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元宵丨万户千家今夜好,月满人间庆团圆!

政务   2025-02-12 16:38   山东  

图片

中国

传统

Lantern Festival

今天是2025年2月12日

乙巳年农历正月十五

星期三




我们迎来了这个春暖花开的节日

——元宵节

元宵节的由来

公元前180年的正月十五,汉文帝刘恒登基大赦天下。以后每到元月十五,皇帝都要出宫游玩,张灯结彩,与民同乐。

和其他传统节日强调“阖家团聚”不同,元宵节更强调“普天同庆”。

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

人们赏花灯,猜灯谜,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


每逢这一天,人们都会通过丰富的民俗活动来庆祝:观花灯、猜灯谜、品元宵、舞狮子、踩高跷……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


自这一夜起,春回大地、春风正在来的路上,愿这个元宵,带来一年的安康,带走所有的不详。


天上月圆,地上人安。无论你在哪里,眼前或是天涯,这一天,愿你与最爱的人一起分享。



丨元宵节由来丨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在中国,农历正月是元月,古代称夜为“宵”,所以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名为“元宵节”。


元宵节最早起源于汉代,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花灯,猜灯谜,灯与河川,二月人间。


今年的元宵,诗词君的祝福只增不减,愿你始终相信,那些艰难的日子总会过去,希望永远都在前方,万家灯火正辉煌。



丨元宵节寓意丨


元宵节,元气一始。


往往立春后万物只是开出枝芽,还未开花时,人们便制作各式五彩缤纷的花灯高悬街头。


做灯的手艺人心灵手巧,在灯上画满各种繁花和飞禽走兽,再以染色纸缀以各路鲜艳色彩。


传统中国年,为了庆祝这一天的到来,男女老少都会出门逛庙会、赏灯花、猜灯谜。


“火树银花灯如昼,宝马雕车香满路”,大街小巷张灯结彩,热闹非凡。


我们用满街的灯火通明尽情狂欢,迎接新年的启程,也诚心祈愿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希望以后每一天,都如同这个夜晚一样光明幸福。



丨元宵节习俗丨


  • 吃元宵


元宵最早叫“ 浮元子”后称“元宵” ,生意人美其名曰“元宝” ,有团圆美满之意。

部分地区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虽然地区上有元宵与汤圆的差异,但都代表着团圆和美。

  • 猜灯谜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每逢农历正月十五,传统民间都要挂起彩灯,燃放焰火。

后来有人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增添节日气氛。



  • 舞狮子


舞狮子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会以舞狮子来助兴,寄托着人们消灾除害、求吉纳福的美好意愿。

  • 耍龙灯


耍龙灯也称舞龙灯或龙舞,起源于上古时代,正月十五耍龙灯,载歌载舞的节日氛围,流传于很多地方。

人们通过耍龙灯来祈求来年的丰收和平安。

  • 踩高跷


踩高跷技艺性强,形式活泼多样,流动方便。无异于活动舞台因此深受群众喜爱。



  • 赏花灯


闹花灯是元宵节传统节日习俗,始于西汉,兴盛于隋唐。隋唐以后,历代灯火之风盛行,并沿袭传于后世。

而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一度的闹花灯放烟火的高潮,元宵节的花灯也是一种祈福的行为。

  • 赏月


圆圆的月亮缓缓升起,珠圆玉润,如梦似幻,仿佛将祝福播撒人间。此时此刻,月满冰轮,月华如水,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 走百病


“走百病”也叫游百病等,元宵节夜,妇女相约出游,结伴而行。见桥必过。寄托祛病延年的心愿。



丨元宵节祈愿丨

温一壶月光,融化岁月风霜。

点一盏花灯,祈愿上元安康。


分享一碗汤圆,汤圆是和和美美,团团圆圆;汤圆是美好的寄托,幸福的挂念;汤圆是一种祈福,祈愿以后,路途顺遂圆满。

分享一份关爱,关爱是,父母半夜悄悄为你掖上的被角;关爱是,朋友突然为你送到的生日惊喜;关爱是,默默地为身边的人,送上祝福。


“今宵闲煞团圆月,多少游人只看灯。”灯火,是璀璨,是希望。有时候,再多的热闹也焐不热一颗孤独的心,而有时候,一盏小小的灯带来的美和暖,便能让一个人的回忆灿烂辉煌。


眼里有爱,灯火便可亲。接下来的日子,记得常常点亮自己,心怀熠熠,万事皆明。




丨元宵诗词丨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着词声。


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节,是春节之后第一个重要的节日。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夕,有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等习俗。


在我国古代,这一天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成群结队游玩,赏灯、猜灯谜、吃元宵都是其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现在,我们从古人的诗词中来看看古代的元宵节有多热闹吧!


图片


《正月十五夜》

唐·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元宵节少不了两样东西:灯笼和汤圆。


元宵佳节处处烟花盛开,灯笼高挂,它代表着喜庆吉祥。


古时候,人们为了驱逐黑暗的恐惧感,于是灯笼衍生为具有驱魔降福、祈许光明之意。


愿这个元宵节,也能驱散寒冷,给我们带来温暖。



《生查子·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或许是经历了一些磨难后,才更会懂得珍惜眼前人。


明月轻照望月人,萤火浅明照亮灯。


今年元宵的明月仍和去年一样,如果此时陪伴在身边的那个人依然如旧,请一定要好好珍惜。



《望月怀远 》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元宵节本是一个团聚节日,但总有人家会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团聚。


但这并不影响,距离无法让我们相见,但无法阻止我们传递爱意。


天涯共此时,共赏一轮月,明月寄相思,祝福传千里。


元宵节来临之际,祝愿在乎我和我在乎的人,祝愿所有的新老朋友们,事圆、家圆,幸福每年,情圆、梦圆,好运连连!




《好事近·春雨细如尘》

宋·朱敦儒


春雨细如尘,楼外柳丝黄湿。

风约绣帘斜去,透窗纱寒碧。

美人慵翦上元灯,弹泪倚瑶瑟。

却上紫姑香火,问辽东消息。


月光皎洁,柔和美妙,给自己一个空间,怀念过往的岁月。


在多数人心中,新的一年是从元宵结束开始的,自此再也没有了“过年”的感觉,开始全身心投入新一年的发展中。


元宵节,把酒问月,和它诉说陈年往事,烦恼忧愁。


然后,既往不恋,当下不杂,未来不迎,以全新的状态面对2025年。


图片


《春江花月夜》

唐·张若虚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从来岁月如水流,新月何曾照旧眸。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半因半果,半苦半乐,半生匆匆,恍如一梦,这就是人生。


我们每个人都是苍茫世海里的一粒沙,把仓促而短暂的生命过得称心,也是一种境界。


再回首,愿你爱的时候不辜负人,睡的时候不辜负夜晚,玩的时候不辜负风景,吃的时候不辜负美食,活的时候不辜负家人朋友, 一个人的时候不辜负自己。




《正月十五夜灯》

唐·张枯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在古代,京城正月十五不禁夜,宫廷里的气氛也很宽松,上至君王,下至群臣侍女,都沉浸在喜庆之中。这首诗写的就是宫中度元宵的热闹情景。


元宵节这天晚上,鳞次栉比的宫殿朱门大开,万盏彩灯高悬,喷吐出夺目的光芒;欢声笑语此伏彼起,撼天动地,皇都一片欢腾。三百歌女婀娜多姿,穿红着绿,翩翩起舞,裾飞袖连,整齐划一,优美至极。



《元宵煮浮圆子》

宋·周必大


今夕知何夕,团圆事事同。

汤官寻旧味,灶婢诧新功。

星灿乌云里,珠浮浊水中。

岁时编杂咏,附此说家风。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由来已久的习俗。


汤圆象征阖家团圆,吃汤圆意味新的一年阖家幸福、团团圆圆。


今天,别忘了吃上一碗热乎乎的汤圆,与家人共享佳节。


图片

元宵能被称之为佳节,是因为它古往今来一直是美好的象征:


元宵吃汤圆,意味着阖家幸福,团团圆圆;


元宵闹花灯,意味着喜庆吉祥,祈许光明;


元宵猜灯谜,展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时光如雨一样飘洒,岁月如风一样无痕,又是一年一度元宵佳节时,愿大家都能留住年华,留住美好。



元宵,是旧年里最后的狂欢,是一切陈旧的彻底结束,和一切新生的开始。


万象更新有盼头,不负春光,便是不负这日日可期的好日子。


像抖落冬日积雪那样,抖落过往的焦虑、犹豫和一切令你不高兴。


乘着东风,快马扬鞭,踏上春和景明的路途,到新的梦和新的希望里去。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今日元宵佳节:万家灯火是美景,家人闲坐是乐事,岁月静好是赏心。良辰生欢喜,借元夕的美好寓意,看烟火向星辰,祝所愿皆成真。


祝家人平安健康,祝自己活得随心,内心安然。


人间烟火次第开,天灯携愿入星河。

图片

来源:诗词天地


罗庄教育
办好罗庄人民满意的教育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