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白校园网,博白人的校园资讯
国家教育政策落地行动在一线,生动案例也在一线。2024年,中国教师报聚焦扩优提质、“双减”、心理健康教育、阅读等话题呈现了全国各地的经验做法。年终将至,我们梳理出10个地区的10个典型经验,在树立样本的同时,希望能激发更多区域的实践热情。
01
广西柳州
“教共体”促城乡教育一体化
柳州,向来被人们誉为广西基础教育的人才高地,以柳州铁一中学、柳州高级中学等为代表的一批优质高中在全国也享有盛誉。
然而,与蒸蒸日上的城区高中相反的是,柳州市所辖各县的大部分高中因为优质师资、生源流失导致教育质量不断下滑并形成恶性循环,面临“县中发展困境”。
如何打破这种困局?柳州市给出的答案是建立教育共同体,统筹谋划县中发展,促进全市普通高中教育整体协调发展。
2021年9月,柳州市教育局等五部门联合印发《柳州市教育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率先在广西开展教育共同体改革,推动城市优质教育资源辐射乡村和薄弱地区,积极从教育行政管理、学校文化建设、管理团队培育、教育人才培养4个维度进行探索,通过资源链、制度链、协同链三链耦合,实现“以城带县、以强带弱”组团式帮扶,助力全市“教育共富”。
随后,柳州市开始组建市县高中教共体,其中市属高中为牵头单位,县属高中为联合单位。第一批市县高中教共体由柳州高级中学、柳州铁一中学、柳州市第一中学、柳州市第二中学、柳州市铁二中学与县属高中组建而成,将城市优质高中学校党建经验、教育教学管理经验、人才培养经验向柳州市所辖5县的高中辐射。
由于大力推进市县高中教共体建设,柳州市高中教育目前正从城区优质高中“一家独大”转向全市高中“全面开花”,实现了从“城区强”到“协同强”的转变。
——2月28日第970期头版
《“教共体”奏响教育共富曲》
02
山西太原
密织学生心理健康防护网
作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步较早的城市,山西省太原市聚焦学生心理健康,坚持把学生的“心事”放在心上,努力呵护每一个学生的心灵。
为破解专业心理健康教育人才缺乏难题,早在2008年太原市教育局就提出,凡是学生人数达到1000人以上的学校必须配备1名专职心理教师。2024年1月,太原市教育局要求在县区层面深化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推动中小学校建设规范化的心理辅导室,配齐配足师资力量,确保在2025年底前实现区域内“中小学每校至少配备1名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县级教研机构配备心理教研员”,促进实现心理健康教育“有机构、有人员、有阵地、有课程、有活动、有服务、有经费、有评价的‘八有’目标”。
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病灶往往在家庭。2023年5月,太原市教研科研中心组织开展了“太原市首届‘515’与‘525’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教育指导主题月”活动。今年5月,他们又以“共建和谐校园,共创温馨家庭,共育健康心灵,共享幸福人生”为主题,将此项活动延续、深化。
另外,山西省教育学会教育心理学专业委员会联合山西教育音像出版社等省内多家单位发起了“晋心守‘未’”行动,依托人工智能面部采集、大数据多模态分析模型等技术,从学生情绪状态、学业情绪评估、学业维度分析等方面,为心理筛查、问题评估、危机干预和心理档案建立等工作打下基础。
接下来,太原市教育局将营造积极关心关注、支持参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社会氛围,提升全市师生和家长心理健康知识水平和素养,推动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提质增效,促进太原市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5月22日第982期头版
《太原:学生的“心事”时刻放心上》
03
广东东莞
“领读者”营造全民阅读氛围
2022年9月,广东省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面向全市高中学校和省、市名师工作室发出遴选“优秀领读者”的通知,并于当年12月评选出首批42名“优秀领读者”。
为了让更多教师了解、参与领读者活动,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开通了“莞语教研大讲坛”微信公众号和视频号,专门组建了由12名领读者组成的工作团队,负责公众号的文字编辑、内容审核、活动通知、海报设计、视频录制等。2023年2月,“莞语教研大讲坛”陆续推送42名领读者的个人简介、阅读理念、阅读探索和阅读成果。
活动初期,领读者采用“每周一书”“每周一期”的形式开展活动,逐渐形成了固定流程:活动开始先是一名领读者领读,从述(概述内容)、评(全书评价)、联(联系教学)、思(我的思考)、写(我的成果)等方面展示所读书籍的主要内容和个人的思考感悟;接下来是两名跟读者跟读,分别自选角度分享对阅读的理解,以期对领读者分享的内容进行补充并达到相得益彰的效果;跟读后由学科组长点评,一般由领读者所在学校的语文学科组长负责,主要对领读者、跟读者的分享进行评价;最后是现场互动,主要表述参加活动的收获与感受,也可以就书籍的相关内容进行互动提问。
如今的领读者活动进一步拓展了范围和人群,将两名跟读者中的语文教师改为一名其他学科教师和一名学生,点评者由语文学科组长改为作家或家长,让更多的教师、家长、学生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到领读者活动中来,充分发挥领读者的先锋和示范作用。
领读者活动旨在由一个教师的读带动一群教师的读,再带动学生的读,进而形成全市好书共享、思想碰撞的悦读悦教的良好风气。这样的氛围,在东莞正逐步形成。
——5月29日第983期区域版
《领读者,看见别样风景》
04
湖南衡阳
让思政教育入脑入心入行
自1921年10月毛泽东同志创建衡阳第一个党支部,革命的火种就如星星之火在湖南衡阳的青山绿水间渐成燎原之势。湘南学联、水口山工人运动、岳北农工会、湘南起义……丰富的党史资源成为衡阳思政教育最生动、最鲜活的教科书。
如何将这些党史资源转化为入脑入心的育人力量?课堂内,衡阳市教育局聚焦思政教育“第一课堂”,要求各校开齐开足开好思想政治课,做好各学科课程思政教育,使各学科教学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全力打造思政教育“金课”,守住课堂内思政教育主阵地。
课堂外,衡阳市教育局以“问难论辩”的方式开辟思政教育“第二课堂”,推出以“校园思享会”为主题的大中小学思政辩论赛。自2021年起,衡阳市教育局每年都会举办思政辩论周活动,精心挑选比赛辩题,引导大中小学生围绕党史学习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内容展开对话与辩论,让学生在对话中明辨是非、知晓善恶,在辩论中学好党史、认清国情,进一步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热情。思政课由此实现了课内、课外无缝对接。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关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衡阳市教育局坚持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以大中小学思政辩论赛为抓手,引导学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取得了初步成效。
下一阶段,衡阳市将继续强化思政课堂教学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创新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教学,发挥思政教育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的作用,帮助广大青年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6月12日第985期头版
《衡阳大思政:心有所信,方能行远》
05
黑龙江宝清
校本主题研修系统提升教师素养
地处黑龙江东部的宝清县,距离国境线200公里。虽然位置偏远,但在人口逐渐外流、生育率持续走低和全国房价下跌的大环境下,宝清县却出现了学生转入数量持续增多、房价持续上涨的现象。
6年前的宝清教育,虽占据双鸭山市榜首位置,但因教育发展产生的办学条件、师资水平、职业倦怠等瓶颈已然凸显,教育质量提升缓慢,后续动力不足,亟须一套符合县情、校情、师情、生情的教研系统扭转局势。在这样的背景下,宝清县委、县政府经过反复比对,优中选优引入了吉林教育学院教授李元昌倡导的校本主题研修系统,并提出了“定了就干、干就干好”的总基调。
校本主题研修是一项系统工程,宝清县先后出台了《校本主题研修实施方案》《校本主题研修评选方案和评价机制》等文件,促进研修工作从“标准化”到“规范化”再到“精细化”发展。同时兼顾学校特色,各校逐渐形成了适合本校师生的研修模式,如宝清县第一小学的“一研二观三评四改进”、青原中心小学的“三课两议两风暴”等,这些结合学校实际开发出的研修模式,为县域主题研修整体推进提供了多种方案。
在推进校本主题研修过程中,宝清县搭建了“五级管理”体系,即“教体局—研修区—学校—研修组—教师”,形成上下传导的研修路径。县教体局是“指挥部”,负责制订方案、指引方向、开展培训等;研修区是由4—5所学校组成的“以城带乡”研修体,由研修区牵头校带动乡镇学校开展研修活动,弥补个别乡镇学校因教师数量少而无法建立研修组的短板;研修组是主题研修工作的核心,同一学科教师组成研修组,制订本组研修主题和研修方案;教师是研修个体,通过“问题—学习—探究—问题”的路径实现自我发展。
经过6年的实践探索,宝清县借助校本主题研修系统为教师专业成长积淀了优渥的土壤。
——6月26日第987期区域版
06
山东淄博
构建高质量成果培育路径
2022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名单公布后,山东省淄博市获得6项二等奖。
那个时候“进淄赶烤”让许多人知道了淄博,但之前无论经济发展还是教育影响力,淄博的存在感都不是很强。其实,不被外人知道的是默默耕耘的淄博教育人自2012年就出台了《淄博市教育科研优秀成果评选奖励办法》,从2013年起连续组织了九届教育科研优秀成果奖评选,正是有了这些探索性和长远性的坚持,在先后三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中,淄博市分别获得了2项、5项、6项二等奖,在地级市中这样的成绩格外耀眼。
为了让一线实践中的“火苗”形成燎原之势,淄博市基础教育研究院教科所将成果培育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计划,并通过年度申报的方式按照重大培育成果、重点培育成果、前瞻培育成果三类对培育成果实行分层分类清单管理,实现成果培育指导的精准化和成果培育工作的持续滚动。
2020年,淄博市被教育部确立为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同年出台《淄博市优秀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应用指导意见》,确定了成果推广应用工作的基本过程和步骤,主动为优秀教学成果搭建推广渠道和平台。同时,借助示范区建设契机与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持有方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上海市教委教研室等建立成果推广共同体,成果推广应用工作实现了从模仿、学习到迁移、创新的转变,探索形成了在成果转化应用中实现优秀教学成果培育的良性循环。
圈层式的培养体系、成果主持人的反哺、持续滚动的成果培育链条,为教学成果做好培育的同时,还反哺了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
——7月3日第988期区域版
《“淄”以培育,“博”以果丰》
07
江苏如皋
“双减”重塑区域教育生态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就学生作业管理、学校课后服务、校外培训监管等提出明确要求。
江苏省南通市是9个试点城市之一。作为南通的下设县级市,如皋3年前也开启了新的探索。
不把作业带回家,焦虑的是家长,压力却留给了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教师。为深入推进作业改革,如皋市教研室开展全市“作业管理大讨论”,出台了《如皋市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外负担实施策略》,从课堂教学、作业布置、到校离校、家校沟通四个维度提出了具体要求和策略。经过不断推进、完善、优化的循环,家长欣喜地看到作业量少了,但孩子成绩不降反升,焦虑被支持取代了。
与此同时,如皋市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整合资源构建区域内外协同的科学教育资源体系,教育、科技等四部门联合推进“大科学教育”共建行动,定期邀请院士专家、省科普大篷车等进校园开展科普专题讲座、巡回展演,持续优化科学教育资源供给。
学生留在学校了,也有了更多的课程选择,可教师在校的时间延长了,为此如皋市在教师流动、生活关爱上给予教师更多的照顾,比如为了方便照顾就读高中的子女日常起居,教师可以申请到子女就读学校或高中所在地其他乡镇学校入职。
就像如皋市教育局局长郭其龙说的,“在如皋,有一大批爱岗敬业的教师,即使没有‘双减’、没有物质上的奖励,他们依然坚守、热爱自己的岗位,这是如皋高效推进‘双减’的动力,也是教育的‘如皋精神’”。
——7月10日第989期头版
《从江苏如皋看“双减”三年成效》
08
雄安新区
探索具有“未来之城”气质的“未来教育”
2017年4月1日,党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作为一座千年大计的新城,雄安新区教育作为基础性的民生工程,应该如何谋划、怎样部署?7年来,雄安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始终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定位,打造具有“未来之城”气质的“未来教育”。
为支持雄安新区加快构建现代化教育体系,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全面支持雄安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支持雄安新区打造全国教育现代化样板、未来教育典范。
同时,雄安新区成立了教育专家咨询委员会,组织国内外30余名权威教育专家献计献策,共同描绘教育创新发展图景。在此基础上,雄安新区相继出台了《雄安新区智慧教育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年)》《河北雄安新区构建现代化教育体系三年行动计划》等系列落实政策。
在过去的7年里,雄安新区无论群众生活还是城市建设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不变的是以包容的姿态拥抱各种变化。
为了打通区域、校际资源壁垒,雄安新区积极打造“国家、省、区、县、校”五级教研工作体系,依托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牵头组建“京津冀教研共同体”,开展教师线上共同备课、双师课堂、名校名师示范课等;组建41个新区教研中心组,包括学前、小、初、高全学段共16个学科,以教研中心组为引领,统筹原三县教师发展中心、学校教研组等开展教研活动,全面提升新区教研“造血”功能。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从“我家”到“邻家”、从“一所校”到“一座城”,一座令人充满期待的“未来之城”轮廓越发清晰。
——9月18日第995期头版
《教育可以有另一种样子》
09
湖北宜昌
“生动课堂”再次扛起课堂教学改革大旗
湖北省宜昌市在教育改革上向来敢为人先,近年来先后成为首批全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全国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全国科学教育实验区等。用社会上的说法,“有了自己的地位,产生了独特的影响”。
毋庸讳言,在这样的背景下,即便维持现状,也足以保持其在教育教学上的优势。今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中明确提出统筹推进育人方式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其题中之义。
2024年,随着一纸文件的下发、一场推进会的召开,宜昌市再次扛起课堂教学改革的大旗。在宜昌教育人看来,这一轮改革恰逢其时。
相比以往的诸多课堂改革,这一次将要建设的课堂注重让学生在“动脑”“动口”“动手”等过程中生成新的知识与技能,涵养正确价值观和必备品格,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收获成功的喜悦,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这样的课堂,是什么样的课堂?他们取了一个形象的名字:生动课堂。讲授有时限,这是宜昌市“生动课堂”建设的基本要求之一,原则上规定“一节课教师讲授时间不得超过30分钟”,倒逼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看似一个细小的变化,却撬动着教师备、教、批、辅、研等日常工作方式的转型发展,如今已经成为教师的日常教学习惯。
为了帮助教师理解和实践“生动课堂”,宜昌凝练出“生动课堂”的“四动”特征和“八有”标准。所谓“四动”,指的是价值驱动、内容联动、思维触动、学习主动。“八有”,即目标有“四见”(见知识、见能力、见素养、见价值)、内容有联动、讲授有时限、教学有情境、眼中有学生、师生有互动、思维有深度、赋能有数字化。
在“生动课堂”建设的驱动之下,宜昌市的中小学课堂面貌可谓“焕然一新”。
——10月16日第998期头版
《“改革专业户”再出发》
10
安徽滁州
举全市之力做好科学教育“加法”
地处安徽省东部、苏皖交汇地区的滁州市凭借强劲的经济发展势头,依托智能家电、新能源、光伏发电等8大产业链,聚焦“双减”背景下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打通堵点、聚焦优势、放大效应,在滁州大地刮起“大科学教育”旋风。
为了补充师资的不足,滁州市近三年通过公开招聘、人才引进、公费师范生录用等渠道补充科学类教师439人,并加强科技名师培养,形成了安徽省教坛新星、市级教坛新星、市级学科带头人、市级中青年骨干教师等一大批科学类学科领军人才。同时,聘请240余名科协科技工作者、高校教师等担任中小学科学副校长、科技辅导员,常态化开展市、县两级科技辅导员培训班,通过持续性、系统性、专业性培养,实现全市中小学科学副校长、科技辅导员“两个全覆盖”。
正是有了一批批骨干教师,既保证了科学课的高质量开展,也为“双减”政策的落地提供了人才保障。
在中小学科学教育中,教学方法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滁州市中小学教师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跨学科主题学习、项目化学习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为了确保科学教育推进的效果,解决发展中不断涌现的问题,滁州市通过多种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如实验操作考试、科学内容考试、科技创新大赛等。同时,注重科学教育的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教师的教学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
在滁州,每个县(市、区)、每所学校都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开展了丰富的科学教育课程。“凭借区位资源优势、领导重视及多年来的持续探索,琅琊区开展科学教育有了更多空间和载体。”琅琊区教体局副局长许海濛说,“正是这些积淀和支持,让我们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推进科学教育。”
欢迎订阅《中国教师报》
我们一起携手成长!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不错的话
来源 |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