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古桥】竹仔林桥

民生   2024-11-10 22:21   福建  

竹仔林桥位于南安西部的英都镇大新村,用花岗岩建造,800年来,静静地和桥下潺潺的东流水,不舍昼夜地守望着一方生民。桥虽不大,名声却很响。1998年南安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这是一座横跨小溪的单孔石桥,桥的南北两端用花岗岩石块砌墩,用4条长5.2米、宽0.65米、厚0.35~0.38米的花岗岩条石并列构成单孔跨梁石桥。桥板上刻有这座桥始建及历次重造的时间:
绍定五年壬辰冬造、延祐丙辰春重造、万历乙亥冬重造、万历癸卯冬重造

虽经数百年岁月磨洗,字迹依然非常清晰。几百年四次接力造桥,历届工匠都成无名英雄,惟独留下这些记年石刻,明确记载了此桥始建于绍定五年(1232年)。
入明以后,英都因农业经济繁荣而成为南安西部的物资集散地,通往同安县的驿路开始形成,南安西部与同安农特产交流日渐频繁,结伴往返于同安与英都的商贩都要由此桥经过,此桥成了英都人出行往同安启程的重要标志。同时,桥的南北两端商肆店铺也应运而生,桥南一端的小街称为“顶街”,桥北一端的小街称为“下街”。粮行米市、日用杂货在此交易甚多。明朝中叶,翁山洪氏家族已在英都繁衍,成为泉郡望族。居住在竹仔林村的洪氏宗亲,眼看竹仔林桥过往行人不断增加,四尺多宽的石桥显得太窄小了,经过许多年筹备,终于在明神宗的万历乙亥年(1575年)重新加大加固加宽桥墩,又增加一条跨梁,成为三板的石桥。此时,距上一次“重造”已有259年之久。

然而洪氏族人仍然不满足于此,一鼓作气,又经过28年的筹募,终于在万历癸卯年冬天再增建一板,成为由四条花岗岩石梁组成的单孔石桥,桥面宽度达到2.8米,合鲁班尺9.3尺,已是接近一丈了,完全满足了当时的交通需求。
洪启睿于万历丙辰科(1592年)京城会试名列榜首,是为“会元”。万历皇帝金殿御试,钦点一甲进士3名(状元、榜眼、探花),二甲进士榜首1名。洪启睿被钦点为二甲进士第一名,赐“金殿传胪”,授礼部主事。当时洪启睿家住泉州,高中“金殿传胪”后立即上京赴任,来不及回祖地南安英都拜祖。万历癸卯(1603年),也就是洪启睿中传胪的11年之后,官职迁升浙江左布政,才回祖地祭祖。是年冬天,恰好赶上竹仔林桥扩建落成庆典,得以经过故乡第一石桥,此事在英都传为盛事。长者说,皇帝金殿御试,亲自钦点洪启睿为金殿传胪,是当之无愧的天子门生,国之栋梁。天子门生过桥,从此基业永固。
(廖榕光供稿 吕吉鸿摄影)


海丝南安
4万+好友关注 | 千年南安,万代成功,一起更成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