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杂志刊文|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文摘   2025-01-02 21:25   内蒙古  

2024年第12期《实践》杂志发表鄂尔多斯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布仁其木格署名文章《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当前,视觉形象日益成为文化产品生产、传播、接受及文化体制建构的重要因素。树立和突出中华民族视觉形象,就是通过一个个蕴含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的视觉符号,有形凸显中华文化的话语、图像、物品、景观和行为,有感呈现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发展中各族人民交流交往交融互通的历史记忆,有效传递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真正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人文化、大众化和实体化,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各族群众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

优化顶层设计,有形构筑制度体系

制度有保障,执行有抓手。在表达属性上,通过各族群众喜闻乐见和接地气的文字、声音、图像、物品、人文景观和活动等渗入人民日常生活和风俗习惯;在载体供给上,运用实物、实景、实事等更直观地呈现视觉效果,更强烈地给予观众现场感知力和感染力,使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加可见、可知、可感。坚持秉承“外显形象、内赋意义”的工作思路,汇聚各方优势资源,建立多部门统筹协调、多领域互动合作的视觉形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运行机制,成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中心视觉形象研究分基地,重点研究和明确视觉形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呈现和传播方式,凝练出符合中华文化特征、具有鄂尔多斯特色的中华民族视觉形象符号系统,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化、体系化和项目化。

强化实践路径,有感实施系统工程

唯有实践,方出真知。自治区党委出台《关于全面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的若干措施》,要求始终做到想任何问题、作任何决策、干任何工作都紧紧围绕这条主线来展开。这不仅需要理论政策的架构与完善,也要求我们从各民族共同传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进行可视化挖掘,加大对黄河文化、长城文化、青铜器文化、西口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实的研究阐释,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鄂尔多斯故事;从各民族共同奋斗的革命文化中可视化呈现,加强党在鄂尔多斯地区历史尤其是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区域自治先行区历史的研究,用完美的画卷、丰富的史实、鲜活的事例宣传阐释鄂尔多斯地区党建和革命史上的“十个第一”、三段地工委、延安民族学院城川纪念馆等,讲好鄂尔多斯红色故事;从各民族共同缔造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可视化传诵,强化对“牧区大寨”“库布其沙漠治理模式”“能源保供”“顶梁柱、排头兵”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代表成果的宣介阐释,生动展现鄂尔多斯大地上各民族“一起走过”“一起走来”的史实,讲好鄂尔多斯现代化故事,进而推出一批具有中华文化特征、彰显中华民族视觉形象的优秀作品、精致展品,打造一批集中展示视觉形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题街区、社区、景点、展馆,形成一批体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工作品牌、研究成果和实践案例,切实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体化、实体化,不断增强各民族的情感共享、文化共性、心灵共鸣。

实化方法策略,有效彰显民族精神
得其法则,事半功倍。在现实视觉形象上,要以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广泛汲取丰富内涵、深刻体现厚重意蕴、大众接受度高为原则,从祖国大好河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中国辉煌发展历程中树立和突出国旗国歌、长江黄河、诗词歌曲、道德操守、节庆节日、英雄模范等中华文化共有的文化符号和形象,凝练彰显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图案、建筑、服饰、器具造型与装饰等视觉形象;在虚拟视觉形象上,充分发挥互联网作用,通过数字技术、虚拟现实等手段,对视觉形象表现形式进行创新,开发数字文化产品、设计沉浸式体验场景、举办创意设计衍生符号赛事、开展视觉元素数字化修复整理等,构筑具有时代和科技特征的虚拟视觉形象,让视觉形象的传播更加立体全面、垂直精准、高效规范,在“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中不断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

往期回顾


1.鄂尔多斯光彩事业基金会召开一届十二次理事会
2.鄂尔多斯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召开第三届理事会第五次会议暨2024年工作总结会
3.鄂尔多斯市举办“两个健康”基层组织工作创新经验交流会
4.鄂尔多斯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召开第二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暨2024年工作总结会

来源:《实践》2024年第12期

编辑:杨晓蕊

校对:邱岳

审核:张红艳 

鄂尔多斯统一战线
解读政策、传播理论、宣传人物、交流经验,推动鄂尔多斯统一战线事业不断创新发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