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中央政法委门户网站“中国长安网”刊发《“文运之盛,甲于河西!”沙漠腹地的教育名县,这样为莘莘学子撑法治伞、护求学路》,聚焦武威市民勤县预防治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典型经验,现予以转载。
“文运之盛,甲于河西!”沙漠腹地教育名县
这样为莘莘学子撑法治伞、护求学路
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的甘肃省民勤县,是遏制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合围、防止河西走廊东部地区沙漠化的重要生态屏障。
这里又是一块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土地。早在2800多年以前,这里就有人类生息繁衍,创造了著名的“沙井文化”。明清时人才辈出,“贤良接踵,科第蝉联,文运之盛,甲于河西”,“士民子弟求学之风盛行,竞相夺魁之气不衰”。
一代代民勤人薪火相传,用理想和信念夯基、靠拼搏和奉献垒台,厚植教育情怀、涵养教育精神,铸就了民勤“甘肃教育名县”的美誉。
民勤县将预防治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作为深化“三抓三促”行动和主动创稳行动的重要内容,在预防上下功夫,在治理上求突破,用心用情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2023年甘肃省预防治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现场会在民勤县召开。2024年6月,民勤县实验中学在全省工作推进会上作经验交流发言。
民勤县在实验中学打造甘肃省第一批法治宣传教育基地“民勤县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高标准建设思政、法治、禁毒、民族团结等主题展厅,组织全县中小学生定期参观学习。创建省级德育工作“六星校”1所、“五星校”2所,“四星校”5所,“甘肃省依法治校示范校”4所,持续开展普法、学法活动,教育学生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民勤县搭建家校交流互动平台和家长交流互动平台,定期举行“校园开放日”活动,开通“智慧校园”信息平台,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动态,及时掌握异常情况并第一时间介入。组建社区“家长学校”7个,组建家长委员会57个,举行家长委员会座谈会、家庭教育讲座等活动120余场次,引导家长传承好家训,培育好家风。
民勤县通过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法治宣传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提高青少年法治意识和维权意识,提升预防侵害和风险抵御能力,努力为其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全县创建市级研学实践基地9个,结合研学活动创新开展“行走的思政课”“场馆里的思政课”,引导青少年筑牢理想信念。全县各学校法治副校长全面履职,落实开学“法治第一课”“放假后一课”,常态化开展普法和安全教育,协助教育惩戒,保护学生权益。推行“法治副班主任”和“法治副班长”机制,将法治教育融入学校和学生日常管理。在全县各学校推广“135”普法微行动(每天晨读法律知识1分钟,集会前安全培训3分钟,周五放学前安全教育5分钟),定期开展特色普法教育“十个一”活动,教育引导青少年争做遵纪守法好公民。在中小学设立心理咨询室、情绪疏导室,配备心理健康教师,建立“一生一档”,针对性、精准性、跟踪式开展心理疏导。“四项举措”织密社会协同“防护网”
民勤县结合平安细胞工程创建,推广实验中学“1247N”平安校园创建经验,“1”体系(“书记—校长—处室—级组—班主任—教师”五级网格化管理体系)织密管理“责任网”,“2”平台(视频远程监控系统、一键式紧急报警系统)撑起校园“平安伞”,“4”队伍(党建队伍、管理队伍、教师队伍、学生队伍)守护学生“成长路”,“7”链条(制度化的安全管理、具体化的安全责任、多样化的安全教育、系统化的安全监管、细节化的食品安全、标准化的消防安全、常态化的交通安全)拧紧日常“安全阀”,“N”细胞(每一个学生作为一个细胞)汇集平安“大能量”,校园安防建设实现“4个100%”(中小学幼儿园封闭化管理达标率、专职保安员配备率、一键式紧急报警和视频监控系统配备达标率、“护学岗”设置)。发挥教育、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联动作用,强化校园周边安全监管。在县公安局设立未成年人“一站式”办案中心,依法惩治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实施“结对帮扶·爱心民勤”工程,对108名特殊困难家庭未成年人进行人文关怀、精神关爱、纾困解难。建成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组建“爱心妈妈”团队,推行“爱心妈妈+困境女童+菜单服务”帮扶模式,周末和节假日对全县132名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提供关爱帮教服务。打造“未成年人爱心教育驿站”,将近200名留守儿童纳入服务视线,开展课后辅导、心理疏导、社会实践活动,合力为未成年人撑起法治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