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悠久的五千年历史中,闪耀着无数文化瑰宝。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不禁感叹一些传统的东西在这个新时代中正在逐渐消失。高楼大厦的崛起、快节奏生活的追求,让一些传统工艺不得不被排挤在生活之外。人们被利益裹挟、被时代洪流簇拥,曾经的传统遗忘于大多数人的记忆深处,在这个新时代渐渐退场。
然而,让我们不禁想问,为何万里长城历经炮火烽烟、风侵雨蚀仍然屹立至今?为何故宫时隔多年仍然气势宏伟、金碧辉煌?答案就在古代匠人的精益求精之中。他们对每一块青砖、每一片朱瓦都进行了十八道工艺的精雕细琢,使得这些建筑巧夺天工,保存至今,成为后人赞叹和观赏的艺术瑰宝。然而,现代社会追求效率的大环境下,很少有砖厂能够坚持这样的工艺要求,大多数只追求量产和经济效益。
冯骥才在《四堡雕版》中曾提到:“四堡现有的书坊不会坚持太久,残留在民间的古版又会很快灭绝。照此说来,最终的结果是,我们这个曾经发明了印刷术的古国就不再有‘活态的见证’可言了?”这种现象令人感到可笑,却又无比惋惜。我们用青砖铺就了故宫,却无论如何细心爱护,青砖终究会老旧。最终的结果是,我们无法恢复故宫昔日的辉煌模样,只能任凭其慢慢衰老,甚至消失殆尽。这座宏伟而又富有传奇色彩的宫殿庙宇,只能存在于影视资料中,不再为人所亲身感受。
然而,我们失去的绝不仅仅是那些美轮美奂的建筑。我们还失去了无数承载着古人智慧的传统工艺,失去了滋养中华民族灵魂的传统!没有了中华民族的灵魂,中华民族也将失去与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平等对话的资格。
传统和新时代并非无法共存,我们也不应该一味地追求利益。正如木心在他的诗中所说:“从前的日色变得慢,1车、马、邮件都慢。”作为现代社会中快节奏生活的人们,我们也应该时不时地慢下来,让每一块砖石都经历十八道工艺的打磨,让每一块寿司都经受寿司之神的挑剔。这些对质量要求极高的传统手艺,正是现代社会最为缺失的东西,而新桥断裂、楼房倒塌的事故频频发生则是对此事实的警醒。
古人留给我们巧夺天工的建筑,然而我们却无法让我们的子孙亲身感受到它们的宏伟与壮观。我们不能让传统在新时代退场。但现实的情况是,我们的物质文化遗产保存困难重重,而制造物质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又未得到大家的重视。因此,有关部门应该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给予拥有传统技艺之人政策上的优惠,让他们无后顾之忧。同时,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更应积极宣传,学校也应增加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的相关课程,让那些已经将我们优秀传统文化遗忘的人们重新拾起记忆,感受古老传统的魅力。
传统所能带给我们的,是生活中的享受,是精神上的慰藉,是灵魂深处的滋养。我们应该行动起来,以实际行动维护我们的传统文化,不让传统在新时代退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中华民族的灵魂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我们都应该牢记传统的价值,用行动来保护、传承并让它在新的时代中继续发扬光大。勿让传统在新时代退场,让我们的传统文化在新的历史长河中绽放出更加辉煌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