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句老话:“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意思是艺术之中谁优谁劣,实在难以评定。
所以,如果要问哪幅画是最棒的。
几乎不可能得出一个标准答案。
不过,要说到最家喻户晓的中国画,很多人脑海里第一个出来的名字。
大概就是《清明上河图》了。
清明上河图(局部)
引用至@小透明明TM
《清明上河图》诞生于北宋晚期。
由画家张择端创作,是他的唯一流传下来的传世精品。
这幅画主要描绘了当时北宋都城汴京的城市面貌和各阶层人民的日常生活。
可要说这幅画能出现在今天的艺术殿堂。
真得感谢张择端的“非主流”创作风格。
当时的“老板”—宋徽宗。
偏爱那些花团锦簇、象征吉祥的题材画作。
像是华丽的花卉、色彩斑斓的鸟类,完全是奢华大气的代表。
这些作品几乎都被收入了《宣和画谱》。
宣和画谱收录的部分名画
而张择端,这位宫廷画家。
却偏偏创作了《清明上河图》这样贴近民间、朴实无华的作品。
完美避开了皇帝的所有审美。
于是,张择端一生的史料记载比起我们今天发条朋友圈的字数还要少。
甚至连官方画家名单都没能入选。
堪称“妥妥的小透明”。
不仅如此,张择端的作品在当时的文人圈里也不受待见。
宋代文人喜爱的是山水画。
梅兰竹菊这类寄托志向、表现高洁风骨的题材。
而《清明上河图》则是满眼的市井繁华。
热闹的街市、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
画面没有什么“诗意”,全是写实的细节再现。
张择端关注的是街头巷尾的生动场景。
而不是画面意境与情感的表达。
这种创作风格,注定了它在当时的文人圈里是个“异类”。
结果,这幅画一度被冷落,甚至流落民间。
直到现如今才获得应有的认可。
清明上河图画卷呈现内容
甚至还将那些常被忽视的桥底结构一一呈现出来。
这使我们得以窥见北宋时期已经掌握的先进造桥技术。
这种细节的刻画,既展现了画家的观察力。
也体现了他对建筑工艺的深刻理解。
而同时期的画家创作的类似题材。
往往还存在着结构不清楚,甚至瞎画的情况。
事实上,《清明上河图》中的这样的精细描绘不胜枚举。
画中有许多需要仔细观察才能发现的结构内容。
甚至只有通过亲自制作、亲身体验,才能完全理解其中的复杂性和巧妙。
要想完成如此精致的艺术创作。
张择端必定倾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才能将这些看似微小却至关重要的细节完美呈现出来。
这不仅仅是一幅画,更是对时代的真实记录与再现。
如果说《清明上河图》当初未能成功。
原因可能是它没能迎合当时的权威与大众审美。
而今天它之所以大获成功。
反倒可以归结为这些“不合时宜”的特质。
《清明上河图》通过极其细致的画面展现了北宋时期民间的生活景象。
使我们得以窥见那个时代的风貌。
仿佛历史就在画卷中定格了成为了永恒。
事实上,《清明上河图》问世不久,北宋就走向了灭亡。
许多在当时看似微不足道的事物与细节。
转瞬间便消失殆尽。
要是没有这幅作品的存在。
今天的学者或许根本无法深入研究北宋时期。
正因为这幅画的独一无二。
它的历史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发凸显。
它也给了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
我们不该仅仅局限于当下的意义,而是要跳出时间的框架。
从长远的角度去理解事物的价值,别让眼前的局限绑住了思维。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搜集,侵删
点击下方名片
关注【画啦啦官方】公众号
如果你也希望
提升孩子的绘画技法与创意构思
欢迎加入画啦啦大家庭
与万千家长一起见证孩子的成长和进步!
👇立即点击试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