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复原!湖北省博镇馆之宝将原件展出

时事   2024-12-26 20:18   湖北  



12月26日,湖北省博物馆发布了镇馆之宝“郧县人”头骨化石的复原像。研究团队成功复原了1号、2号头骨化石,两具头骨分别属于生活于百万年前、年龄约25岁至45岁的女性和男性。


据专家介绍,北京人、陕西蓝田人、四川资阳人、安徽华龙洞人等古人类化石均做过相关的相貌复原工作,但因多数古人类化石保存不完整,缺失大部分颅骨关键部位,导致复原像不完美。此次对于“郧县人”头骨跨学科的综合研究,对古人类化石相貌复原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郧县人”头骨化石复原像与复制件。图/九派新闻记者 阳丹


湖北省郧县人头骨化石高精度扫描及相貌复原研究工作于2017年6月启动,由湖北省博物馆、山西大学、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武汉大学和北京联合大学等多家科研机构组成多学科、多领域、跨专业的科研团队。


研究成果表明,1号头骨化石,女性,年龄25岁至45岁;2号头骨化石,男性,年龄25岁至45岁。


课题组冯小波教授介绍,复原项目历时近8年,研究步骤分为高精度扫描头骨化石和颅骨相貌复原两个部分。他称,研究最难的是扫描部分,经过了数次努力。虽然头骨保存罕见地完整,但也存在被压扁、破裂、石化等情况,要保证头骨严丝合缝非常难。想要恢复成正常人类的样子,要耗费大量的算力。为了更精准还原,他们还请了数学专业的专家来计算一百多块的小碎片如何拼贴。


在塑形过程中,他们参考了南方人的长相。冯教授举起复原石膏像,和自己的脸进行对比,“是不是和我还挺像的,我就是武汉人。”他笑言。

冯小波教授和复原像。图/九派新闻记者 阳丹


怎么做好复原工作呢?首先是头骨要保存完整,保存得越好,复原才会越真实。冯小波教授介绍,“郧县人”头骨化石保存非常完整,不仅有一段鼻骨,甚至连16颗牙齿都在。


“以往的古人类头骨化石,有一颗牙齿都了不得了。”他预测,现在“郧县人”头骨化石已经发现了三例,未来肯定还会有四号五号。


在发布会上,冯教授称,据测算,“郧县人”的脑容量超过北京人。按理说北京人距今约50万年,脑容量不应当小于“郧县人”。他分析了“郧县人”这么“聪明”的可能因素——因为“郧县人”生活的区域有山有水,开阔且宜居,可以吃到肉和鱼,食物充足,导致“郧县人”的脑容量发育比北京人快一点。


“郧县人”头骨化石原件。图/九派新闻记者 阳丹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扫描之后,有刑侦专家发现二号头骨上有钝击的伤口,接下来课题组会研究其发生的原因。除了复原人类头骨,接下来,他们还会复原同时期的动物,让百万年前的生活更全面地展现出来。


为什么十堰市郧阳区能比较密集地出现古人类头骨化石?“郧县人”的居住条件是怎样的?他们到底有多“聪明”?他们会用火吗?“郧县人”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如何?这些都是“郧县人”头骨化石待解锁的谜题,也是我们探索人类史的重要方向。


目前,“郧县人”头骨化石原件即将在湖北省博物馆北馆极目楚天——湖北历史文化展厅与观众见面。据介绍,因头骨不宜长时间展出,可能只展出3个月,随后就要收回库房,恒温、恒湿保存。



来源:九派新闻

记者:阳丹

实习记者:刘文静

编辑:曾金秋

微信编辑:十月

审核:齐铭



九派新闻
快速、全面的热点资讯。商务合作18694040076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