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清涧县有一个偏远的小山村——袁家沟。
这个小地方又穷又偏僻,在地图上几乎没有存在感。可是,因为一个奇怪的特性,它在建国后名声大噪,成为远近闻名的“风水宝地”。
这个奇怪的特性是什么呢?它盛产“高官。”
据统计,建国以来,从袁家沟走出去的副省级干部就有8位,地市级干部有28位,县处级干部更是有一百多人。
除此之外,新中国有四位省委书记也是袁家沟的人。巧的是,这四人属于同一个家族。
袁家沟白氏,官宦之家,自明朝起就涉入政坛,为民请命,政绩斐然,颇具盛名。建国后,白氏多名子弟在党政军中担任要职,其中有四人甚至坐上了省委书记的高位。
一门出了四个省委书记,这已经不能用“风水好”来形容了,简直就是深不可测。那么,这个家族都有哪些故事呢?这四位书记是谁?
这个家族就是来自陕西省清涧县的白氏家族,上述提到的几位省委书记分别叫作白栋材、白如冰、白恩培和白治民。
江西原省委书记白栋材
白栋材的儿子白天,还曾担任过深圳市的市委副书记。1952年出生的白天,毕业于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原来是在江西丰城县荣塘公社插队的一名知青。
这样的早年经历,本来似乎已经让他与官职无缘了,那么他又是怎么走上从政道路的呢?
白天的故事,还要从他的父亲白栋材开始说起。
白栋材是1916年出生,36岁才生下了这个儿子。白栋材参加革命很早,11岁的时候就加入了青年团,小小年纪就敢于和反动派做斗争。
19岁的时候,他又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开始了自己火热的从政人生。在老家清涧县的时候,他担任过县里第二高小团支书、区支书等职务。
后来,他便跑去参加了革命。作为游击队员,他开始活跃在陕北一带的革命战场之上。新中国成立之前,他大大小小的战斗参加了无数,包括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还有土地革命战争等。
他性格很好,身上有一种打不倒、打不垮的乐观气质,不管经历了怎样的挫折,都能勇敢坚持下去。
在抗日战争期间,他甚至曾被罢免了军衔,但他都没有自我放弃,而是咬牙坚持,渡过难关。
建国之后,他开始在江西一带担任官职、活动。在1972年,正式成为省委书记之前,他还当过南昌军分区政委、南昌市市长,以及江西省委第三副书记、工业工作部部长的职务。
白天的成长成材,离不开自己这个官员老爸,对于自己的谆谆教导。
福建省原省委副书记白治民
白治民出生于1918年,比白栋材小2岁。除了福建省委副书记,他还担任过中央组织部的副部长。
值得一提的是,白治民虽然和白栋材年纪相差无几,但其实是他的晚辈,和白天才是同辈。
他的父亲名叫白玉才,是白栋材的堂兄弟,而白治民则是白玉才的长子。
与白栋材加入共产党,开始革命生涯的经历类似,他也是在很小的时候就受到了党思想的熏陶,12岁就早早加入了共青团。
1935年,他17岁,正式成为了一名党员,同时开始担任陕北团委宣传部主任的职务。
而就在这之后的第二年,毛主席就带着红军的部队来到了袁家沟,而他本人也在白治民的家里面小住过一段时间。
受此影响,后来红军大部队向东边出发的时候,白治民也加入到了其中。
新中国成立之后,白治民本来是一直都在陕西工作的,曾担任陕甘宁边区三原地委书记、三原军分区政委、党委书记等职务。
直到1978年,他才调任到了福建,开始担当福建省委副书记,以及福建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一年之后,他又任职中组部的副部长。
山东省委原书记白如冰
说起袁家沟历史最悠久的家族,白家当居榜首。袁家沟最早被人称为“风水宝地”,就是因为白家的人。
据《白氏家谱》记载,白氏的第一位官员,是白氏家族的五世祖白亨。
明朝时期,白亨被任命为广平府通判、汉州知州,官衔最高为从五品。他的四个儿子皆官运亨通,任巡抚、御史、知县、知州等职。
这四个郎君中,最有出息的就是白亨的三儿子白行顺。
据史料记载,白行顺奉天子之命巡抚湖广。他教百姓耕种,缓刑法,办学校,整理军务,操练士兵,救济穷人,可谓是文武全才。
这样一个好官、清官,自然深得人心。
白行顺出名之后,袁家沟就被人称为“风水宝地”。曾有风水先生特意赶到袁家沟,连连称赞袁家沟的风水,称其藏龙卧虎,风水俱佳。
离开袁家沟前,风水先生还留下了一句预言:“白都堂葬于此子孙必贵”。
袁家沟的风水到底有没有风水先生说得这么好,这么玄乎,我们不得而知。但“子孙必贵”的预言,却一步步应验了。
白家第一位省委书记叫白如冰。他出生于1912年,正是风雨飘摇,社稷不安的混乱年代。
白如冰的父亲是做小生意的。乱世生意不好做,总是亏得多,赚得少。而白如冰家中,算上他,一共有六个孩子,要用钱的地方太多了。
因家中拮据,白如冰小时候过得很艰难,经常饿肚子,面黄肌瘦的。又因他左腿走路有点瘸,从小就备受歧视,被人叫做“跛子”、“瘸子”。
在那个年代,身体有点残疾的人,未来一眼望得到头,但白家人不希望最小的孩子泯然众人。
于是,一大家子省吃俭用,连地都卖了,送白如冰去上学。学到了知识,白如冰就可以当老师,不说大富大贵,养家糊口是可以的。
白如冰知道家人对他的期望,学习非常努力。他虽然出身贫寒,受过很多苦,但仍有一颗赤子之心,同情劳动人民,渴望家国永安。
上中学时,白如冰认识了共产党员白明善。在他的引导下,白如冰开始接触共产主义和先进的民主思想。
1928年,白如冰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他进入陕北革命的策源地——陕西省立第四师范,慢慢接近了革命中心。
这段时期,白如冰如饥似渴地学习、吸收革命知识,进步飞速。红军结束长征时,他已经是陕甘晋军委供给部部长了。而此时的他,只有24岁。
此后,白如冰一直扎根在供给部。红军在前线打仗,他就在后方筹措物资和装备,确保战士们有饭可吃,有枪可扛,有子弹可用。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白如冰被调到陕甘宁边区以及绥蒙地区,主要负责统一战线、管理少数民族、巩固保护抗日根据地的工作。
对于一个不到三十岁的年轻人来说,这些工作过于复杂繁琐了。但出乎意料的是,白如冰完成得非常好,做起事来滴水不漏。组织上交给他的任务,无论多难,他都会完美完成,是当之无愧的栋梁之材。
抗日战争胜利之后,白如冰更进一步,在担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后勤部部长的同时,任陕甘宁边区财政厅厅长。
党这是把陕甘宁的大后方,完完全全地交到了白如冰手中。
任职山东省委第一书记,是白如冰在1974到1982年间的事情。
在这之前,他还担任过山东省副省长、省长、省委书记处书记、省委副书记,中共绥远省委书记、陕甘宁边区财政厅厅长、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中央手工业管理局局长等职务。
他的妻子高峻峰和他同岁,二人在1929年结婚。她工作期间,主要是在陕西省机械设备成套局工作,和白如冰是异地,她还给毛主席和周总理补过衣服,退休之后享受的也是局级的待遇。
云南原省委书记白恩培
白恩培年龄比白天要大,是1946年出生,但在辈分上还要比他小,是白栋材的堂兄弟白玉才的孙子辈。
他在担任省委书记的数量上,是白家一众亲族里面名列前茅的,不只是云南省委书记,还有青海省委书记。
他早年深受革命火种的感召,12岁就离开了袁家沟,奔赴到延安,和那里许许多多的有志青年一起活跃在革命的第一线。
后来,他还考进了西北工业大学学习航海设备和自动控制,毕业之后就到了陕西省军区独立师的农场工作、锻炼。
从1972年开始,他进入到了延安柴油机厂工作,在那里度过了十余载的光阴。之后,他继续留在延安,留在工厂,担任卷烟厂的党委副书记和厂长。
上世纪80年代初,他遇上了全国干部年轻化的潮流,作为来自企业的“梯队”培养对象,进入到了延安政府任职。
他先是担任了延安地委副书记,之后又升职成为了书记。从90年代开始,他离开了延安,先是去了内蒙古,在那里担任党委常委和组织部长,之后就成为了青海省委书记。
2011年,他正式任职云南省委书记,掌权长达十年。2011年,他退到了二线,转任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只是,这位白家官职最为显赫的人物,晚年却踩了红线,2014年因为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了组织上的调查,就这样落马了。这一年,他68岁。
(来源:洞见榆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