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次是第7次来到宁大。跟别的学校相比,宁大是我来得最多的一个。不过作为一名宁波人来说,这还不够。今后还要多来、多作贡献。”
12月20日下午,病理生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韩启德时隔20年再次走上宁波大学“做人做事做学问”讲台。一番真诚的开场白,立即得到家乡人民的热烈掌声。
此次他带来的学术报告,叫做“我对当代医学发展态势的几点看法”。10个问题,点到即止,既有大量实证分析和前瞻思考,又有浓浓的思辨色彩和人文精神,让人听了受益匪浅。
即使医学技术快速发展,人们依旧谈“癌”色变。
早发现、早治疗,是不是可以避免更坏的结果?是不是提前癌症筛检,可以更早进行干预,大大提高存活率?
现场,他拿出多个国家的实证数据案例作为佐证,表示癌症筛检所谓的“早”,其实是个时间关系,是个需要讨论的命题。
“普通人去筛检筛查肾脏、肝脏、甲状腺,都会发现可疑的癌症病状,但99%以上都不致死的。比如,甲状腺癌,2/3人会发现不正常,但其他国家有数据显示,99%是没事的,就会放心很多。”
他表示,为了早发现早治疗,去做普遍的筛检,是一个绝不可靠、绝不可取的办法。特别是筛检结果的“副作用”,比如对精神的伤害、手术后遗症以及卫生经济学,都需要一并考虑。
他建议,对于健康人群的癌症筛检,应该“区别对待”。有家族史、疾病史的,可以加强定期检查。如果没有家族史,又是年轻人,就没有必要去筛检。
其实,韩老本身就是反对过度医疗理念的积极践行者,他一面是运动健将,行动矫健,身材健硕;另一面也在多个场合提倡衰老不可避免但可延缓,学会“衰老并快乐着”;反对过度抢救,不必都非得“浑身插满管子,无辜经受地狱般的煎熬”……
“之前关于这块我发表过几篇文章,很多人拥护,他们看完以后也是对癌症不那么害怕了。我觉得这就很好。”韩启德说。
AI赋能医疗,将带来怎样的变化?
韩启德坦言,和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医疗信息、健康档案概念相比,此时已是全新的技术、全新的时代,“人工智能应用的到来,有望产生真正的数字医学和智慧医疗”。
在他看来,大模型AI在智能问诊和个性化医疗建议、提高医生诊断效率和准确性、医疗文档自动化处理、医学教育和培训等领域,拥有广阔的前景。比如,随着人工智能越来越“聪明”,它在影像分析、眼底分析甚至药物研究设计上,都能大大降低人力物力成本。
甚至,更多的认知正在被“颠覆”。
现场,韩院士举了一个案例:过去我们常说,机器是没温度的,看病是要有温度的。但最近美国人发表了一个研究成果,在聊天盒里,一边是上百个合格的执照医生,另一边是人工智能,然后比较看病的准确性和病人的满意度。结果不可思议,不仅是准确性,甚至病人的满意度,也是人工智能这边结果更好。
论及原因,这里既有人工智能在聊天、陪伴等方面功能的突飞猛进,也有目前各国医生群体存在的共性问题:“美国曾做过统计,病人讲话不超过17秒,医生一定会打断他。国内的门诊,我也去过,一些医生不会讲人话,给病人的体验感不好。”
“人工智能的发展是不可阻挡的。我们必须抱着拥抱的心态,去适应它、去应用它、去掌控它,而不是排斥它。”韩启德建议,医院也可以探索发展三四个小型的专业大模型,做得早,就能抢占先机。
什么是现代医学?在过去发展的百余年时光里,有很多人提出定义。
在韩启德看来,医学不仅仅是科学和经验。它是针对人的痛苦、人的疾病的回应,所以它又是“人学”,本身带有非常丰富的人文内涵,始终不能在医学里忘掉人文。
现场,他特意引用了《剑桥医学史》作者罗伊·波特这样一句话:
“在西方世界,人们从来没有活得这么久,活得这么健康,医学也从来没有这么成就斐然。然而矛盾的是,医学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招致人们强烈的怀疑和不满。”
“这样的情况,同样在中国也在发生。”作为亲历者,韩启德见证了中国卫生健康领域的迅猛发展,同样也看到了医患矛盾、听到了来自群众的呼声。
如何解决这个难缠的问题?作为科学家的韩启德,拿出的是人文精神——从哲学层面更深地来理解这个问题。
“我们一定要认识到人类现在对人体的认识、对疾病的认识、对健康的认识,只是冰山一角。现在的很多情况是,病人以为我得了病,医生就应该给我治好;医生认为,只要有技术,都能把病人治好——是这样吗?差得远了去了!”
在他看来,认识世界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以知识来解释,一种是以生活的意义来解释。“我们不要以为靠科学能够解决所有问题,还需要靠对生活意义的理解,靠对生命的理解,靠对死亡的理解。你把这些问题理解透了,同样一个病,你的结局是不同的,受到的痛苦是不同的。”韩启德说。
“我父亲在上海长大,爷爷从宁波到上海。”在很多场合,韩启德都会主动谈及自己和宁波的渊源。
对于这个故乡,他可谓是青睐有加,不仅多次亲自前来参加家乡的活动,还非常关心家乡各项事业的发展,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建议。
这一次来,他同样在讲座分享的过程中,夹带了不少关于家乡的“私货”。
韩启德院士说,抑郁症、老年痴呆、自闭症等精神系统的疾病,会成为社会方面很大的负担。目前全国层面这方面建设还远远不能满足需求。
“现在,宁波人习惯了有病就往上海跑。以后,宁波能不能把自己的如精神病医院建设好,甚至把上海人也吸引到宁波来看病?我觉得这个才是我们的目标。”
言罢,台下不少来自宁波医疗界、学界的代表热烈鼓掌。
韩启德院士说,未来预防医学会越来越重要,将会融入整个公共卫生所有的政策之中。其中“ONE HEALTH”(同一健康)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方向和紧张。
“人-动物-环境,都是生活在一个星球、一个生态当中,可以说是一个整体。目前来看,人的疾病,跟人类和动物居住的环境的变化,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比如,新冠为什么会发生?显然和我们的生态有关系。”
他十分认可宁大医学部在该交叉领域的布局,建议要立足宁波找准切口,以小切口的好项目带动整个学科的发展,为快速城市化过程中一系列健康问题找到新的解题思路。“我觉得这个方向,会受到越来越大的重视。”
现场,韩启德也真诚亮出了自己对家乡的承诺:
“刚刚蔡荣根校长建议,说是每年至少来一次。我的回答是,努力争取!”
来源 甬派客户端 宁波晚报 记者 张志龙
通讯员 李九伟
编辑 陈欢 审核 王籍 吕荣
宁波晚报 商务合作请联系
宁波晚报官微
13586640957(微信同号) 宁波晚报抖音号、视频号
13867871360(微信同号)
13586640957(微信同号)
13867871360(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