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争”有我丨曹妃甸区:谱写移风易俗“四部曲” 奏响乡风文明“新乐章”

时事   2024-11-06 11:58   河北  
近年来,曹妃甸区把移风易俗作为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聚焦婚俗改革、文明实践、示范引领、作品创作等小切口,大力推动移风易俗走深走实,持续涵育文明新风。
谱好婚俗改革“进行曲”,激发移风易俗“新活力”
曹妃甸区以婚俗改革为契机,从登记、颁证、调解、体验、宣传等多维度入手,搭建系列婚嫁服务平台,打好倡导婚俗新风的组合拳,推动培育新时代文明风尚。一是建设登记阵地。充分发挥婚俗改革示范引领作用,建成高标准婚姻登记场所,登记阵地集婚姻登记、中西式颁证大厅、婚姻家庭辅导、婚姻文化展示等功能于一体,配备现代化便民设备设施,为群众提供温馨、周全、便捷的婚姻家庭服务。二是举办颁证仪式。倡导“重领证、轻婚宴”的新时代婚嫁观,在“5·20”“七夕”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举办集体颁证仪式活动,新人签署承诺书并集体宣誓,积极为新时代文明新风代言。推出“特邀嘉宾”证婚服务,邀请区领导、金婚以上夫妻等担任颁证嘉宾,增强仪式感,让婚嫁回归礼仪。三是组建辅导队伍。在婚姻登记处成立婚姻家庭辅导工作室,联合司法、工会、共青团等部门,组织由23名社会工作师、心理咨询师、律师、婚姻家庭咨询师等具备组成专业婚姻家庭辅导队伍,开展婚姻家庭服务。今年以来,开展婚姻家庭辅导1500余人次。四是打造体验基地。建成唐山市首家婚俗文化馆和婚俗文化长廊,引导群众通过沉浸式体验不同年代的传统婚俗,了解婚嫁礼仪的文化内涵,自觉摒弃攀比、浪费的婚嫁陋习。围绕“婚恋+文旅”,在揽月湾旅游景区推进建设集婚姻登记、颁证、传统婚俗文化体验、网红景点打卡等功能于一体的户外颁证基地,满足群众多元化需求。
谱好文明实践“服务曲”,焕发文明新风“新气象”
曹妃甸区积极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阵地作用,组织高校志愿者、文艺爱好者、文明标兵等,建立移风易俗志愿宣讲队,结合“我们的节日”“新时代邻里节”等载体,组织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月集中示范活动”“‘双争’有我·咱村的那些事儿村规民约故事讲述活动”“理论宣讲”“书画笔会”“惠民演出”等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680场次,承办了河北省“双争”有我——文明村镇燕赵行走进曹妃甸区李家房子活动,让文明新风厚植群众心间。文明实践活动开展情况多次在中国文明网、河北文明网、省《精神文明建设》内刊刊发。
积极探索文明实践新模式、新路径。柳赞镇蚕沙口村打造“文化礼堂+”文明实践模式,为群众办理婚丧事、开展文化活动提供便捷服务。村民提前向村红白理事会报备,确定日期、规模和标准等,届时即可免费使用礼堂。村红白理事会协助村民操办婚丧事,大大减轻了群众负担,避免了盲目攀比。将文化礼堂打造成“文化+”惠民阵地,累计开展“双争”新时代邻里节等活动150余场。组建文化礼堂管理领导小组和志愿服务队,制定完善系列制度,为常态用好礼堂、持续为民服务、推进移风易俗提供了有效保障。该村做法被长城新媒体、冀时客户端、唐山广播电视台等多家省市媒体播发,并入选《河北省移风易俗工作优秀案例选编》。
谱好典型示范“先行曲”,引领乡风文明“新风尚”
曹妃甸区发挥示范引领带动作用,在“关键少数”“重点人群”上下功夫。一是党员带领。党员干部率先垂范,主动参与文明新风宣传引导工作,强化对公职人员、党员干部监督管理,全面推行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操办婚丧喜庆事宜事前报备制度,从严落实监管责任。二是典型带头。积极组织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文明标兵等评选活动,涌现出三农场无怨无悔侍奉百岁公婆的好儿媳张风娟、十农场和新村“李大爷”零彩礼嫁孙女等典型30余名,让身边人讲身边事,用身边事感召身边人,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三是样板带动。重点打造2个区级移风易俗示范村,健全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让移风易俗工作有样可学、有章可循。目前,全区101村全部健全完善“一约三会”。
谱好文艺作品“交响曲”,展现以文化人“新作为”
曹妃甸区充分发挥基层文艺志愿服务队优势,采取“移风易俗+文艺作品”模式,将村规民约、婚事新办、厚养薄葬、孝老爱亲等内容融入文艺作品创作,编排创作出京东大鼓、快板舞、三句半、小品各类移风易俗文艺精品近20部,让乡音传乡风,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村民文明素质,让移风易俗更接地气、文艺作品更润人心。三农场改编歌曲录制MV《我们的小约定》,全网点击率2万+;双井镇根据村规民约内容打造快板舞《新时代新风尚》、小品《死去活来》,在辖区内各村居巡回演出,传递文明新风尚;区文联和区文明办联合推出的《移风易俗唱童谣》,以小手拉大手,推动文明新风家家知晓、人人践行。

下步,曹妃甸区将不断创新工作新方法,激发移风易俗新活力,助推乡风文明“大变化”,推动社会风气持续向善向好。

编辑:海伦


大爱唐山
传播唐山正能量 弘扬唐山大爱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