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政法报:
“三级调解”聚合力 调出群众“幸福色”
今年以来,蓟州区白涧镇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基层治理办法,借助“网格+警格”“三所联动”“吹哨报道”等机制,建立了“三级调解”工作机制,上下联动、部门联动、警网联动,最大限度地凝聚起化解矛盾纠纷的合力,实现力量互助、角色互补,进一步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基础,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小小矛盾“调解室” 化解群众大烦恼
按照人口基数、区域特点、治安复杂程度等因素,白涧镇将全镇划分为24个网格,配备24名专职网格员,明确责任清单。镇派出所科学划分警格,每一个警格与一个或多个网格对应。
各村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整合包村民警、包村干部、乡贤能人、驻村律师等人员力量,成立了调解队,打造村级矛盾纠纷“调解室”,做实做强最小“单元格”治理,将群众反映的问题解决在家门口,从源头上有效化解矛盾纠纷。
“你家建的房子太靠前,影响了我家房屋的采光”孙伟怒气冲冲地说道。“我们家既然已经签了四邻协议,就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建房,任何人干涉不了”周强也不甘示弱。白涧镇杨家套村孙伟(化名)和周强(化名)两家因建房问题发生纠纷,双方各执一词,形成了僵局,找到村里网格员,让给评评理。
村内网格员了解情况后,耐心细致地进行了劝说,两家表示愿意接受调解。
调解期间,周强停止建房。依托村级矛盾“调解室”,村网格员协调包村民警、包村干部、村镇建设办公室工作人员组成调解队,共同就此事进行调解。
村镇建设办公室工作人员、包村民警,向双方详细讲解了翻盖房屋的政策和手续,村网格员从远亲不如近邻、以和为贵的角度举了很多事例,一点点打开了双方的心结,“死疙瘩”很快被解开,周强同意自己家建的房屋与孙伟家的房屋齐平,双方握手言和,一场可能激化的矛盾,得到了平息和化解。
警网融合“手牵手” 织密群众平安网
以“警格融入网格、警格助力网格、网格借助警格”为原则,白涧镇大力加强包村民警与镇村网格员在网格化管理过程中的互相配合,将网格员村情熟、民情熟、人情熟、信息灵的优势与民警数据广、办法多、专业性强的优势结合起来,合力化解矛盾纠纷,实现“1+1>2”的效果。对重点矛盾纠纷、重复110警情等问题,经村网格员和包村民警研判后,上报镇政府,由包片领导牵头,调动镇政府相关部门,召开联席会议,研究化解方案,做到矛盾不上交。
不久前,白涧镇蒋家胡同村网格长正在村委会值班,村民李丁(化名)来反映问题,“门口的马路,我想往前硬化一下,好方便停车、错车,但是前排邻居吴同(化名)就是不让弄,你们能给调解一下吗?”。
接到村民求助,村网格长立即到现场查看情况,了解到吴同在此种了树木,认为该地块应该归自己所有,李丁则认为该地块属于公共用地,自己的做法对自己、对集体都有利,双方互不相让。
村网格长及时将情况报告给镇网格中心,镇网格中心协调派出所、司法所、镇综合执法队等部门,一起入村调解,经过分别作工作,双方同意合理划分和利用此区域。
见时机已经成熟,村网格长将李丁和吴同约到村委会,最终,在派出所、司法所的见证下,双方签订了调解协议书,对调解结果均表示满意。
上下联动“一盘棋” 服务群众零距离
平日里,白涧镇充分运用“吹哨报到”机制,积极加强与区委、区政府各部门的沟通协调,对超出乡镇工作职能或需要跨区域解决的问题,经镇党委政府研判后,启动“乡镇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召集区相关部门工作人员进行现场办公,形成“上下联动、部门协作、共同推动”的工作模式,打通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切实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
白涧镇西五百户村网格员走访过程中,发现未成年人郑四(化名)已经辍学,而且存在无人抚养的问题。郑四的父母离异,父亲长期生病卧床,母亲处于失联状态,过去由祖父母抚养,现在祖父母日益年迈,已无力对其抚养。
村网格员将情况报告镇里后,镇民政部门安排郑四暂时居住在临时救助中心。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镇政府启动了“吹哨报到”工作机制,一方面,由镇司法所与区人民法院对接,查阅相关案卷,一起入户了解情况。
通过多方途径,工作人员联系到了郑四的母亲,并经沟通协商,将抚养权转让给其母亲。另一方面,镇政府工作人员和区教育局进行了联系,使郑四重返校园。村网格员多次找郑四谈心,让其能够正确地看待自己的家庭,珍惜上学的机会,郑四逐步地扭转了认识,非常感谢大家对自己的帮助,表示要认真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各村的矛盾纠纷更多地体现为邻里矛盾、家庭矛盾等小问题。问题虽小,但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感,关系到镇域的和谐稳定,如何及时有效地化解好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避免矛盾激化升级,成为镇矛调中心的工作重点。”白涧镇有关部门领导表示,“三级调解”工作法,真正做到情况在基层掌握、矛盾在基层化解、问题在基层解决、服务在基层开展,让群众实现幸福“满格”,绘就和谐“同心圆”。
抖音号| meilibaijian
快手号| 195197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