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道旅记丨大雪,海岸与火车 17-50mm F4+50-400mm F4.5-6.3

乐活   2025-01-22 19:28   北京  

TAMRON

Hokkaido

TAMRON




01

北海道旅记

TAMRON


如果有一个地方能囊括雪原,海岸和火山,全世界也难找出几处。而在这些地方中,能够乘火车游览的地区,日本北海道无疑是一个理想选择。丰富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加上便捷的交通方式,让Yuki和我对北海道充满向往。我们带着拍照、玩雪以及体验日本铁道的期待,踏上了飞往北海道的航班。这里的景色多样,拍摄需求涵盖了多种焦段,因此我们选择了腾龙17-50mm F/4 Di III VXD(型号 A068)+50-400mm F/4.5-6.3 Di III VC VXD(型号 A067)这两支镜头,作为旅途中的主要拍摄装备。


长途飞行加上转机让人疲惫不堪。降落时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纯白的大地,让我感觉不真实。接机的朋友笑着告诉我们,札幌只是热身,明天会更加令人惊叹。我们的下一个目的地,是充满浪漫气息的小樽。


札幌,被乌鸦追逐的浣熊

镜头:50-400mm F4.5-6.3

378mm F6.3 1/1600S ISO2500





相信大家对小樽并不陌生。看过《情书》的朋友,一定还记得中山美穗站在天狗山茫茫雪原中的背影;而看过《初恋》的观众,或许也对钱函海滩上那句“60亿分之一”记忆犹新。长焦压缩下,船见坂,运河和天狗山都有不错的层次。不过我们此行的运气稍欠,由于气温回升,雪景的质感不尽如人意。时间转瞬即逝,只够我们选定最后一个机位——一片山坡上的居民区。从山顶望去,正好能捕捉到函馆本线列车在靠海的轨道上徐徐行驶的身影。




镜头:50-400mm F4.5-6.3

左:209mm F6.3 1/640S ISO200

右:400mm F6.3 1/400S ISO200

下:148mm F7.1 1/1250S ISO200



从札幌通往小樽的铁路线旁,有一处名为张碓海岸的悬崖。悬崖下,火车沿着海岸线穿行,一边是陡峭的峭壁,另一边是浪涛拍岸的壮丽景象。但鲜有中国摄影师拍摄火车穿越山海间的照片——来小樽看火车还是太“超前”了。


离我们的拍摄点还有二十分钟路程,却已被途中山路上的雪景深深吸引。这里散落着几座独栋小屋,点缀在树木之间,几乎没有游客的身影。路边、屋顶和花坛上的积雪仿佛还保留着落下时的模样,厚厚一层,最深处直至膝盖。阳光与阴影交错,让雪面分别呈现出淡黄与浅蓝的微妙色调。尽管一步一滑,我们两个南方人依旧非常有躺进去的冲动。小樽在清冷的气氛里给我们留下了一段纯白记忆。




镜头:50-400mm F4.5-6.3

上:104mm F7.1 1/4000S ISO500

镜头:17-50mm F4

下:40mm F8 1/320S ISO100



走到山顶,通过树林的缝隙,我们终于看到了函馆本线。铁路从悬崖的转角处蜿蜒而出,紧贴着海岸线,绕过两个弯道后延伸到脚下。近处山坡点缀着彩色的房屋,远处的野性和近处的烟火气截然不同。由于火车班次有限,我们的拍摄时间非常紧张,而拍摄所需的两个构图焦段竟然相差近300mm。此时,50-400mm F4.5-6.3镜头派上了大用场,不必更换镜头,就能完成从远景到近景的摄影创作。




镜头:50-400mm F4.5-6.3

400mm F9 1/1600S ISO500



镜头:50-400mm F4.5-6.3

148mm F9 1/2500S ISO500



TAMRON

Hokkaido

TAMRON




02

TAMRON


北海道旅记



如果说小樽以浓厚的人文关怀打动游客,那么洞爷湖则以其壮美的自然令人难忘。11万年前,一场巨大的火山喷发留下了这个宏伟的火山口。时间在这里积蓄了一汪深邃的蓝色湖水,而残留的熔岩变成湖心岛。火山的馈赠不仅造就了奇特的地质景观,还带来了温泉。于是每到冬季,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慕名前来。


但我们不急着到目的地,而是选择了在途中下车。


有一种说法是,在无人站坐过火车才算在日本深度旅行。从札幌到洞爷湖,途径伊达纹别附近,铁轨紧贴喷火湾的海岸线,就有这样一个无人站,它的名字叫北舟冈。


镜头:50-400mm F4.5-6.3

77mm F9 1/100S ISO100





北舟冈的站台下方就是海岸,站台用钢柱架在海滩。这里没有站房,也没有检票口,火车每天停靠的次数不过十趟,乘客需要先上车后买票。靠近车站时,耳边传来了谈笑声——原来是一辆从室兰来的慢车刚到站,放学的高中生涌满了站台。拿出17-50mm F4镜头,我迅速拍下仅有一节车厢的列车与背景中的雪山同框。站台上的人群中,除了当地学生,还有两个背着相机的旅客,登山包上挂着中国铁路路徽。没想到在北海道的乡间还能遇见中国的火车迷。更意外的是,加了联系方式后才发现,我们竟然早已在同一个群里。



北舟冈,进站的H100型慢车

镜头:17-50mm F4

47mm F4.5 1/500S ISO320



人潮散尽,北舟冈又恢复了无人车站日常的模样。Yuki站在海一侧的站牌下,夕阳在海面反射出破碎的金光。我还沉醉在这海天一色中,身旁不知何时出现的本地摄影师突然对我喊“货车要来了”。紧接着呼啸而过,狂风吹起Yuki的裙摆,随后夕阳沉入喷火湾,将地平线染成紫红。



镜头:50-400mm F4.5-6.3

上:245mm F6.3 1/1250S ISO400

下:70mm F6.3 1/160S ISO500


坚持两天晴,到达洞爷湖畔时,大雪再次席卷而来。低云遮住了远处羊蹄山顶,想要一窥它的风采,只能用长焦捕捉些许细节。冒着大雪,我们登上了缆车,脚下年轻的火山口依然冒着袅袅热气。道南无际的丘陵一直绵延至云中。然而,风大得让人难以久留,即便美景当前,也只能停留短短几分钟便匆匆下山。




镜头:50-400mm F4.5-6.3

左:209mm F6.3 1/500S ISO160

右:164mm F8 1/640S ISO160

下:110mm F5.6 1/640S ISO160



我们预订了一家可以俯瞰洞爷湖全景的酒店。尽管对天气并不抱太大希望,还是设了第二天清晨的闹钟。意外的是,凌晨风雪骤停,狂风吹散了厚重的云层。推开窗帘,第一缕阳光恰好洒在湖面上,映出一片温柔的蓝。更令人惊喜的是,从酒店的另一侧窗户望出去,还能看到完整的喷火湾。


洞爷湖和海很难说谁更蓝,后来看介绍才知,洞爷湖水最深处近180米,难怪有海一样的颜色。



镜头:17-50mm F4

49mm F22 1/25S ISO125



告别洞爷湖,我们继续出发,奔向此行北海道之旅的终点站函馆。


函馆位于北海道的最南端,是一座在日本近代史中颇具意义的小城。函馆山展望台则因其城市夜景闻名,是体验函馆魅力的重要地点。黄昏时分登上山顶,夕阳将覆盖城市的积雪染成金色。在250mm的长焦下,海岸线、房屋、航行中的船只,以及远处驹岳顶上的积雪都清晰可见。


夜幕降临后,换上17-50mm F4镜头,用17mm的视角一次性将函馆的全貌收于镜中。原来函馆的美在于市区双面环海。金色的路灯,白色的雪和蓝调时的大海与天空互补出安静热烈并存的氛围,让人久久难忘。






镜头:50-400mm F4.5-6.3

左:232mm F7.1 1/250S ISO320

右:268mm F6.3 1/800S ISO320

镜头:17-50mm F4

下:23mm F7.1 8S ISO100


函馆的厚重感在街头。坐上1897年开通的函馆有轨电车,电车几乎连接起函馆所有的繁华和游览区域,44mm焦段下,老旧的电车与五颜六色的广告牌交织成一幅生动的画面,充满了岁月的痕迹。


在五棱郭下车,走过一条街可以看到有些突兀的高塔,那是能完整拍摄五棱郭的机位,使用17mm恰好收录全貌。长相似五角星的五棱郭充满历史意义,也是《柯南》和《黄金神威》的取景地。





镜头:17-50mm F4

上:44mm F13 1/125S ISO200

下:17mm F9 1/800S ISO200



离开函馆,新干线驶入青函隧道,标志着这次北海道之旅的结束。短短一周,我们收获了大雪、海岸、火山和丰富的人文风光,还收获了充满异域风情的火车旅行体验。在寒冷与复杂的拍摄条件下,腾龙17-50mm F4和50-400mm F4.5-6.3镜头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旅行回忆。



TAMRON

Hokkaido

TAMRON


图 / 文 

不想取这破名儿。

腾龙合作摄影师

夜空中国/CSVA摄影师

湖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

交通 | 星辰 | 探索

全平台同名





蜂鸟网
摄影爱好者、摄影发烧友、专业摄影师的影像圈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