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大圩镇通过全覆盖式组织体系、家门口式贴心服务、全过程式协商三方式,着力破解近郊型乡村治理困境。
“红色小管家”集体学习
为布局全方位、无死角、精细化的组织覆盖网络,大圩镇依照一小区一党组织标准,把“人人屋”党群服务站建在第一线。明确组织架构,在三处居民小区设立站点,从全镇范围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和村“两委”成员组成队伍,按照“1+n”模式划分1个小区网格和n个片区网格,确保属地村网格四员全面进驻,由小区党组织书记担任小区运行第一责任人。完善运行体系,建立“社区-小区-楼栋-示范户-党员”五级党组织,以居民服务交流群和楼栋群为途径,凝聚起“网格员+楼栋长+‘红色小管家’+志愿者”的组团式服务力量,持续开展“八个到家”“敲门问事”,实现沟通“零距离”、干群“心连心”。落实组织兜底,践行“四联”工作法,镇机关党支部、村“两委”党员干部对特殊群众进行包联,确保不漏一户、不忘一人。
“和美堂屋”微宣讲
利用“人人屋”打造红色邻里圈,充分发挥中间人、老书记、新乡贤等基层治理力量,实现矛盾纠纷的前、中、后预防化解。建立三位一体协商议事机制,由服务站牵头搭建平台,定期邀请物业、群众代表、责任部门召开议事会,通过日调度、周协调、月督办,及时推进问题整改。在聚焦旧有邻里关系回归与恢复的同时,新型邻里关系的构建与重塑也是“人人屋”的工作重点。为妥善安排好“圩美苑”回迁分房工作,党群服务站提前入驻有序部署,通过邻里关系扩大“熟人圈子”,多方位、多渠道了解群众的心里话、难言隐,做好靠前服务。
志愿者自助开展积分兑换
依托“人人屋”党群服务站,积极打造家门口的公共服务空间。改“就地坐诊”为“主动问诊”,开通“圩美热线”,常态化开展走访和户况采集,通过聊家常、谈心事,及时发现问题、准确掌握信息;构建群众需要、社区吹哨、部门报到互动响应机制,建立群众“点单”、“两委”“接单”服务模式。2024年以来,共收集问题建议450余条,解决了包括电动车违规充电、高空抛物、适龄儿童教育等各类民生问题。组建邻里手工小组、锦绣之花舞蹈队、“和美堂屋”宣讲团等各类志愿服务队伍,自2024年7月开始,将每月第一个星期二定为志愿服务日,开展图书漂流、爱心理发、义诊进小区、微电影放映等活动。此外,为弘扬传统文化,在节日来临之际,开展如包粽子、做月饼、写春联等活动。
来源:长安评论
编辑:张竞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