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助企惠企政策新十条(试行)》
为进一步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推进产学研融通创新,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引导激励市场、企业和社会力量加大研发投入,支持企业创新发展,特制定政策如下:
一、设立创新联合体产学研联合基金。支持“7+28+N”产业链群创新发展,根据产业链特色、基础、优势,有重点、分阶段、分层次设立不同规模类型创新联合体产学研联合基金,实施期一般为三年。一是择优选择重点产业链重点领域设立由省级配套的创新联合体产学研联合基金,单只总规模不高于2亿元,由创新联合体、省科技厅、社会资本多元出资。支持创新联合体联合攻关、协同创新、开展关键核心技术、共性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二是鼓励其它产业链创新联合体与社会资本联合备案设立产学研联合基金,省科技厅根据实施情况,给予后补助。
二、实施重点规上工业企业研发奖补。对研发经费投入在500万元以上的,且占比高和增速快的规上工业企业,每年分别选取前50名给予每家50万元奖补(两者不重复支持),用于研发和绩效工作。对研发经费投入前200强的规上工业企业,实行一对一跟踪服务,集成项目、平台、人才等相关资源进行重点支持。
三、实施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工作奖补。依据上年度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完成情况,对全省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和航空港区分级分档给予300万元、200万元和100万元工作奖补。四、选聘“科技副总”。探索“编制待遇在省内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其他具有研发能力的事业单位,工作在企业”的科技人才靶向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模式。选聘“科技副总”在企业工作,服务期原则上为两年(表现优秀、双方自愿的可以延续)。给予“科技副总”一次性5万元的补助。对考核优秀的“科技副总”实施绿色通道制度,申报下一年度省级科技攻关计划项目不受所在单位名额限制。“科技副总”任职期间与企业签订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许可合同并经过技术合同登记的,企业可申报技术转移奖补,按技术合同实际到账额(依据转账凭证和发票)的一定比例给予后补助,最高补助企业100万元。
五、提高科技贷损失补偿比例。支持科技型企业攻关关键核心技术的融资需求,提高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企业融资可得性,对与高水平高校、科研机构开展实质性产学研合作,且上一年度收入在1000万元以下的科技型企业,“科技贷”损失补偿比例提高至80%;符合以上条件的贷款损失在开展绩效评价等考核评比时不予计入合作银行、专业机构损失率。
六、设立省级天使投资母基金。设立总规模30亿元的天使投资母基金,遴选国内知名子基金管理机构进行管理,精准支持种子期、初创期企业,投早、投小、投科技。提高天使投资母基金在子基金中的配置比例上限至50%,降低子基金的返投比例至1倍,提升总体容亏比例至40%,不以单一项目或单一子基金盈亏作为考核评价依据。
七、实施科技企业孵化载体奖励。对省级以上(含省级)大学科技园、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科技企业孵化载体实施奖补,采用载体升级、评价考核和孵化绩效等因素作为主要衡量指标,给予不超过200万元的补助。
八、实施创新创业大赛获奖企业奖励。对在省创新创业大赛中初创组获得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的企业,分别给予30万元、20万元、10万元奖励,成长组获得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的企业,分别给予50万元、30万元、20万元奖励。对在全国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中获得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及优秀奖的企业分别给予最高50万元、30万元、20万元、10万元的奖励。
九、鼓励企业投入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对出资2000万元以上设立省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的企业,可给予其省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冠名权。对企业出资用于基础研究的支出,按规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十、实行惠企经费直拨制度。省级以项目法支持科技型企业的经费,探索实施省级直拨到企业的“直通车”制度,确保财政经费及时到位,提高资金使用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