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泸水:上江镇开展2024年外来入侵生物薇甘菊防治技术培训会

文摘   2024-10-16 11:39   云南  




外来物种入侵,是指对生态系统、栖境、物种带来威胁或危害的非本地物种,会对农作物、林木、畜牧和水产养殖产生直接的损害,损害农林牧渔业可持续发展和生物多样性。10月15日,怒江州农业环境保护和农村能源管理站的技术人员赴上江镇,与当地综合保障和技术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联合开展农业外来入侵植物防控技术培训。


培训现场,讲师桑益恒同志在付坝村下派赖组对薇甘菊生物学特征、生长特点、传播方式、对农业生产的危害以及防治策略、如何科学购买、安全使用农药及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等作了详细地讲解,并就参训农户提出的薇甘菊防治疑问及困难进行答疑解惑。期间,上江镇镇综合保障和技术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对化学防治(农药防控)操作技术进行现场演示指导。


此次培训共有付坝村委会辖区村民小组干部和农户40余人参加。培训活动结束后,工作人员向参训农户发放宣传册和草甘膦铵盐农药,使参训人员充分认识到薇甘菊的危害性,进一步增强了农户的薇甘菊防治意识。


(撰稿:杨朝勋 黄德义 杨嘉富)




科普知识:美丽的“植物杀手”——薇甘菊

薇甘菊是什么

薇甘菊(学名:Mikania micrantha),又称小花蔓泽兰或小花假泽兰,属于菊科假泽兰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或灌木状攀缘藤本。这种植物原产于南美洲和中美洲,由于其强大的生长和繁殖能力,已成为热带、亚热带地区最严重的外来入侵杂草之一。

薇甘菊的叶、花图片

薇甘菊是世界上公认的100种危害严重的外来入侵物种之一,也是我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1919年左右薇甘菊在中国香港首次出现,如今已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广泛分布,泛滥成灾。



薇甘菊的危害

缠绕覆盖:薇甘菊攀援缠绕于乔灌木植物,形成严密的覆盖层,一方面使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对水分及营养的吸收受影响,另一方面使植物遭受物理重压,进而影响植物的生长甚至引起植物死亡。

薇甘菊侵害农舍

化感作用:薇甘菊会释放化感物质,通过雨水淋溶、根系分泌、枯枝叶分解而作用于其他植物,从而抑制其他植物种子的萌发和生长,形成单优种群,破坏生物多样性。

快速繁殖:薇甘菊具有强大的有性和无性繁殖能力。薇甘菊开花周期短,5~7天即可实现种子成熟、散布传播,同时,开花数量大,0.25㎡面积内,计有头状花序达20353个~50297个,合计小花82140朵~201188朵,这些花所形成的种子小而轻且带有像蒲公英一样的冠毛,可随风播散,广泛入侵。另外,薇甘菊茎上的节点极易生根进行无性繁殖,形成新的植株。

薇甘菊具冠毛的种子



薇甘菊的防治方法

药剂防治:使用环境友好型药剂,如紫薇清、益霖、24%滴酸二氯吡水剂等,根据薇甘菊覆盖度调整用药量。施药时应选择在无风或微风天气进行,避免药液飘散导致飘移药害,并在施药区设置明显的警示牌。

生物防治:可通过释放薇甘菊专性锈菌,以及利用取食薇甘菊的颈盲蝽进行防治。

替代防治:在薇甘菊发生地,通过种植血桐、幌伞枫、凤凰木等速生树种,通过生态位竞争来遏制薇甘菊的生长。

人工防治:应选择在薇甘菊开花之前,即春季或夏季,一般在每年的4月~6月实施,每隔3周铲除1次,连续铲除3次。防治时,人工铲除的高度以距地面20厘米以下为宜,最好拔出根。对于挖除的薇甘菊应集中处理,以防再次复发传播。

当我们在公园、路边等地方,如果发现少量薇甘菊,可以顺手拔除,拔除后的蔓藤可留在树上,任其干枯,也可将其集中堆放,待晒干后销毁焚烧或者深埋,避免其种子或断枝再次生长。如果发现大量薇甘菊生长,请及时向属地镇街(园区)林业部门报告。

让我们携手行动

共同对抗薇甘菊的入侵

保护我们宝贵的生态环境!



稿件来源:上江镇综合保障和技术服务中心


END


上江



本期编辑 | 张奇宏

责编 | 李熹莅

审核 | 赵坤华

终审 | 何志昌


投稿邮箱:lsssjzxcb@126.com


新闻资讯
微信号:怒江南门-上江

怒江南门一上江
平台主要发布上江镇党委、政府重要政务信息,及时传递民生服务信息,通过“怒江南门一上江”平台架起党委、政府与群众沟通的桥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