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全国家庭医生临床服务能力建设项目医学人工智能辅助诊疗系统推广应用经验交流会在北京召开,国家卫健委基层司、规划司、科教司、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相关领导,各省份代表及项目有关专家等共计60余人参加了会议。此次会议旨在有效总结家庭医生临床服务能力建设试点项目医学人工智能辅助诊疗系统在基层的应用,研究推进应用推广工作。
会议在全国27个试点区县遴选了5个试点县进行现场交流发言,绵阳市游仙区被推荐代表四川省进行交流发言。游仙区卫生健康局卫健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信息中心主任邹锐受邀出席,并在交流会上发表了“AI赋能 促进基层卫生健康服务能力提升”的主题报告,分享了游仙区在通过AI赋能提升基层卫生健康服务能力的探索实践和应用成效。
近年来,游仙区以项目试点为契机,强化AI辅诊系统在基层医疗机构的部署应用,紧抓全国首批家庭医生临床服务能力建设试点机遇,扎实开展基层卫生信息化建设,大力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在基层医疗机构多场景应用,打造“智慧”医疗体系,着力提升基层卫生健康服务能力。
一是高质量推进国家试点项目
与华为公司共同开发AI辅助诊疗系统,配置结构化电子病历系统、区域PACS系统,区域LIS系统等3大子系统,设置智能问诊、医学知识库查询、处方审查等5大功能板块,分批次在辖区基层医疗机构部署、培训,高效完成接口联调、试点上线等工作,实现辖区12个基层医疗机构、136个村卫生室全量上线,日均应用近5000人次,改变了几次医生经验性、习惯性的诊疗模式,规范了诊疗行为,提高了诊断、检查、治疗的准确性,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二是全方位拓展人工智能应用场景
通过国家试点项目带动,针对基层中医服务能力弱,影像诊断水平低,公卫服务效率低等痛点难点,先后在辖区试点部署中医AI辨证论治系统,智能影像诊断系统,智能公卫系统,DRG智能编码系统,院感智能监测系统,构建了基层人工智能应用矩阵,通过AI技术开展各类医疗卫生健康服务近三十万人次,基层中医诊疗人次平均增长30%以上,CT影像诊断时间由20分钟缩短至3分钟,高血压、糖尿病规范管理率提升近十个百分点。
三是强化数据驱动,优化医疗资源配置
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区域内居民健康状况、疾病谱变化及医疗资源使用情况进行深度挖掘与分析。通过建立智能公卫健康大数据平台,实现了对慢性病管理、预防接种、健康宣教等公共卫生服务的精准化管理。根据数据分析结果,自动预警潜在的健康风险,及时调整医疗资源配置,优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容,确保医疗资源能够更加高效地服务于民众需求,特别是针对偏远地区和老年人群体的健康保障得到了显著提升。2024年累计服务通过能公卫医疗健康大数据平台服务574629人次,使用AI推导健康评价指导意见64918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满意率提升至96.53%。
四是推动线上线下融合,提升患者就医体验
在构建“智慧”医疗体系的过程中,游仙区还特别注重线上线下服务的无缝衔接。一方面,通过开发患者移动服务平台,居民可以便捷地进行在线预约挂号、查询检查报告、远程咨询家庭医生等操作,极大地减少了患者往返医院的时间和成本。另一方面,结合线下实体医疗机构,设立了智能自助服务终端,提供自助缴费、打印报告、健康档案开放、基本公卫健康体检表及随访记录打印等服务,进一步简化了就医流程。
推荐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