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贺词
律回春渐,新元肇启。在这辞旧迎新、万家团圆的美好时刻,济宁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向全区人民,向所有关心支持高新区发展的社会各界朋友,向节日期间坚守岗位、奋战一线的同志们,致以新春的祝福和美好的祝愿!
刚刚过去的2024年,是济宁高新区加快发展的重要一年。全区上下爬坡过坎、闯关夺隘,闯过了一道又一道难关,打赢了一场又一场硬仗,收获了一个向高向新的质量提升之年,书写了一份令人振奋的高质量发展“高新答卷”。大家记住了一年的不易,更对未来充满信心。
这一年,我们真抓实干、稳中求进,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坚决扛起全市经济发展“主力军”使命担当,全力以赴稳经济、促发展,扩内需、优环境,主要指标增速持续高于全市平均。15个省级重点项目和23个市级重点项目年度投资完成率均居全市第一。在2022-2024年国家级高新区综合评价中,实现三年连续进位。
这一年,我们聚链成群、集群成势,产业动能强劲充沛。加快实施标志性产业链突破工程,推动“两优两新”优势产业链条式增长、集群化壮大、方阵型崛起。以小松、长城、山推等领航型企业为牵引,带动国内外配套企业雁阵式集聚,三年内将形成千亿级规模。以鲁抗、辰欣等国内一流药企为龙头,打造鲁南医药健康产业集聚区,已吸引200余家医药全产业链企业集聚。制定骨干企业扩规倍增计划,培育营收过百亿企业3家、过50亿2家,新培育国家重点“小巨人”企业、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6家,被评为国家产品主数据标准(CPMS)试点区。
这一年,我们勇立潮头、矢志创新,科创活力竞相迸发。发挥科技创新主引擎作用,与32家“国字号”科研院所合作,共建创新载体3家,新增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8个,知识产权工作获省级督查激励。实施“创新培优+智能转型”双驱战略,新培育省级企业创新平台10个,数量全市领先。新增省级智能工厂、绿色工厂7个,数量全市第一。被评为全省产业互联网平台经济产业集聚区,博士后、青年人才工作全省通报表扬。
这一年,我们深化改革、敢闯敢试,发展纵深不断拓宽。济宁高新保税物流中心(B型)历经十年不懈努力成功获批运营,是近三年来全国第6个、全省唯一一个获批的保税物流中心。跨境电商交易额再创新高,企业数量和交易额全市领先,外资外贸综合排名均居全市第1位,连续两年获评国际合作特色园区。4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连续两年获评优秀,一批“高新经验”在全国、全省复制推广。
这一年,我们扩容提质、全域发展,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始终坚持“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融合”发展思路,全省首座双向八车道S线型跨铁路桥-海川路北跨立交建成通车,打通南北交通瓶颈,与崇德大道、崇文大道互联互通,实现市域“半小时通行圈”。泗河绿色发展带、蓼河智慧活力带和洸府河生态休闲带共同构筑城水相融的生态底色,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5.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4.8平方米,高品质宜居宜业底色更加亮丽。高标准打造“蓼河商圈”,有机串联万象汇、奥特莱斯、爱琴海、吟龙湾等商业综合体和“一体四馆”等高品质服务业载体,成为全市消费顶流。省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稳步推进,“四好农村路”提前完工,村居人居环境提质增效。
这一年,我们坚守初心、全心为民,民生福祉日益增进。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27项民生实事全部完成。入选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最具吸引力”高新区十强,初升高比例达76.3%,中考成绩实现“九连冠”,“高新教育”品牌更加响亮。新建老年食堂6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5处,千人托位数达到6.6。组织开展文化惠民演出、公益电影放映、全民阅读等公共文化活动,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丰富。
回首过去一年,高新区的每一点变化,都凝聚着全区人民的智慧和汗水;取得的每一份成绩,都饱含着社会各界的付出与努力。正因为有无数个奋斗的你们,高新区才能披荆斩棘,屡创佳绩,每一个奋斗的你们都了不起!为你们点赞!喝彩!
奋斗展作为,实干赢先机。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十五五”规划谋划之年,也是高新区乘势而上、跨越发展的关键之年。我们将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深入实施“1477”高质量发展战略,干字当头、实字为要,迎难而上、强力突破,奋力打造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示范标杆!
祝愿伟大祖国山河锦绣、繁荣昌盛!
祝愿全区人民新春快乐、阖家幸福!
更多新闻
济宁高新区中小学招生计划、服务区范围公布
实力再攀升!济宁高新区在“国评”和“省评”中连续双进位
济宁高新区20个项目参加全市高质量发展重大项目建设现场推进会
编辑:陈丽丽
点亮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