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关注】海东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政务   2024-10-14 19:32   青海  

点击蓝字“化隆党建”关注我们

  近年来,海东市紧盯乡村“五大振兴”和农牧民增收根本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强化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聚焦产业发展、乡村治理、农民增收等重点领域,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数据显示,今年全市整治耕地“非粮化”506.67公顷(累计整治5506.66公顷),新建高标准农田1153.33公顷、改造提升700公顷,确保了17.3万公顷永久基本农田面积不减、质量不降。截至目前,全市各类农作物播种面积2167.87公顷, 粮、油、菜产量分别达到45.5万吨、11.5万吨、69.2万吨。持续压紧压实防返贫工作责任,全面提升监测精准性、帮扶实效性,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早解决,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截至目前,累计识别纳入监测对象5407户20732人,年内新增识别监测对象2082户8268人,累计消除风险1337户5217人。上半年,全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164 元,2024年度全市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16110.94元,易地搬迁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16962.24元。

同时,围绕“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目标,海东市从群众需求出发,坚持问题导向,统筹推进农村水、电、路、气、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教育、医疗、养老等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截至目前,村庄规划编制完成341个村,高原美丽乡村开工129个、52个乡村振兴产业示范村全部开工。因地制宜推进生活污水、垃圾治理和农村改厕工作,全市生活垃圾有效处理行政村占比达到94.6%,农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管控的行政村占比达到24.4%;落实厕所革命资金3854万元,整改问题厕所3253座,新建户厕7843座;加大宅基地审批力度,确保住有所居,年内完成宅基地审批711宗。
在探索产业发展路径,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方面,海东聚焦特色优势,持续延链补链强链拓链,在巩固提升供港蔬菜、杂交油菜马铃薯制种、牦牛藏羊“西繁东育”基地的基础上,系统谋划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生产核心基地、高原冷凉蔬菜种植核心基地、高原特色种业核心基地,高标准推进互助土族自治县、化隆回族自治县、乐都区、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四个“寿光模式”蔬菜基地建设,特色优势作物比重稳定在86%以上。截至目前,全市输出优质农副产品82.3万吨,产值54.2亿元,群众平均增收4100余元。紧盯灾后重建产业项目,促前期提进度、抓安全保质量,第一批33个项目完工18个、完工率54.54%, 第二批31个项目开工28个、开工率90.32%。

海东市坚持把党建与“千万工程”一体谋划、一体推进、一体落实,全力破解基层组织服务能力弱、农村“空心化”、耕地撂荒、规模化经营程度不高、市场风险大、农民增收放缓等问题,成功打造化隆“统种共富”先行示范县样板,形成以点带面、点面结合、交织融合发展的新格局。强化村集体经济发展,共争取各类资金3080万元,实施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项目44个,村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下的“薄弱村”有效清零,收入50万元以上村占比达到7.12%;通过村集体经济设置公益性岗位651个,脱贫人口和监测户平均增收3000元。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加强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和发展,改进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完善推广积分制、清单制、接诉即办等治理方式,不断推进乡村治理体制机制创新。



●审核:石志强

●编校:韩晓明

     ●来源:海东日报微信号

“在看”我吗?

投稿邮箱:hlxwzzb3007@163.com


化隆党建
以党建促发展,以发展强党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