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生活很苦,因为家庭条件不好,加之个性倔犟,我吃了不少苦头。但我似乎生来就喜欢读书,喜欢美好的事物,这在那个特殊的社会环境里,是“大逆不道”的行为。所以我从小就养成了孤寂、决断的性格。
因为性格孤寂,所以我喜欢读书。喜欢书里的故事,喜欢书里的人物,喜欢书里的生活,并梦想着自己也能生活在那样美好的世界里。但在那个特定年代,这些梦想无一例外地都被家人、学校和社会“扼杀”了,我们不得不面对严酷的现实生活。
世上的事情就是这样,不如意事常八九。在我的印象里,从来到这个世间那一天开始,就没有什么事情是如意的。那是个荒谬、残忍的时代,对于那些追求人性自由、怀有美好愿望的人们而言,无疑就是真正的地狱。
终于可以公开读书了,终于可以饮茶、吹箫、弹琴、写字、画画了,终于可以拥有自己的时间、爱好以及住房、茅棚了,仔细想一想,这些都不过才三十年的事情,我们突然就拥有这样多,多么不可思议!
也许因为太过饥饿,人们才会吃得多。文化、文明的饥渴尤其能引起人们的空虚。比起当今社会上大量“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病人,思想文化界的“三高”病人也为数不少,我个人就是其中之一。这几年才渐渐觉察出这样的病症,可惜已经“病人膏肓”了。虽然我也在慢慢放下,却总是心有未甘,毕竟我们缺失的太多了,所学到的都是些皮毛。缺少师长教导,没有范本可摹,完全靠自己摸索和体悟,真的很难很累。真希望有一天能彻底放下,补完人生中缺失的这一堂课。
因为说到广福茅棚,说到如济居,免不得将自己小时候的事情唠叨个没完,真是老年人常犯的毛病啊。实在是因为没有想到自己后半生还可以拥有这样一方“净土”,可以过体面生活。这真是多生累劫修来的福德,我一定要好好珍惜。
夫人经常笑我是个很知足的人,不懂得赚钱和过日子。她其实并不清楚我所遭受的苦难。对于我而言,有衣穿,有饭吃,有书读,有房屋可以住,就已经很满足了。无意中竟然拥有这样多,甚至有了自己的茅棚和山居生活,怎么能不知足呢?
《老子》曰:“知足不辱”,俗话说:“知足常乐”,“知足”就是能过清贫生活,“不辱”就是要树立人格尊严。乐而能自省、能珍惜、能警觉,能将这样的道理说给更多的人听,大概才是真乐吧。
《论语》一开篇,孔夫子就向弟子们说:将学到的知识时时温习,不是很喜悦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知道我们,心里却不存些微怫郁不欢之意,这难道不是一位修养有成的君子所为吗?
所以学习、思考,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道德素养,是我们此生应该追求的人生目标。生活清贫,内心却充满快乐。这种快乐是真实的,是内心富足的表现。只有内心富足的人,才可以过清贫生活,才会真正感到快乐。
佛陀在经中一再告诫我们:“三界通苦,人生无常”,真正的快乐乃是追求智慧,念佛往生。所以,我们能暂且在山林茅棚安住,怎么能不知足、不快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