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喜欢刷手机的人都会有这样的体会:一些小视频上明星出境发表的“高论”,明显感觉出在事实和逻辑上可能不合理;一些标题吸睛的网文,在行文上“牛头不对马嘴”;大量的“水文”洋洋洒洒几千字,却内容空洞无物、情感矫揉造作……其实, 这是一些人借助人工智能(AI)炮制的作品。严格来说,它们称不上作品,只是滥用生成技术制造的文字垃圾。
如今,人工智能(AI)已逐渐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日常娱乐到专业领域,其应用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然而,AI技术在带来便利与革新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AI污染”现象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议题。
眼下,在社交媒体上,AI技术生成的虚假账号如野草蔓延般涌现,它们以假乱真,不仅扰乱了网络秩序,更可能误导公众,破坏社会信任基础。尤为值得关注的是,新闻和信息传播领域已成为AI污染的“重灾区”。AI技术被不法分子或不良商家利用,生成、伪造或篡改文本、图片、音频和视频,制造了大量粗制滥造、真假难辨的“信息垃圾”。这些虚假信息如同病毒,不仅侵蚀着公众的认知,更可能引发社会恐慌、误导公共决策。
AI技术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的普及与应用本应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新生力量。然而,当技术被滥用、误用时,其带来的负面效应便如同双刃剑的另一面伤人害己。因此,我们必须正视AI污染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整治。一方面,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明确界定AI技术的使用边界与责任归属,对滥用AI技术制造虚假信息的行为予以严厉打击。另一方面,提升公众的信息素养与辨别能力,教育引导人们学会在海量信息中筛选出真实有价值的内容,避免被虚假信息所蒙蔽。
同时,作为AI技术的开发者与应用者,更应秉持伦理道德与社会责任感,坚守技术底线,避免为了追求短期利益而损害公共利益,确保AI技术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不偏离其应有的正确轨道。(执笔:朱永华)
经武门论道
用理性睿智的态度
发真实客观的声音
这里有温度有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