、开篇引入
背景介绍:开篇即提到“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强调基层治理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性,以及服务人民群众的前沿地位。
提出问题:指出新时代背景下基层治理面临的新挑战与新机遇,提出“要想把基层治理工作做好,需用好‘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这三种思维”。
二、主体部分
(一)分论点一:要统筹兼顾,把握全局,善用系统思维
论点提出:明确系统思维在基层治理中的重要性,强调整体性和关联性。
论据支撑:引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说明通过系统思维推进基层治理取得的显著成效。
对策措施:提出加强基层治理需要强化系统思维,科学谋划,统筹推进,形成合力。
(二)分论点二:要与时俱进,敢于突破,善用创新思维
论点提出:强调创新思维是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动力。
论据支撑:以上海市徐汇区推行的“邻里汇”项目为例,说明创新思维在基层治理中的实际应用。
对策措施:提出要用新的视角审视基层治理,用新的理念和思路破解难题,推动基层治理不断取得新成效。
(三)分论点三:要依法依规,公平正义,善用法治思维
论点提出:强调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也是基层治理的重要保障。
论据支撑:指出在基层治理中必须树立法治思维,坚持依法办事,确保各项决策和行动都在法律框架内进行。
对策措施:提出要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让法治成为基层治理的坚固基石。
三、结尾部分
总结全文:再次强调基层治理的重要性,以及“三种思维”在基层治理中的关键作用。
展望未来:以“踔厉奋发启新程,笃行不怠谱新篇”为结语,表达对基层治理工作的美好愿景和坚定信心。
四、结构特点
逻辑清晰:文章按照“开篇引入—主体部分(分论点一、二、三)—结尾部分”的结构展开,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论据充分:每个分论点都辅以具体的论据支撑,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对策明确:针对每个分论点都提出了具体的对策措施,体现了文章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语言流畅:文章语言流畅,用词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