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级的养生(好文)

2024-11-22 13:17   山东  


国学大师齐善鸿说:“所有的病人,疾病的第一发动力量,都来自心中的负能量。”


身体状况,就是心灵状态的反映。


一个人如果长久地处在压抑、焦虑等负面情绪中,必然身虚体弱,精神疲惫。


而心态平和者,往往容光焕发,充满活力。


可见,养生贵在养心。


遇事不较劲,不抱怨,不内耗,就是对自己最好的滋养。


1

不较劲


看过一则故事:


一位颇为古板的老翁,看到不顺眼的人和事,都要评价两句。


有一天,他出门闲逛,碰到了几个唱戏的在街上讨生活。


老翁看不惯别人在大庭广众下卖唱,就上前嘲讽了几句。


对方也不甘示弱,吹拉弹唱统统上阵,轮番把他骂了一顿,看客们也哄然大笑。


老翁气得面红耳赤,胡须直颤,灰溜溜地回家了。


到家之后,他思来想去,怎么也咽不下这口气。


跟人吵架的情景在脑海里过了一遍又一遍,弄得他吃不下饭,睡不好觉,气色也黯淡了许多。


没过多久,老翁就生病去世了。


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不愉快的人和事。


事事较劲,想要争个输赢,只会害了自己。


把心放宽一点,不为小事计较,才能活得安心舒坦。


五代十国时期的宰相冯道,以胸怀宽广被世人称赞。


一次,冯道出使同州,对副使胡饶稍有慢待。之后胡饶便常常借着酒劲,在门外辱骂冯道。


冯道不仅不生气,还把他请入府中,好吃好喝招待。


别人问:“为什么不生气?”


他只说:“胡饶为人不善,以后自有报应,我有什么可怒的。” 


冯道不仅不与同僚计较,对普通百姓也礼让三分。


曾有人牵着一头驴在市场上叫卖,驴脸上挂着冯道的名字。


事情传到府中,下人都面露怒色,想冲出去教训那人一顿。


可冯道却制止了他们,他说:“天下同名同姓的人很多,这可能是有人在为驴找寻失主,有什么奇怪的?”


正是因为心胸开阔,冯道才能官运亨通,历仕四朝十一君而不倒,并以73岁的高龄寿终正寝。


周国平在《人生不较劲》中写道:
人无法支配自己的命运,但可以支配对待命运的态度,平静地承受落在自己头上不可避免的遭遇。
越长大越明白,世界上绝大多数事情,都不能如人所愿。


我们不能左右命运的发展,却可以选择如何应对。


若是斤斤计较,什么事都堵在心口,难免日夜忧思,寝食难安。


对待那些不顺心的人和事,不妨大度一些。


不纠结于过去的经历,不陷于与他人的缠斗,内心平和,余生自然健康顺遂。



2

不抱怨


曾国藩说:“牢骚太甚者,其后必多抑塞。”


抱怨看似是简单的发牢骚,实则却是一种毒药,害人于无形。


知乎网友@齐悦,以前是一个很开朗的人,但与丈夫离婚后,她的生活陷入了泥沼。


上班时,作为公关经理,她要处理各种突发事件,总是忙得焦头烂额。


回到家里,还要独自照顾幼小的儿子。


在双重压力下,齐悦开始了喋喋不休的抱怨。


她常向闺蜜诉说生活里的糟心事,一说就是两三个小时。


直到有一天,闺蜜忍无可忍,对她说道:


“你现在简直是一个怨妇,有一件事让你满意吗?你看看自己都成什么样子了!”


齐悦瞥了一眼镜子,忽然发现:


镜子里的女人,面黄肌瘦,双眼浮肿,像是没了魂一样。


她这才意识到:
长时间的抱怨,让自己面目全非。继续这样下去,问题没解决,人反而会先垮掉。 
于是,齐悦开始调整心态,接纳自己力不从心的事实,并请了保姆来照顾孩子。


几个月后,她彻底变了,不仅在工作和家庭间游刃有余,气色也大好,整个人洋溢着幸福的光彩。


作家詹姆斯·艾伦认为,人的头脑就像是一个花园,放任不管,野草就会横生,精心培育才能长出鲜花。


(图源于图虫创意)


你若心怀怨气,播下再多种子,也是白白浪费心血,一无所获。


只有停止抱怨,生命才能焕发出盎然生机。


民国淑女严幼韵随丈夫在菲律宾生活时,有一晚家里进了小偷,把自己珍藏的首饰和家传之宝都被盗走了。


丢失的财物不仅价值很高,还是他们在异国生活,为自己留下的唯一保障。


面对这样的事情,严幼韵却没有一丝抱怨。


朋友们觉得很奇怪,问她:“难道你不觉得难过吗?”


她说:“本来一切糟糕的事情都有可能发生,但我只丢了财物,我的生命和家庭都没有损失。难过什么呢?”


正是凭着乐观豁达的个性,严幼韵顺利渡过了许多难关,活到了112岁的高龄。


在自己的百岁生日宴上,她仍旧精神抖擞,同别人一起跳舞,谈笑风生。


佛家有言:“烦恼本无根,不捡自然无。困惑本无源,不纠自轻松。”


一个人的心态,就是一味药。


凡事愤恨于心,就像是服下了毒药,生活只会布满阴霾,让你愈发痛苦。


内心开朗清明,则如同一味良药,能治愈一切不开心。


3

不内耗


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张图:


(图源于pinterest)


一个人的脑子里住着一个抱头苦思的小人,她整日愁眉苦脸,把自己弄得很是疲惫。


实际上,这个小人不是别人,正是她自己。


内耗的本质,就是一场自我斗争。


如果不能把脑袋里的“小人”清除出去,就会耗尽所有的精力,最终拖垮自己。


梭罗在年轻时为了专心写作,曾辞去工作,为一家出版社供稿。


他兢兢业业,从不懈怠,却从未得到编辑的赏识。


接连写了许多作品都得不到认可,让他的身心饱受折磨,甚至生了一场大病。


在病床上,看着糟糕的自己,梭罗开始反思为什么会落到如此境地。


回顾过去的经历,他终于明白了:


一切都源于自己的执念。他太执着于得到外界的肯定,迷失了自己。


于是,他开始尝试和自己和解,将自己从怨愤中解放出来。


他清空了心中的不甘,只身一人来到瓦尔登湖。


在这里他读书写作,劈柴打渔。


没过多久,他的病情彻底痊愈,心情平静愉悦,在这种状态下,最后更是写出了《瓦尔登湖》。


稻盛和夫说:“世界上最大的监狱,就是人的内心。走不出自己的内心,到哪里都是囚徒。”


有时候,困住我们的不是现实本身,而是自己的念想。


思虑太重,注定心力交瘁,让我们沦为生活的奴隶。


哲学家托马斯·卡莱尔在40岁那年,写出了自己的第一本书。写完后,他迫不及待地把书稿交给好友穆勒,请他点评。


穆勒看完最后一页,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出去散步平复心情。


结果,就在穆勒离开书房后,一阵大风吹来,书稿落了一地。


送茶水的女佣看到了,以为是丢弃的废纸,便随手投进了火炉。


卡莱尔得知此事后,一下子陷入悲痛之中。


多年心血化为灰烬,他觉得人生失去了意义,整日郁郁寡欢,身体也差点出了问题。


直到有天,他抬头一看日历,惊觉已经过去三个月了。


在这三个月里,自己苦苦执着于一份已经消失的书稿,竟然一事无成。


痛定思痛,他决定忘掉这件事,重新提笔写作。


心中没了羁绊,往日愁云一扫而光,卡莱尔的精神头日渐强盛。他马不停蹄地创作,三年后就写出了巨作《法国革命》。


现实生活中,我们也有过同样的经历:


经历了一次困难,就陷入自我怀疑;遇到了一点挫折,便对生活不抱希望。


结果就是:陷入恶性循环,伤心又伤身。


世间之事,林林总总,纷纷扰扰,看开些,看淡些,便没有过不去的坎。


正如李鸿章晚年所说:
祈寿年无须服药,但愿身无病,心无忧,门无债主,可为地上神仙。
心上无事、身体无病,就是对自己最好的滋养。


从今天开始,停止内耗,不多想,不空想,不乱想。


把心放宽一点,身心愉悦,张弛有度,你就能闲庭信步,从容应对生活带来的病痛与坎坷。



▽ 


2007年,国内引进了美国的一本畅销书《病由心生》。


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位内科医生,他根据自己几十年的行医经验总结出一个规律:


人身上的疾病大约80%都是由心理因素造成的,只有20%左右是因为细菌感染等外来因素所导致。


百病从心起,治病先治心。


放下过去的痛苦,疾病就难找上门;丢掉心中不快,身体才能永葆生机。


正所谓:“物来顺应,事过心宁,可以延年。”


点亮在看,保持内心的安宁,就是最好的养生。

善言晨读
让晨读成为一种习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