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样板戏里的那些经典瞬间

文摘   2024-11-12 10:47   黑龙江  


 




当年家喻户晓的样板戏无论是音乐、选材、道具、布景等各方面都具有浓厚的时代特点,戏中不少经典瞬间已经定格在一代人脑海里。

在当年的样板戏当中《智取威虎山》、《红灯记》、《白毛女》、《红色娘子军》等这些优秀剧作无论从音乐,选材,道具,布景等各方面都具有浓厚的时代特点,在那个年代也曾是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流行音乐”。

《智取威虎山》--是文革时代第一部被搬上银幕的样板戏,改变自小说《林海雪源》,由上海京剧团演出,北京电影制片厂1970年摄制,著名导演谢铁骊和钱江联合执导。

搬上银幕后《智取威虎山》的所有唱段不胫而走传唱于中国的大江南北。

《智取威虎山》--1967年,由当时被任命为上海市文化系统革命委员会筹备委员会主任的于会泳接任《智取威虎山》创作组组长一职。于会泳是一位很有才华的音乐家,造诣很深,对样板戏配音方面的改革创新做出了一定成绩。可惜粉碎“四人帮”以后,他自杀了。

男主角杨子荣的扮演者是上海著名京剧小生,京剧名伶童芷苓的弟弟童祥苓,作为第一部革命样板戏的男主角,他的形象、唱腔和名声自然传遍整个国家,带给他很多荣誉。后来这位著名京剧小生无奈在沪上的一条普通街道上开起了面馆,一家人以此为生,一时在上海传得沸沸扬扬,可谓世态炎凉。

《红灯记》也诞生于1970年,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导演成荫。1970年搬上银幕,男主角李玉和由初出茅庐的青年演员钱浩亮担纲,他原本是李玉和的B角,但江青觉得钱浩亮形象更加高大,贴近工农兵,因此被选上,钱浩亮从此平步青云。《红灯记》因为唱腔设计流畅动听,很快被传唱于大江南北。

有人统计过江青参与《红灯记》的修改,由初稿到拍成电影,前后改动达两百余次,大多数是为了更好地表现剧情与塑造人物形象。江青经常讲:“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在舞台上,每个动作、每个眼神都要造型。

《红灯记》中,刘长瑜是中国京剧四大名旦之一荀慧生荀的弟子,她继承了荀派委婉、俏丽、生动的演唱风格,在《红灯记》里的出色表演,使她成为当时年轻人的偶像。

《沙家浜》剧照

1964年7月23日晚,毛主席在刘少奇、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陪同下在人民大会堂观看了京剧《芦荡火种》。谈到戏的名称时,毛主席幽默地说:“芦荡里都是水,革命火种怎么能燎原呢?再说,那时抗日革命形势已经不是火种,而是火焰了嘛!故事发生在沙家浜,中国有许多戏用地名为戏名,我看这出戏就叫《沙家浜》吧。”

《沙家浜》剧照

《红色娘子军》由中国舞剧院(即现今的中央芭蕾舞团)创作演出,北京电影制片厂1971年摄制。一开始拍摄很不顺利,江青极其不满,撤换了整个摄制组,叫来谢铁骊继续执导。此剧也成为中国民族芭蕾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常演不衰。

《红色娘子军》

《红色娘子军》

《白毛女》,由上海舞蹈学校根据同名歌剧和电影创作改编,被誉为“带着高度的革命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色彩”。

《白毛女》于1972年被搬上银幕,由于剧组庞大,终于决定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来拍摄,请来大导演桑弧,江青指示要突出男主角大春的革命形象,因此加了大段男主角的舞蹈,由上海舞蹈学校的凌桂明扮演,喜儿一角则有该校的两位演员分别担纲,茅惠芳扮演前半部分的喜儿,石钟琴扮演后半部分的白毛女。

因为前半部分足尖和腿功要求很高,茅惠芳最胜任,而后半部分需要大段跳跃动作,让弹跳、爆发力更好的石钟琴来表现。这些表演者之后都成了培养舞蹈苗子的芭蕾舞老师。

《白毛女》剧照

《海港》的拍摄,由北京电影制片厂的著名导演李文化出任摄影兼摄制组组长,上海电影制片厂傅超武任导演,刚从干校出来的谢晋任副导演。

《海港》剧照

《海港》剧照

《海港》剧照

《龙江颂》 --  在农村长大的毛主席对农村题材的作品非常关注,,《龙江颂》刚刚杀青,毛主席便急忙调看了电视转播,并大为赞赏,说:“这个戏很好,让水,不争水!龙江精神,这是共产主义风格!你们为五亿贫下中农演了一个好戏。"

《龙江颂》剧照


图文公社
图文故事,带你走进不同的空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