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是一种通过医学手段对身体进行检查,了解健康状况、发现早期疾病线索和健康隐患的诊疗行为。规律健康体检不仅能更早评估疾病风险、更早筛查慢性病,还能早期干预慢性病的发生发展,让大家过上健康快乐的生活。
体检项目包括哪些
体检分为基础体检和专项体检。建议大家每年都要做一次体检。其中,基础体检项目一共有14大项,分别为问卷问诊、一般检查、内科、外科、口腔科、眼科、耳鼻喉科、妇科、实验室常规检查、实验室生化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查、常规心电图、X线检查和超声检查。通过做这些体检项目并生成相应的体检报告,大家可以直观地了解自己的身体情况。
专项体检是指根据个人年龄、性别、生活方式、患某些疾病的风险等情况,进行的针对性专项检查。例如,对于年龄在40岁以上及恶性肿瘤高危人群来说,肿瘤标志物的检测是很有必要的。高危人群包括癌症高发区居民或有肿瘤家族史者,患有可能发展为恶性肿瘤的相关疾病者,如肝硬化、肠道肿瘤性息肉、幽门螺杆菌(Hp)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者,有大量吸烟和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者和长期接触化学物质等致癌物质人群。
不同年龄段的人怎么选
不同年龄段的人关注的体检项目不同,但都要做到两点:一是查得对,二是管得好。
查得对是指不同年龄段人群的体检项目各有侧重。
10~16岁的青少年 青少年体检需重视身体与视力、听力发育情况,除了接受常规的体格检查(身高、体重、血压、脉搏)和实验室检查,可以增加视力、色觉测验,从而更早发现弱视、斜视、近视、色盲及色弱等眼部疾病,及早干预。同时,如果可能,家长也可以让孩子接受青少年心理健康筛查,以便更深入地了解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
注意,处于此年龄段的女孩除了常规生长发育体检项目,还应该关注其女性特征发育情况。相关检查包括外阴检查、阴道分泌物检查、妇科彩超检查和内分泌检查。做这些检查可以评估生殖器官的发育情况,检查是否存在发育异常或疾病。
20~30岁的成年人 成年人由于社会竞争压力大、工作节奏快、体力劳动减少,再加上不良的生活方式,除了选择基本项目检查,可根据自身健康危险因素,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有针对性地选择个性化检查项目。一般而言,20~30岁的人需要养成良好生活方式和健康卫生习惯,在体检时一般选择常规基础检查项目。
处于这个阶段的成年人需注意传染病的筛查及预防,可在常规检查外,增加肝炎、Hp感染、泌尿系统感染、HPV感染、乙肝五项、C13呼气试验等体检项目。这个年龄段的女性要开始留心乳腺和宫颈的健康,增加乳腺彩超、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等体检项目。
注意,30岁左右的成年人还需要关注肝、肺、胃和血糖的情况。建议增加肺部低剂量螺旋CT检查,用于肺部疾病的筛查;增加肝肾功能、腹部彩超项目,用于肝部疾病筛查。
40岁左右的成年人 注意肿瘤及胃肠道疾病筛查。定期做好早癌筛查,增加肿瘤标志物检测、胃肠镜等体检项目。
50岁左右的成年人 需重点关注心脑血管及全身检查。肿瘤的发生风险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要持续关注,尤其是肠癌,建议每1~2年做一次肠镜检查;在以往体检项目的基础上,增加心脑血管检查(颈动脉彩超、动脉硬化检测、经颅多普勒等)和骨密度等体检项目。
处于更年期的成年人(更年期通常为45~55岁),不论是男性还是女性,激素变化都会给身体带来一系列影响。如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会出现断崖式下降,失去雌激素保护,骨量流失较男性更多;男性体内雌激素、雄激素水平降低,也会导致骨量丢失。在上一年龄段体检项目基础上,体检者可增加骨密度检测、心理健康测评等体检项目。如进入更年期或出现相关症状,就要在医生指导下增加激素水平的检查。
60~70岁的老年人 除了心脑血管、糖尿病、肿瘤、肾损害等疾病的常规检查,老年人每年体检还应该注意耳鼻喉和眼底病变、糖尿病等疾病的筛查,以及阿尔茨海默病的评估,必要时可采取磁共振等深度筛查手段。
管得好是指大家要科学看待体检结果,并根据体检结果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健康管理。
值得注意的是,体检结果是一个提示性指标,并不是临床诊断的“金标准”,很多疾病需要多次复查,并结合临床症状和遗传、生活习惯等因素进一步明确诊断。大家在拿到体检报告后,若有异常也不必过分焦虑,可及时找到医生,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生活方式,对症用药,从而拥有健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