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角山,实证新疆历来多种宗教并存——昆仑科考手记之一

文摘   2024-09-05 12:34   新疆  



  编者按

  昆仑巡礼——昆仑和田段多学科科考9月1日正式启动,由国内多位著名学者组成的科考队,将围绕昆仑文化、中华玉文化、于阗佛教文化,深入昆仑山腹地考察,探寻中华文化历史根脉。此次科考由新疆和田学院于阗学院昆仑文化研究中心、和田地区文旅局主办。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肖春飞作为科考队一员,即日起带来系列现场报道《昆仑科考手记》。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肖春飞

  不久前,国产游戏《黑神话:悟空》正式推出,短时间内吸引了大量国外玩家,他们一边大玩游戏一边恶补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鲜为人知的是,120多年前,英国籍匈牙利人马尔克·奥莱尔·斯坦因开始他的中国西北之行时,带着一本重要参考书——《大唐西域记》。他后来盗劫了大量中国文物。

牛角山石室的楼梯。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肖春飞摄

  由唐代高僧玄奘著述、成书于公元七世纪中叶的《大唐西域记》中,记载了今日和田、古代于阗一处著名的佛教圣地——瞿室陵伽山,佛事十分兴盛,“昔如来曾至此处为诸天人略说法要”,传说释迦牟尼曾从印度灵鹫山飞来这里讲法。但是当斯坦因在1900年冬天来到此处时,看到的已是一处伊斯兰教圣地,麻扎上面插挂树枝、小旗、羊头骨、羊皮等饰物。“麻扎”,在维吾尔语中是墓地的意思。

  此种场景,斯坦因在新疆还发现多处。他后来在《西域考古记》中说过:现在许多伊斯兰教的圣地,他几乎可以一一指出它们原来就是佛教的圣地。

牛角山石室地面的一束香。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肖春飞摄

  瞿室陵伽山即今天的牛角山,在和田城西南23公里,高耸于喀拉喀什河东岸,其山体嶙峋陡峭,“山峰两起,岩险四绝”(《大唐西域记》),状若牛角,故名“牛角山”。

  牛角山,无疑是新疆历来多种宗教并存的实证。

  “瞿室陵伽山在佛教历史上非常有名,许多西行求法高僧如法显、玄奘等途经于阗时都曾在那里驻锡弘法,《大唐西域记》对此处的佛寺、石窟均有描述。”华南师范大学教授、新疆历史文化学者张弛介绍,瞿室陵伽山在梵文、吐蕃文、于阗文中均作“牛角”之意,唐代名僧慧琳《一切经音义》中为“牛头山”。

  此山大名鼎鼎,作为“瑞象”还多次出现在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中:第85、237窟绘有《牛头山瑞像》图,第454窟《于阗牛头山图》则描绘有如此景象:其山顶有一洞,洞口立木梯,山下有水,波光粼粼。时光令人感叹,跨过漫长岁月,画中描绘,与今日景色并无二致。

  千年已过,山下河水依旧淌过,对岸绿树依旧繁茂。

  “山岩有大石室,中有阿罗汉……”这是《大唐西域记》中的记载。记者在现场看到,石室位于山腰处,分为上下两层,洞口朝西,下层石洞较大,纵深11米,前高后低,最高处约3米、最低处约1米、最宽处约4米,里面还有一个类似壁龛的洞,空间比较窄小。记者沿木梯攀至上层石室,空间就小多了,长4米、底宽2.6米、高1.5米。

  石室壁面为自然砾岩,圆圆的小石子紧密排列,如水泥浇筑般坚硬,整个洞壁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煤烟,大概是修行者或朝圣者生火取暖、燃灯照明所致。记者在下层石室,还看到地面插着一束燃过的香。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地质地理学家穆桂金认为,这个石室不是天然形成的,更像古人采矿时“抠”出来的矿洞,后来因为有高僧选择在此修行,而成为佛教圣地。史载,牛角山附近建有多个寺庙。现藏于法国国家图书馆的佉卢文《法句经》写本,是目前发现的印度犍陀罗佛教文化传入中国的最早遗物,即出土于牛角山旁某寺院遗址。

  “于阗是佛教传入新疆的第一站,于阗佛教,是中国佛教源头之一,古代和田绿洲地带,也是佛教中国化开始的地方。”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新疆和田学院于阗学院昆仑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巫新华说,古代于阗一度以佛国之名著称于西域,是中外佛学交流的中心,堪称佛教的“小西天”。

出土于牛角山寺庙遗址的佉卢文佛经。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肖春飞摄

  2000年3月,和田地区策勒县的牧民在达玛沟挖取红柳根时意外发现了一个佛寺。2002年9月,时任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新疆考古队队长的巫新华带队抢救发掘了这处佛教遗址,并命名为托普鲁克墩1号佛寺。这可能是世界上最小的佛寺,面积仅为4平方米。虽然小,但它却是塔克拉玛干地区佛像、壁画保存状态最好的佛寺遗址,属于南北朝遗迹。

  “南北朝时,策勒县是于阗国的一个重镇,小佛寺遗址的发现,印证了《大唐西域记》中关于古于阗国‘佛塔林立,僧众云集’的记载。”和田地区博物馆馆长张化杰说,公元4世纪至5世纪时,佛教在新疆进入鼎盛阶段,塔里木盆地周缘各绿洲佛寺林立,僧尼众多,形成了于阗、龟兹、高昌(今吐鲁番)等著名佛教中心。

牛角山下的喀拉喀什河与绿洲。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肖春飞摄

  9世纪末10世纪初,喀喇汗王朝接受伊斯兰教,并于10世纪中叶向信仰佛教的于阗王国发动40余年宗教战争,11世纪初攻灭于阗,强制推行伊斯兰教,结束了佛教在这个地区千余年的历史。随着伊斯兰教的不断传播,祆教、摩尼教、景教等宗教日趋衰落。14世纪中叶,东察合台汗国统治者以战争等强制手段,将伊斯兰教逐渐推行到塔里木盆地北缘、吐鲁番盆地和哈密一带。至16世纪初,新疆形成了以伊斯兰教为主要宗教、多种宗教并存的格局并延续至今,原来当地居民信仰的祆教、摩尼教、景教等逐渐消失,佛教、道教仍然存在。

  新疆的维吾尔、哈萨克等民族的先民在接受伊斯兰教过程中,既保留了这些民族原有的信仰和文化传统,又吸收了新疆地区其他民族和中原的文化,一些原有的宗教观念、仪式、风俗习惯经演化得以存续,并相互影响,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特征和民族特色的新疆伊斯兰教。例如,伊斯兰教原本反对崇拜安拉之外的任何人或物,但维吾尔等民族至今仍有麻扎崇拜,这是伊斯兰教本土化最典型的表现。

和田地区博物馆馆长张化杰介绍牛角山石室。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肖春飞摄

  “麻扎朝拜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就是伊斯兰教传入新疆后与当时流行于当地的各种信仰的掺杂糅合。”巫新华说。

  风俗,就是活着的历史。许多今人习以为常但不知来由的风俗习惯、行为举止,历史学家能够像优秀的侦探一样,于细微处追溯,探本究源,找到答案。

  祆教之前,广泛流传于今天新疆地区的是萨满教,《汉书》《魏书》等史籍记载,活动在新疆的匈奴、乌孙、柔然、鲜卑、吐谷浑、突厥等,都信仰过萨满教。当时维吾尔族前身回纥,在公元9世纪中叶西迁进入今天的新疆之前,一直在漠北蒙古高原游牧,他们信仰萨满教和摩尼教。

  原始宗教和萨满教在新疆流传的时间很长,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直到今天,人们还能在一些少数民族的观念或习俗中看到原始宗教和萨满教的遗痕。

牛角山佛教遗址。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肖春飞摄

  “萨满教遗留最典型的例子是麻扎朝拜,有立高杆、挂旗幡、挂牛马尾、在树杈上拴布条、供野羊角等习俗。人们在祭祀结束后跳‘萨玛舞’,与萨满跳神的动作十分相似,是模仿萨满而形成的一种有祭祀意义的舞蹈。麻扎朝拜,某种意义上还是腾格里信仰,即久远的天崇拜习俗反映。”巫新华说。

  众多文物、史料实证:新疆地区历来多种宗教信仰并存,一教或两教为主、多教并存是新疆宗教格局的历史特点,交融共存是新疆宗教关系的主流。

  记者看到,如今牛角山佛教遗址与麻扎遗址均得到妥善保护,远处农民在晾晒核桃。车行渐远,回头望去,似乎看到千年时光。

来源:石榴云/新疆日报

编辑:张   琴
责编:徐承秀
监审:马   慧
邮箱:htbljl@126.com




呼图壁零距离
这里有新闻时事、有心灵鸡汤、有励志故事、有便民服务、有....你所关心的一切....除此之外,还有视野,方见人生风景!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5120200011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