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之声】乐此一游 || ‌跟着悟空游吕梁之 —— 游香严寺

时事   2024-11-08 21:52   山西  

“各位朋友,你是否曾在《黑神话:悟空》的奇幻世界中,为那只英勇无畏的猴子所折服?在那虚拟的西游之旅中,每一帧画面都仿佛是古老传说的生动再现。而在现实的世界里,山西,就是那片承载着悟空传奇的神奇土地。而吕梁更是以古建闻名,来吧,跟随着悟空的脚步,踏入吕梁这片神秘的土地,开启一场属于你的现实版西游之旅”。
“你在线上打怪升级,我在线下打卡古迹”,文旅之声乐此一游板块开设“跟着悟空游吕梁”专题栏目,带大家认识吕梁的名胜古建,探寻那些被时光封印的故事与传奇。
点击上方图标即可听取音频


香严寺是始建于唐代贞观年间的佛教寺庙,是尉迟敬德奉唐太宗李世民之命监造的官家寺庙。占地面积 8000 平米左右、分东、中、西三个院落,中院是寺庙的主院,这里依中轴线建有元代古建筑天王殿、金代古建筑大雄宝殿、毗卢殿。

山西是全国保留有金元以前古建筑最多的省,全国金元前留存的古建 440 处.山西有 330 处,而我们香严寺就有 8 处。金元以前的 8 处古建筑集中于一个庙,而且保存完整,按照我国著名的古建筑专家柴泽俊先生的话说“这在山西是绝无仅有的,在全国是非常罕见的”。所以说香严寺是金元时期古建筑博物馆。

香严寺坐落在柳林县城东南的万佛山腰,坐北向南、依山而建,前临有名的柳林抖气清河,背倚着翠柏青青的万佛山,是著名的灵山宝地。

这块写着‘香严寺’三个大字的牌匾,在牌匾的最上方有‘敕书’二字。香严寺名为“香严’它的名和字都是大有来历的,它是在贞元年间由唐德宗李适赐寺名 ‘香严’,取自《楞严经》中的‘香光庄严’之意,再看‘香严寺’三个大字可谓是刚劲端庄,气势磅礴,它是唐德宗时期的大臣、书法家,颜体的创始人颜真卿的真迹。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块是宣统三年(1911)在维修天王殿的时候,由我们本地叫贺寿的人重新临摹制作的,距今也是风霜百多年了。山门前的对联是我们当代柳林的文学与书法才手张晋平先生獨写的“清河抖气蒸云寺,古刹飞鸽度(duo)水天”。

弥勒佛又称弥勒菩萨或大肚罗汉,是登三世佛(过去佛燃灯佛,现在佛释迦牟尼佛)中的未来佛。“弥勒”为姓,是梵文晋译。意思是“慈悲”。中国汉传佛教寺院的弥勒佛大多是袒胸露腹、喜笑颇开的形象。古代民众祈求多子多福,因此弥勒佛又有了“送子弥勒”的称号,由此还出现了 “五子戏弥勒”的塑像。弥勒龛两旁的柱子上刻有许多哲理高深的对联,常见的有:“开口常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与己何所不容。”:“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天王殿的东西两侧是威武的四大天王。他们分别是:东方持国天王,叫多罗吒,职责是守护东方。脸白。穿白色铠甲。手中的法器是碧玉琵琶。“持国”的意思是慈悲为怀和扶持国土,手中的琵琶表示用音乐感化众生,也表示“调”音。南方增长天王,叫毗琥璃,守护南方,面青,穿青色铠甲,手中的法器是青光宝剑。“增长”的意思是令众生增长善根。宝剑是为了保护佛法。也代表“风”。西方广目天王,叫毗留博叉,守护西方,红面,穿红色甲胄,手上缠着一条龙。“广目”的意思是用“净天眼”观察世界。代表“顺”。北方多闻天王,叫毗沙门,守护北方,绿面,身着绿色甲胃,右手、特宝幡(混元宝伞),左手握银鼠。“多闻”的意思是名声闻于四方,手里的法器代表“雨”和制服妖魔,保护丰收。佛教认为四大天王是护法神、守护神,他们担负着护佛、护僧、护法、护国、护众生的职责。老百姓则认为他们代表“风、调、雨、顺”,保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众生平安。弥勒佛的背面是一尊手持金刚杵、穿甲戴盔的韦驮塑像、号称护法天尊韦驮。传说佛祖赋予他保护寺院和“佛、法、僧”三宝安全的任务,是寺院的守护神。韦驮手中的金刚降魔杵常有 3 种姿势,分别代表了 3 种不同的意思。一是韦驮双手合十金刚杵搁在手腕上,挺直站立,这表示该寺是十方丛林寺,具备接待云游僧人和居士的能力。二是韦驮右手握杵触地、左手叉腰,或双手扶杵触地,则表示不具备接待条件,不是十方丛林寺,因此云游僧人和信徒们朝拜后,应尽快离去。我们香严寺就是属于这种寺庙。三是韦驮左手握杵指向天,则表示该寺只具备对少量云游僧人短期接待的能力。

出了天王殿,迎面正对着的便是寺院的主要建筑——大雄宝殿,又叫主殿、正殿。大雄宝殿建在一米五高的台基之上,是一幢面阔五间,进深六椽的悬山顶式的金代古建筑,高大敞亮、金碧辉煌、雄伟壮观,寺庙的主要佛事活动一般都在这里举行。我们站在大雄宝殿的月台上,来看我们香严寺的其中一宝,我们回头看看在天王殿的殿顶的正脊,垂脊,宝鼎、鸱(chi)吻、以及走兽,它的颜色是黑色的,使用黑色琉璃是比较罕见的,所以专家把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黑釉琉璃定为珍贵的文物。我们还可以看到挂在天王殿门上由著名历史学家、书法家启功先生写的“天王殿”三个大字。大雄宝殿的牌匾是使用实木由人工雕刻的镂空九龙匾,上贴金箔,金光闪闪。大雄宝殿四个大字是我国著名佛教领袖、书法家、社会活动家赵朴初先生提写的。我们进到大雄宝殿里边,大雄宝殿供奉的是本师释迦牟尼佛与他的两个弟子迦叶与阿难。香严寺在过去有镇寺三宝即“铁杆蒿梁、羊脂玉鸽、风磨铜佛”。其中的“铁杆蒿梁”在大雄宝殿大梁之上原来空搁置铁杆蒿梁一根,长 7 米余,粗 30 余厘米。传说尉迟敬德在监造香严寺时去当地山中游玩,在唐代我们这里是一片森林,宋代战火烧毁,发现一蒿草长成了大树,很是神奇,命人砍伐回来,当时大雄宝殿已经上梁,于是就空置于大梁之上,一直到文革被毁。



大雄宝殿里有我们香严寺的又一个宝贝,就是镶嵌在四周佛龛上的制作于元大德二年(1298 年)的 108 块砖雕,这些砖雕制作精美,栩栩如生,技艺纯熟,有代表中国古代美好寓意的动物图案凤凰、孔雀、蝙蝠、鹤、及神奇的麒麟。花卉有梅花、荷花、菊花、牡丹花、兰花、牵牛花、石榴等。还有孔雀穿菊等禽鸟与花卉相互借用和结合的手法组合,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在佛的背后塑有五彩悬山,观音菩萨坐于山石之中,这尊观音菩萨与众不同,姿态优雅,神情安详,称其为自在观音。香严寺是坐北向南的建筑,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这尊观音却是倒坐过来的,有联曰“问观音为何倒坐,因世人不愿回头”,意思是人心本来是清净淡泊的,因众生迷惑颠倒,因此便有了倒坐观音,以告诫众生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在观音菩萨的两边是他的两位协侍善财童子与龙女。




毗卢殿,它建在四米高的台基之上,面阔五间,进深六椽,是歇山顶式的金代古建筑,采取典型的金元建筑特点移柱造与减柱造,周边有斗拱 32朵。毗卢殿是我们香严寺的主佛殿,在每个寺庙都会有大雄宝殿,但是每个寺庙的主佛殿不同。比如在五台山的文殊寺里有大雄宝殿,但他的主要佛殿是大文殊殿,里面供奉的文殊菩萨。我们香严寺的主佛殿就是毗卢殿,里面供奉的是三身佛。在香严寺里的全部古建筑屋顶形制,我们看毗卢殿的是单檐歇山顶,大雄宝殿是悬山顶,前面的钟鼓楼是十字脊歇山顶。中国古建筑的屋顶形制是很讲究级别的,只有皇家与皇家寺庙才可以使用歇山顶的建筑,在歇山顶之上还有一个最高级别的屋顶,就是北京故宫太和殿的庑殿顶。在民间一般使用的屋顶叫硬山顶。西院的七佛殿,这个建筑是下有三孔窑洞,上有三间木结构的建筑,根据现在遗存梁架上的题记记载是明代嘉靖四十年(1561 年)重建的。这里有七尊明代塑像,他们分别是位于中央的释迦牟尼佛、位于西方的阿弥陀佛、位于东方的琉璃药师佛(即横三世佛。竖三世佛是指过去佛燃灯佛、现在佛释迦牟尼佛、未来佛弥勒佛)还有他们的协侍文殊菩萨、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普贤菩萨。虽然有毁坏,但依然可以看出当时高超的塑像技艺,大家看他们的衣结自然,衣饰飘逸,菩萨的项链精美绝伦,是明代塑像中的精品之作,在这里还有部分反映佛教故事的明代壁画。这里的佛龛是泥塑的,比较罕见。这七尊佛像得以保存有个故事,在文革时期这里被种子站使用,当时的领导发现有佛像,他没有让搬走,而是叫人在佛龛边砌了一堵墙,把佛像藏在墙内,一直到文物部门进行维修的时候才被发现而得以保存,所以,我们要感谢当时有文物保护观念的这位无名的领导。




崇宁殿,里面供奉的是崇宁真君一关羽。关羽为忠义的化身成为教育忠君爱国信念的材料,历代帝王对其都有封号,在宋徽宗崇宁三年(1104年)河东解州有蚩尤(约在 4600 多年以前,黄帝战胜炎帝后,在今河北涿鹿县境内,展开了与蚩尤部落的战争——涿鹿之战,蚩尤战死,东夷、九黎等部族融入了炎黄部族,形成了今天中华民族的最早主体)化龙作怪,危害百姓,命张天师剿灭,张天师招关羽斩杀蚩尤,宋徽宗封关羽为“崇宁真君”。从此就有了崇宁殿供奉崇宁真君。解州关帝庙里的主殿就叫崇宁殿,也是最大的崇宁殿。这个殿是明代天顺元年(1457年)由当地的百姓捐资兴建,至今完好。现在里面的三尊铜铸真君像与关平、周仓是当地锄沟村的庞天生先生捐献并出资对殿宇进行了彩画。庞天生先生还出资铸制了现悬挂与钟楼的三千斤的铜钟与鼓楼上直径两米的大鼓。木瓜树,它不是南方的那种木瓜,是一种油料树种,也是一种治疗风湿的中药。学名叫文冠果,又叫文官树,是古时候文人们崇拜的树,一般在书院和书房前栽种,寓意文官树神保佑,科考高中。文化革命时期,四人帮都是文官,所以江青就把这种树定为“国树”。这棵树有将近 800 年树龄。这个照壁是清代遗存,在清代晚期,寺庙败落,被一些流落之人占据,也有一些没落秀才在此办私塾,于是又在这个院里修了窑洞与照壁,窑洞已经拆除,这个照壁我们进行维修得以保存。在这里请大家注意个细节,我们西院古建筑上的椽子都是方形的,而其他建筑是圆形的,说明在明代时期当地比较富裕,所以使用用料更大的方椽。还有这个瓦也和其他的元代建筑不同,使用都是板瓦,上下砌筑,这种瓦形式又叫“蝴蝶瓦”人们形象地称为“苦笑瓦”,而其他屋顶使用的是板瓦加通瓦的做法。自古都有晨钟暮鼓的说法,因此在寺院中都会建有钟楼与鼓楼,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香严寺的鼓楼,在天王殿的东侧还建有钟楼,在鼓楼之上有直径两米的大鼓,在钟楼之上有重达三千斤的大钟。“羊脂玉鸽”是曾立于钟鼓二楼的一对玉石鸽子,它们白天驻立于钟鼓二楼之上,晚上就会在河上觅食游戏,曾有诗曰“寻将瓦上浑无迹,却到檐前似有声”从诗中也体现出了羊脂玉鸽的神奇,但是后被一个无德的和尚盗走了。



慈氏殿是专门供奉弥勒佛的殿,我们香严寺的三宝之一的“风磨铜佛”过去就是供奉在此殿中。“风磨铜佛”是高约一米多的铜铸弥勒佛像,就是供在慈氏殿里的弥勒佛,这尊佛像在殿内放置容易生锈,只要把他搬到室外,让风一吹就闪闪发光,在民国年间南方的古董商人股价 2000 大洋,可惜被人盗走。“弥勒”是梵文的音译简称,意译为慈氏,就是慈悲第一的意思,他的是三世佛中的未来佛,佛经讲,在释迦牟尼磐涅五亿七千六百万年后,下至人间,领导佛教,普度众生。弥勒佛在五代十国以前的形象并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样子,大家知道“乐山大佛”吧,乐山大佛就是一尊弥勒佛,它开凿与唐代,而在唐代以前的弥勒佛就是乐山大佛的样子,也就是古弥勒佛形象。那么弥勒佛怎么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呢?在五代时期,浙江奉化有一个和尚,自称为弥勒菩萨化身,身体很胖,眉毛长肚子大,语无伦次,随便就睡卧。常用竹杖挑一布袋,别人供养的东西统统放进布袋,却从来没有人见他把东西倒出来,那布袋又是空的。假如有人向他请问佛法,他就把布袋放下。如果还不懂他的意思,继续再问,他就立刻提起布袋,头也不回地离去。人家还是不理会他的意思,他就捧腹大笑。佛教在汉传的过程中,中国人喜欢喜庆,就开始将弥勒佛的形象演变为布袋和尚的形象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形象,而且把弥勒佛供奉在天王殿中让他迎接每个来上香敬佛的人。所以在五代以后的寺庙里就没有了专门供奉弥勒佛的慈氏殿了,我们香严寺有慈氏殿说明它起码是五代以前始建的寺庙。这尊玉佛是全国青年农民企业家,我县孟门镇车安奎先生捐赠的价值 200 多万的黄玉弥勒玉佛。同时他还捐资一百二十万元用于寺庙的修缮。为香严寺做了很大的贡献。


录音:白涛


新媒体编辑:吴   霞

新媒体审核:渠淑芳 董   欣

新媒体监制:杨晓东

【文旅之声】乐此一游 || ‌跟着悟空游吕梁之古建之旅——孝义三皇庙景区(下)—非遗、农事展

【文旅之声】乐此一游 || ‌跟着悟空游吕梁之古建之旅——孝义三皇庙(上)

【文旅之声】乐此一游 || ‌吕梁市博物馆:西河古蕴 泱泱汉风

吕梁综合广播
吕梁新闻综合突出新闻综合特色,强化新闻、民生、服务三大板块的内容。 全面、及时、准确报道在吕梁、省内、国内、国际的政治、经济、科教、文化、社会等各领域的主要新闻,同时突出为民服务解决老百姓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