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安,藏了多少“绝活儿”?

政务   2024-11-14 15:00   江西  

在江西的西北部,有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德安。这里不仅有美丽的自然风光,还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非遗“绝活儿”犹如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承载着德安人民的智慧和情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德安,探寻那些令人惊叹的非遗“绝活儿”。

01


德安潘公戏:古老的戏曲艺术

 德安潘公戏,是德安县的一种传统戏曲艺术,起源于唐代,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潘公戏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丰富的剧情和浓郁的地方特色而闻名。

潘公戏的表演通常在春节期间进行,演员们身着古装,手持各种道具,在锣鼓声中翩翩起舞。他们的表演动作夸张、生动,富有节奏感,让人仿佛穿越回了古代。潘公戏的剧情多取材于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如《许仙与白娘子》《杨家将》等,这些故事通过演员们的精彩演绎,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除了表演,潘公戏的音乐也非常独特。它融合了当地的民间音乐元素,如山歌、小调等,旋律优美,节奏明快。在表演过程中,音乐与表演相互配合,相得益彰,营造出了一种独特的艺术氛围。


02


德安纸扎:指尖上的艺术

德安纸扎,是一种以纸为主要材料,通过剪、折、扎、糊等工艺制作而成的民间艺术。德安纸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清时期,当时,纸扎主要用于祭祀活动,如祭祀祖先、神灵等。随着时间的推移,纸扎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具有观赏价值的民间艺术。

德安纸扎的制作工艺非常复杂,需要经过多道工序才能完成。首先,制作者要根据需要设计出纸扎的形状和结构,然后将纸剪成相应的形状,再通过折、扎、糊等工艺将其组合成一个完整的作品。德安纸扎的作品种类繁多,有花鸟鱼虫、人物、建筑等,每一件作品都栩栩如生,充满了艺术感染力。

 在德安,纸扎不仅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文化传承。许多纸扎艺人将自己的技艺传授给后人,使得这门古老的艺术得以延续。如今,德安纸扎已经成为了德安县的一张文化名片,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和购买。


03


德安西河弹腔:韵味独特的地方戏曲

德安西河弹腔,是德安县的一种地方戏曲,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西河弹腔的唱腔优美动听,旋律婉转,节奏明快,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

西河弹腔的表演形式灵活多样,既有独唱、对唱,也有合唱、伴唱。演员们通过生动的表演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将剧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展现得淋漓尽致。在表演过程中,演员们还会运用一些独特的表演技巧,如甩发、水袖等,增强了表演的艺术感染力。

西河弹腔的剧目丰富多样,既有传统的历史剧,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也有现代的生活剧,如《山村喜事》《婆媳之间》等。这些剧目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和情感,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04


传承与发展:让非遗“绝活儿”焕发出新的生机

德安的非遗“绝活儿”是德安人民的宝贵财富,它们承载着德安的历史和文化,是德安人民智慧的结晶。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非遗“绝活儿”,德安县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方面,加大了对非遗“绝活儿”的保护力度,建立了非遗保护名录,对非遗传承人进行了认定和扶持。另一方面,积极推动非遗“绝活儿”的创新发展,将非遗与现代文化产业相结合,开发出了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品,不仅有效地保护和传承了非遗“绝活儿”,还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非遗“绝活儿”的保护和传承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更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到非遗“绝活儿”的保护和传承中来,学习和了解非遗文化,让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在我们的手中得到传承和发展。


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

共同保护和传承这些非遗“绝活儿”

让它们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出品 | 德安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 | 彭淑婷

一审 | 钟志敏

二审 | 徐浩儒

终审 | 陈福东

监制 | 王生林

投稿邮箱 | daxcb2008@126.com

德安发布
宣传报道江西德安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动态和成果,反映民生民情,弘扬正能量,引导正面舆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