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报道,
世卫组织为猴痘拉响
最高级别疫情警报
我国海关总署发布关于
防止猴痘疫情传入我国的公告
珠海在去年7-8月
确诊9例猴痘病毒病例
这到底是什么病毒?
👇👇👇
世界卫生组织为猴痘
拉响最高级别疫情警报
据新华社消息,当地时间14日,世卫组织就猴痘疫情召开紧急委员会会议,总干事谭德塞会后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猴痘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这是自2022年7月以来,时隔2年世卫组织第二次为猴痘拉响的最高级别疫情警报。
世卫组织当天发布公报说,一种更加致命的猴痘病毒新毒株正在刚果(金)快速传播,并已蔓延至布隆迪、肯尼亚、卢旺达等此前从未报告过猴痘病例的周边国家。
世卫组织表示,目前猴痘疫情具备在非洲以及向其他大洲进一步传播的潜力,这十分令人担忧。
世卫组织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世界各地报告猴痘病例数超过1.56万例,超过去年病例总数,其中死亡病例达537例。
我国海关总署发布
防止猴痘疫情相关公告
据海关发布官微消息,为防止猴痘疫情传入我国,保护人民的健康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及其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规定,8月15日发布公告如下:
一、来自猴痘疫情发生国家(地区)的人员,如接触过猴痘病例或出现发热、头痛、背痛、肌痛、淋巴结肿大、皮疹和黏膜疹等症状,入境时应主动向海关申报,海关人员将按规定程序采取医学措施并开展采样检测。
二、来自猴痘疫情发生国家(地区)且被污染或有被污染可能的交通运输工具、集装箱、货物、物品,应按规定程序实施卫生处理。
本公告内容自发布之日起生效,有效期6个月。期间对世界卫生组织公布新增的发生猴痘疫情的国家和地区按本公告执行。
珠海曾报告9例
猴痘确诊病例
2023年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曾通报
广东省猴痘疫情监测情况
7月全省新增报告
115例猴痘确诊病例
其中珠海5例
8月全省新增报告
95例猴痘确诊病例
其中珠海4例
通报截图
根据广东省7、8月份猴痘疫情监测情况,病例均为男性,年龄在18~50岁之间,临床症状以皮疹为主,部分伴有发热、淋巴结肿大等表现,无重症、死亡病例。
猴痘预防指南
那么
什么是猴痘病毒?
这种病毒如何传播?
应该如何预防?
👇👇👇
什么是猴痘?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感染所致的一种病毒性人兽共患病,临床表现为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其既往主要发生在中非和西非,病死率为1%~10%。
猴痘病毒的主要宿主为非洲啮齿类动物(非洲松鼠、树松鼠、冈比亚袋鼠、睡鼠等),灵长类动物由于与感染的啮齿类动物接触偶可感染。
主要传播途径与易感人群
猴痘病毒感染者和感染动物是主要的传染源。
猴痘病毒经黏膜和破损皮肤侵入人体。主要通过接触感染动物的呼吸道分泌物、病变渗出物、血液、其他体液,或被感染动物咬伤、抓伤而感染。猴痘病毒离开人体后在物体表面可以存活较长时间,接触病毒污染的物品也有可能感染。
人与人之间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亦可在长时间近距离接触时通过飞沫传播。此外,应注意猴痘病毒还可通过胎盘从孕妇传播给胎儿。
人群普遍易感。既往接种过天花疫苗者对猴痘病毒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保护力,因此未接种过天花疫苗的人群对猴痘病毒普遍易感。
常见临床表现
● 感染猴痘后潜伏期为5天~21天,多为6天~13天。
● 发病早期患者常出现发热(体温多在38.5℃以上)、寒战、头痛、嗜睡、乏力、背部疼痛和肌痛等前驱症状。
● 90%的患者出现明显的浅表淋巴结肿大。患者发病后1天~3天出现皮疹。皮疹通常从面部开始,逐渐蔓延至四肢,手心和脚掌均可出现皮疹。
● 皮疹经历斑疹、丘疹、疱疹、脓疱疹和结痂几个阶段,不同形态的皮疹可同时存在。一旦所有结痂脱落,感染者即不再具有传染性。
● 疱疹和脓疱疹多为球形,直径0.5厘米~1厘米,质地较硬,可伴明显痒感和疼痛。疱疹数量从几个到数千个不等,多呈离心性分布,可累及口腔黏膜、消化道、生殖器、结膜和角膜等,一般病程约为2周~4周。皮疹结痂脱落后可遗留红斑或色素沉着,甚至瘢痕,瘢痕持续时间可长达数年。
● 部分患者还可出现并发症,包括皮损部位继发细菌感染、呕吐和腹泻引起的严重脱水、支气管肺炎、脑炎、角膜感染等。
如何科学预防?
● 重视宣传教育
海关、卫生健康等部门可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广泛地宣传猴痘病毒防治知识,使公众及时、有效地采取预防手段,同时正确引导舆论,避免社会恐慌。
● 关注疫情信息
出入境人员和涉疫地区人员需关注所在地的猴痘疫情信息。
● 重视个人防护
在猴痘地方性流行地区,尽量避免与啮齿类动物和灵长类动物(包括患病或死亡的动物)发生接触;屠宰或处理染病动物或感染组织时,应配备手套及其他适当的防护用品;日常加强个人手卫生;食用肉类食物要彻底煮熟。
● 加强疫苗接种
由于既往猴痘流行地区局限,且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临床症状通常较轻,猴痘预防一般采取以管理传染源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但也可使用疫苗对特定人群进行预防。
由于存在交叉免疫,接种天花疫苗可预防猴痘,我国既往的天花疫苗为复制型组织培养痘苗,暴露前接种可有效保护人群免受感染,而暴露后2周内,尤其是最初4天内接种者,约85%可产生免疫力,减轻症状严重性。
● 主动就医和及时报备
疫区归国人员需注意自我健康监测,出现皮疹等症状时,应主动就医,并告知接诊医生疫区旅行史,以助于诊断和治疗。
若在国外有过猴痘病毒接触史和暴露史,尚未出现症状,可主动联系当地疾控中心进行咨询和报备。
● 限制动物贸易
限制非洲啮齿类动物和灵长类动物的进口贸易,减少病毒向我国扩散风险。建议将感染动物与其他动物隔离,并立即实施检疫。对任何可能与感染动物有接触的动物,应进行检疫隔离;根据标准预防措施处理,观察症状30天。
猴痘的治疗与预后
猴痘为自限性疾病,大部分预后良好。目前国内尚无特异性抗猴痘病毒药物。
治疗主要包括对症支持治疗和继发性细菌感染的治疗。
多数感染者会在2周~4周内痊愈,有小概率会变得严重,甚至致命。
严重病例常见于年幼儿童、免疫功能低下人群,预后情况通常与感染的病毒株、病毒暴露程度、既往健康状况和并发症严重程度等有关。
做好健康监测
若在国内外有可疑动物、人员或猴痘病例接触史,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并告知医生流行病学史,结痂前避免和他人密切接触。
///
转发提醒身边人!
来源丨央视财经、新华社、新京报、中国医药报、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