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安全-运维整改参考

文摘   2024-08-24 07:30   云南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部署架构图

 

      部署架构图通过图形化的方式,直观地展示了系统各个组件之间的物理或逻辑关系、部署方式以及相互之间的依赖关系。这使得运维人员能够快速理解系统的整体架构,无需深入阅读大量文字描述。在系统规划阶段,部署架构图有助于运维人员明确系统的硬件和软件需求,以及各组件的部署位置。在系统维护阶段,运维人员则可以根据部署架构图快速定位问题所在,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同时,它也为系统的扩容、升级等提供了参考依据。通过部署架构图,运维人员可以清晰地看到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以及它们之间的连接方式。这有助于在系统出现问题时快速定位并解决,同时也为系统的未来扩展提供了方便。运维人员可以根据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对架构图进行调整和优化,以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部署架构图是一种通用的语言,它使得不同技术背景的团队成员之间能够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无论是开发人员、测试人员还是运维人员,都可以通过查看部署架构图来了解系统的整体情况,从而更好地完成各自的工作。

示例


 

数据库安全整改

 

1.密码复杂度要求

检查账号默认密码和弱密码, 口令长度至少8位,并包括数字、小写字母、大写字母和特殊符号四类中至少两类。且5次以内不得设置相同的口令。密码应至少每 90 天进行更换。

增强账户安全性
防止暴力破解:复杂的密码组合可以大大增加暴力破解的难度。密码中包含大小写字母、数字和特殊字符的混合,以及足够的长度,使得攻击者难以通过穷举法猜测密码。
提高密码强度:密码复杂度要求用户不能仅使用简单的、常见的密码,这有助于抵御字典攻击和社工攻击。
符合安全标准和规范
满足法律法规要求:在网络安全领域,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企业或组织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来保护用户数据。密码复杂度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安全措施。
遵循行业标准:网络安全等保(如等保三级)是行业内普遍遵循的安全标准,对密码复杂度提出明确要求,以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降低安全风险
减少内部威胁:复杂的密码可以降低内部人员恶意访问或泄露敏感信息的风险。即使内部人员知道了部分密码信息,由于密码的复杂性,他们也很难完全猜解出完整的密码。
应对外部攻击:在外部攻击日益频繁的今天,复杂的密码是抵御黑客入侵的第一道防线。通过提高密码复杂度,可以显著降低系统被非法入侵的风险。
2.账号权限管理

以普通账号安全运行,禁止以管理员账号权限运行。
应按照用户分配账号,避免不同用户间共享账号。
应删除或锁定与数据库运行、维护等工作无关的账号。
限制具备数据库超级管理员(SYSDBA )权限的用户远程登录。
启用数据字典保护,只有 SYSDBA 权限用户才能访问数据字典、基础表。

普通账号安全运行,禁止以管理员账号权限运行:
原因:管理员账号通常拥有对系统的完全控制权,包括修改系统配置、访问敏感数据等。如果普通任务以管理员权限运行,一旦这些账号被恶意利用,攻击者将能够执行几乎不受限制的操作,导致严重的数据泄露或系统破坏。因此,限制管理员权限的使用范围,可以显著降低系统面临的风险。
应按照用户分配账号,避免不同用户间共享账号:
原因:共享账号使得追踪用户活动和确定责任变得困难。如果多个用户使用同一账号,那么任何一人的不当操作都可能影响账号的安全性,甚至可能被恶意用户利用进行非法活动。此外,共享账号也违反了最小权限原则,即用户应仅拥有完成其任务所需的最小权限集。
应删除或锁定与数据库运行、维护等工作无关的账号:
原因:多余的、不再使用的账号是潜在的安全风险。这些账号可能被遗忘或被恶意用户发现并利用,从而绕过正常的安全控制措施。定期清理这些账号可以减少攻击面,降低系统被非法入侵的风险。
限制具备数据库超级管理员(SYSDBA)权限的用户远程登录:
原因:SYSDBA是数据库中最高的权限级别,拥有对数据库的全部控制权。如果允许这类用户远程登录,那么他们面临的网络安全威胁将大大增加,包括但不限于网络钓鱼、中间人攻击等。限制远程登录可以减少这些风险,同时确保只有经过物理验证或高度信任的网络连接才能访问这些高权限账号。
启用数据字典保护,只有 SYSDBA 权限用户才能访问数据字典、基础表:
原因:数据字典和基础表包含了数据库的核心元数据和结构信息,是数据库正常运行的基础。如果这些信息被未经授权的用户访问或修改,可能导致数据库损坏或数据丢失。通过限制只有SYSDBA权限的用户才能访问这些数据,可以确保它们的安全性和完整性,防止未授权修改和潜在的数据泄露。
3.访问控制

在数据库层面启用IP地址访问控制,精确控制访问的来源,禁止开放互联网访问.

1)增强数据库安全性
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通过限制只有特定IP地址或IP地址段能够访问数据库,可以显著减少未经授权的访问尝试。这可以有效防止黑客或恶意用户通过网络扫描工具发现数据库并进行攻击。
减少潜在攻击面:开放数据库给互联网访问意味着任何连接到互联网的设备都有可能成为潜在的攻击源。通过启用IP地址访问控制,可以大幅减少这种风险,因为攻击者需要首先获得被允许的IP地址才能发起攻击。
2)保护敏感数据
防止数据泄露:数据库中可能存储了大量的敏感信息,如用户数据、财务记录等。如果数据库被未经授权的用户访问,这些信息就可能被泄露,给企业或用户带来严重的损失。通过启用IP地址访问控制,可以确保只有合法的用户或系统能够访问数据库,从而降低数据泄露的风险。
符合数据保护法规: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严格的数据保护法规,要求企业或组织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来保护用户数据。启用IP地址访问控制是符合这些法规要求的一种有效手段。
3)提高性能和管理效率
减少不必要的网络流量:如果数据库对互联网开放,那么任何连接到互联网的设备都可能尝试访问数据库,这会导致大量的不必要的网络流量。通过启用IP地址访问控制,可以限制只有必要的流量才能访问数据库,从而提高网络性能和带宽利用率。
简化管理和监控:通过精确控制访问来源,数据库管理员可以更容易地管理和监控数据库的访问情况。他们可以更容易地识别出异常访问行为,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4)防止内部威胁
减少内部误操作:有时候,内部员工可能会因为误操作而访问到他们不应该访问的数据库。通过启用IP地址访问控制,可以确保只有特定的人员或系统才能访问特定的数据库,从而减少内部误操作的风险。
提高安全意识:启用IP地址访问控制还可以提高内部员工的安全意识。他们会意识到只有符合一定条件的人员或系统才能访问数据库,从而更加注意保护自己的账号和密码等信息。
4.审计管理

数据库应配置审计功能,根据业务要求制定数据库审计策略。

1)保障数据安全
实时监控与记录:数据库审计功能能够实时监控和记录所有对数据库的访问和操作,包括数据访问、修改、删除等行为。这有助于及时发现和阻止潜在的安全威胁,如外部攻击或内部员工的不当行为,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保密性。
异常行为检测:审计功能可以识别异常活动,如大量数据的突然访问或异常时间的访问,从而采取及时的防护措施,防止数据泄露或被篡改。
2)满足合规要求
法律法规遵循:许多行业和地区都有严格的数据保护和隐私法规,如GDPR、HIPAA、SOX等。这些法规要求组织对其数据进行严格的管理和保护,并能够提供详细的审计记录,以证明其合规性。通过数据库审计功能,组织可以生成详尽的审计日志,记录所有对数据库的访问和操作,满足法规要求。
合规性报告:审计记录还可以作为合规报告的一部分,向监管机构证明组织的数据管理和保护措施是符合要求的。此外,审计功能还可以帮助识别和解决合规性问题,避免因不合规而面临的法律风险和罚款。
3)优化数据库性能
性能监控:通过数据库审计功能,组织可以详细了解数据库的使用情况和操作模式。这些信息可以帮助识别数据库性能的瓶颈和问题,例如哪些查询执行时间过长、哪些操作频繁发生等。基于这些审计记录,数据库管理员可以优化数据库的结构和配置,提升数据库的性能和响应速度。
问题排查与响应:当数据库发生安全事件或性能问题时,审计功能可以提供详细的操作记录,帮助组织快速响应和排查问题。通过审计日志,组织可以追踪到具体的操作和责任人,了解问题的发生时间和原因,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和处理。
4)提升数据管理的透明度
操作记录透明:数据库审计功能使得所有对数据库的访问和操作都有据可查,提高了数据管理的透明度。这种透明度有助于组织更好地掌握数据库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支持审计与评估:审计记录还可以作为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的一部分,向管理层和监管机构提供详细的数据操作记录,证明组织的数据管理和保护措施是符合要求的。
5)支持业务决策和优化
数据驱动决策:审计日志提供了详细的数据操作记录,这些记录可以作为业务决策的重要依据。通过分析审计日志,组织可以了解数据的使用情况和用户行为模式,从而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决策。
识别改进方向:审计记录还可以帮助识别业务流程中的瓶颈和问题,提供改进的方向和建议,提升业务的效率和效果。
5.端口设置

修改默认数据库服务端口【老系统具备条件的实施,新系统需实施】

提高安全性
减少攻击面:数据库的默认端口(如MySQL的3306,SQL Server的1433)是众所周知的,这使得数据库容易成为攻击的目标。通过修改默认端口,可以降低被恶意用户扫描和攻击的风险,因为攻击者需要首先确定数据库使用的新端口才能发起攻击。
增加攻击难度:即使攻击者知道数据库的存在,但由于端口已更改,他们需要进行额外的扫描或探测工作才能找到正确的端口,从而增加了攻击的难度和成本。
6.加密数据

加密客户端与数据库之间或中间件与数据库之间的网络传输数据。【具备条件的实施】

1)保护数据隐私和机密性
防止数据泄露:未经加密的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容易被黑客、未经授权的第三方监听和截取,导致敏感信息如用户凭据、信用卡信息、个人身份、银行账号、商业秘密等泄露。加密技术可以有效防止这种情况发生,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隐私和机密性。
符合法规要求:许多行业和法规(如《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要求对特定类型的数据进行加密处理,以确保用户隐私和信息安全。加密网络传输数据是满足这些法规要求的重要手段。
2)确保数据完整性和真实性
防止数据篡改:未加密的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可以轻易被中间人修改或插入恶意内容。通过加密,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得以保障,任何对数据的非法更改在解密时都能被发现。
消息摘要算法:在加密过程中,可以使用消息摘要算法(如SHA-256)来生成数据的唯一指纹,并在传输过程中一同发送。接收方在解密后可以重新计算数据的指纹,并与发送方提供的指纹进行比对,从而验证数据的完整性。
3)防止中间人攻击和其他安全威胁
中间人攻击防护:中间人攻击是一种常见的网络攻击方式,攻击者可以在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截获并篡改传输的数据。加密技术可以有效防止这种攻击,因为加密后的数据对攻击者来说是不可读的。
提升安全性:除了中间人攻击外,加密还可以防止其他类型的安全威胁,如拒绝服务攻击(DoS/DDoS)。虽然加密本身不直接防止DoS/DDoS攻击,但它可以通过加密通信使得攻击者更难分析流量特征,从而增加攻击难度。
4)建立用户信任
信任基础:对于在线交易和服务(如电子商务、网上银行、远程办公等场景),数据加密是构建用户信任的基础。用户知道他们的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是安全的,因此更愿意使用这些服务。
增强品牌形象:企业通过实施数据加密措施,可以展示其对用户隐私和数据安全的重视,从而增强品牌形象和用户忠诚度。
5)技术实现
SSL/TLS协议:SSL(安全套接层)和TLS(传输层安全)协议是为网络通信提供端到端加密的标准方式。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可以建立基于SSL/TLS的加密连接,确保传输数据的安全。
端到端加密:端到端加密是指信息由发送端自动加密,并通过TCP/IP进行数据包封装,然后作为不可阅读和不可识别的数据穿过互联网。当这些信息到达目的地时,将被自动重组、解密成为可读的数据。

7.补丁更新

在保证业务及网络安全的前提下,经过兼容性测试后更新补丁。

1)提升系统安全性
软件系统和网络环境中存在的漏洞是黑客和恶意攻击者利用的主要目标。补丁通常是为了修复这些已知漏洞而发布的,通过及时应用补丁,可以显著降低系统被攻击的风险,提升整体的安全性。
2)防止数据泄露和损坏
未修复的漏洞可能导致敏感数据泄露或被非法访问,甚至可能被恶意篡改或删除。更新补丁可以修复这些漏洞,从而保护存储在系统或网络中的数据不被非法获取或破坏。
3)确保业务连续性
业务连续性是企业运营的关键。如果系统或网络因为未修复的漏洞而遭受攻击,可能导致服务中断、数据丢失或业务受损。通过及时更新补丁,可以确保系统稳定运行,避免因安全问题导致的业务中断。
4)遵守法规和标准
许多行业和地区都有关于信息安全和数据保护的法规和标准,要求企业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来保护用户数据。更新补丁是遵守这些法规和标准的重要一环,有助于企业避免法律风险和罚款。
5) 兼容性测试的重要性
在更新补丁之前进行兼容性测试是为了确保补丁与现有的系统、软件和网络环境兼容,不会引入新的问题或导致现有功能失效。这是因为补丁可能会修改系统文件或配置,如果与现有环境不兼容,可能会导致系统不稳定或业务中断。通过兼容性测试,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这种风险,确保补丁的顺利部署和应用。
6)减少未来维护成本
及时更新补丁可以减少未来因安全问题而进行的紧急修复和维护工作。如果系统长期存在未修复的漏洞,可能会积累更多的安全问题和风险,导致未来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和时间来应对。通过定期更新补丁,可以保持系统的健康状态,降低未来的维护成本。

 

应用安全基线整改

 


1.密码复杂度要求

8位及以上,启用密码复杂度要求,并包括数字、小写字母、大写字母和特殊符号四类中至少两类。

2.账号权限管理

最小化权限,清理系统默认、废弃和离职人员账号
以普通账号安全运行,禁止以管理员账号权限运行。
已对权限进行降级,改为普通用户权限运行

1)增强系统安全性
减少攻击面:管理员账号通常拥有对系统的完全控制权,包括修改系统配置、安装软件、访问敏感数据等。使用管理员账号进行日常操作会大大增加系统被恶意利用的风险。通过限制使用管理员账号,并将权限降至普通用户级别,可以显著减少潜在的攻击面。
防止权限滥用:即使是最可信赖的员工,也有可能因为疏忽或恶意行为而滥用管理员权限。通过最小化权限,可以降低这种风险。
2)符合最佳安全实践
最小权限原则:这是信息安全领域的一个基本原则,即任何用户、进程或服务都应该只被授予完成其任务所必需的最小权限集。这有助于减少潜在的安全漏洞和攻击途径。
账号管理:定期清理系统默认、废弃和离职人员的账号是良好的账号管理实践。这些账号可能成为未授权访问的入口点,特别是如果它们没有被正确禁用或删除的话。
3)提高系统稳定性
减少误操作:管理员权限允许用户执行高风险操作,如删除系统文件、更改关键配置等。这些操作一旦执行不当,就可能导致系统崩溃或数据丢失。通过限制权限,可以减少因误操作导致的系统稳定性问题。
限制恶意软件传播:恶意软件往往利用管理员权限来执行其恶意行为,如安装恶意软件、窃取数据等。通过限制权限,可以降低恶意软件在系统内传播和扩散的风险。
3.访问控制

无互联网访问需求服务器禁止访问互联网,应用系统管理界面禁止从互联网登录,需从内网访问。

1)提高安全性
减少潜在攻击面:将不需要访问互联网的服务器与互联网隔离,可以显著降低这些服务器被外部攻击者利用的风险。互联网是恶意软件和黑客活动的主要来源,通过隔离这些服务器,可以保护它们免受这些威胁的侵害。
保护敏感数据:许多服务器和应用系统管理界面包含敏感信息,如用户数据、业务逻辑、系统配置等。如果这些界面可以从互联网直接访问,那么它们就可能成为攻击者的目标。通过限制只能从内网访问,可以确保只有经过授权的内部用户才能访问这些敏感信息。
2)遵守合规性要求
行业标准和法规:某些行业或地区可能有特定的合规性要求,要求企业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来保护用户数据和系统安全。这些要求可能包括限制对敏感系统的外部访问,以确保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3)控制访问权限
内部访问控制:通过将应用系统管理界面的访问限制在内网,企业可以更好地控制谁可以访问这些界面以及他们可以进行哪些操作。这有助于确保只有经过适当培训和授权的人员才能管理系统,并减少未经授权的访问或误操作的风险。
4)提高网络性能
减少不必要的流量:禁止无互联网访问需求的服务器访问互联网可以减少网络中的不必要流量,从而提高整体网络性能。这些服务器不需要访问外部资源,因此将它们与互联网隔离可以避免它们产生不必要的网络请求和响应。
5)增强监控和管理能力
集中管理:通过将所有内部系统的访问控制集中在内网,企业可以更容易地监控和管理这些系统的访问情况。这有助于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威胁,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应对。
4.异常检测和防御

防范常见攻击手段,诸如SQL注入、XSS和CSRF攻击等,通过控制输入验证、输出编码和正确使用安全库等方式。【通过源代码扫描和漏洞扫描】

1)提升系统安全性
防止数据泄露和破坏:SQL注入等攻击手段可以直接操作数据库,窃取、篡改或删除敏感数据,如用户信息、财务记录等。通过严格的输入验证和输出编码,可以有效防止这类攻击,保护数据的完整性和机密性。
减少恶意代码执行:XSS攻击允许攻击者将恶意脚本注入到网页中,进而在用户浏览器中执行。这不仅会窃取用户信息,还可能控制用户设备。通过输出编码,可以将特殊字符转换为无害的字符,从而防止恶意脚本的执行。
防止未授权操作:CSRF攻击允许攻击者以用户的身份执行未授权的操作,如转账、更改密码等。通过验证请求的来源和合法性,可以有效防止这类攻击。
5.代码复审

各部门指定专人对源代码进行业务逻辑安全复审,排查潜在漏洞,保留审计记录。

1)提升软件安全性
预防安全漏洞:业务逻辑安全复审是识别和预防软件安全漏洞的关键步骤。通过仔细审查代码中的业务逻辑,可以发现并修复可能导致数据泄露、未授权访问、逻辑错误等安全问题的代码段。
增强防御能力:通过复审,可以确保软件在设计和实现阶段就考虑到了各种安全威胁,从而增强软件的防御能力,减少被攻击的风险。
2)保留审计记录
便于追溯和调查:保留审计记录可以记录复审过程中的发现、处理过程和结果等信息,便于后续对安全问题进行追溯和调查。这有助于企业及时应对安全事件,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符合合规性要求:一些法规和标准要求企业保留与软件开发和安全相关的审计记录,以便在需要时进行审查和验证。保留审计记录也是满足这些合规性要求的重要步骤之一。
6.数据加密和完整性保护

使用安全传输协议(如HTTPS)对数据进行安全传输,对敏感级以上数据进行加密存储,使用哈希验证数据完整性。【具备条件的实施】

1)提升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防止数据泄露:HTTPS作为HTTP的安全版本,通过传输层安全性(TLS)/安全套接字层(SSL)协议对数据进行加密,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不被窃听或篡改。这对于保护用户隐私和敏感信息(如登录凭据、信用卡信息等)至关重要。
防止中间人攻击:HTTPS协议通过加密和身份验证机制,可以有效防止中间人攻击,确保数据在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的安全传输。
2)确保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加密存储:对敏感级以上数据进行加密存储,可以确保即使数据在存储介质上被窃取,攻击者也无法直接获取明文数据,从而保护数据的机密性。
哈希验证:使用哈希函数对数据进行哈希运算,可以生成一个唯一的哈希值作为数据的“指纹”。通过对比数据的哈希值,可以验证数据的完整性,确保数据在传输或存储过程中未被篡改。
3)符合合规性要求和行业标准
满足法规要求: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关于数据保护和隐私的法规,要求企业在处理用户数据时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使用HTTPS、加密存储和哈希验证等措施,有助于企业满足这些法规要求。
符合行业标准:在信息安全领域,有许多行业标准和最佳实践要求企业在数据传输和存储过程中采取安全措施。遵循这些标准和最佳实践,可以提升企业的信息安全水平,增强用户信任。
4)提升用户体验和信任度
增强用户信任:通过实施安全措施,如使用HTTPS协议和加密存储等,可以向用户展示企业对用户隐私和数据安全的重视。这有助于增强用户对企业的信任度,提升用户体验。
减少安全风险:实施安全措施可以减少因数据泄露或篡改等安全事件导致的用户投诉和损失,降低企业的安全风险。
7.日志管理

需要记录系统登录和重要数据的查询和变更操作日志,需记录系统接口调用日志。

1)审计和合规性
满足合规要求:许多行业(如金融、医疗、政府等)都有严格的法规和标准,要求企业对其业务活动进行记录和审计,以确保合规性。记录这些日志是满足这些合规要求的重要步骤之一。
法律证据:在发生争议或法律诉讼时,日志记录可以作为法律证据,帮助企业和监管机构了解事件的发生过程和原因。
2) 安全监控和事件响应
安全分析:日志记录可以帮助安全团队监控和分析系统的安全状况,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威胁和攻击行为。
事件响应:当发生安全事件时,日志记录可以提供必要的信息,帮助安全团队快速定位问题、评估影响范围,并采取相应的应急响应措施。
3)故障排查和性能优化
故障排查:在系统出现故障时,日志记录可以提供详细的系统运行状态和错误信息,帮助开发人员和运维人员快速定位问题原因,并进行修复。
性能优化:通过分析日志记录中的系统接口调用情况,可以了解系统的使用模式和性能瓶颈,为性能优化提供数据支持。
4)操作追溯和责任追究
操作追溯:日志记录可以记录用户的操作行为,包括登录、查询、变更等操作,有助于追溯用户的操作历史和轨迹。
责任追究:在发生数据泄露、误操作等事件时,日志记录可以作为责任追究的依据,帮助确定相关责任人和操作行为。
5)提升业务透明度和用户信任
业务透明度:通过记录系统接口调用日志,可以了解系统的业务处理流程和交互情况,提升业务的透明度。
用户信任:向用户展示企业对其数据的重视和保护措施,包括记录日志等,可以增强用户对企业的信任度。
8.端口设置

修改默认应用服务端口【老系统具备条件的实施,新系统需实施】

防止恶意攻击:修改默认端口可以有效防止恶意攻击者通过扫描默认端口来尝试入侵系统。许多攻击者会利用自动化工具扫描常见的默认端口,以寻找潜在的安全漏洞。通过修改端口,可以降低被扫描和攻击的风险。

 

结论

 

保护核心资产:企业的信息系统往往存储着大量的敏感数据,包括但不限于客户信息、财务记录、知识产权等核心资产。信息系统安全的首要任务是确保这些数据不被未经授权的访问、窃取或篡改,从而维护企业的经济利益和市场竞争力。

保障业务连续性:信息系统是现代企业运营的基础设施。一旦信息系统受到攻击导致服务中断或数据丢失,将直接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客户服务能力,甚至可能引发法律诉讼和声誉损害。因此,保障信息系统安全对于维持企业业务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遵守法律法规:随着数据保护法规(如GDPR、中国网络安全法等)的不断完善,企业有责任保护用户数据的隐私和安全。违反这些法规可能导致高额罚款、法律纠纷和声誉损失。因此,加强信息系统安全是企业遵守法律法规、履行社会责任的必然要求。

提升竞争优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若能通过加强信息系统安全来建立客户信任、保护知识产权并有效抵御网络攻击,将显著提升其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形象。这种竞争优势有助于企业吸引更多客户、拓展市场份额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促进技术创新:信息系统安全技术的发展不仅是对现有威胁的防御手段,更是推动整个信息技术领域创新的重要动力。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系统安全面临的挑战也日益复杂多样。因此,加强信息系统安全研究和技术创新对于促进整个信息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Megadotnet
为您介绍各体系平台的新闻,系统研发相关框架,组件,方法,过程,运维,设计。企业IT与互联网信息系统或产品解决方案。开源项目,项目管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