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油漆到大漆
夏立军与漆的缘分,可以追溯到他的童年。他自小在姥姥家长大,那是一个木匠世家,家中处处弥漫着木头、油漆的气味和锯刨的声音,耳熏目染,在好奇和淘气的模仿中喜欢上了木匠活儿,那些木头在他的手中逐渐变得生动而富有灵性。然而,命运在1996年的一次出差中发生了转折。在北京故宫的漆器展上,他被那些精美绝伦的漆器深深吸引和震撼,也唤醒了他心中埋藏已久的艺术情结。几经周折,两年后他拜清宫造办处第五代传人柏德元先生为师,正式踏上了漆艺之路。
大漆工艺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之一,自杭州跨湖桥遗址挖掘出土的“漆弓”开始,大漆工艺传承至今已有8000年的历史,流传发展到今天,已囊括漆器、漆画、漆家具、漆工艺品四大门类。它与茶叶、瓷器一道,体现了中国人的生活品位与智慧,文化底蕴丰厚,堪称“民族瑰宝”。
大漆是从漆树上割下来的天然汁,古有“滴 漆入土,千年不腐”之说,讲的是大漆具有耐腐、耐磨、耐热、隔水、绝缘性好,具有千年不褪色的特性,更是在能工巧匠的手里,变幻出五彩斑斓、光泽动人的艺术品。中国漆树资源丰富,约占世界的97%。
相对于漆树产地和大漆工艺艺术家集中的地区,我省起步晚,至今也不过三十多年的历史。夏立军介绍,大漆原料的价格较为昂贵,收割标准严格,有“百里千刀一斤漆”的说法。漆工艺品更是一项繁琐而复杂的工艺,制作周期也较长,一个简单的脱胎漆器需要做石膏胎、裱夏布、刮粗灰、刮中灰、刮细灰、刷初漆、磨亚光、退揩推等数十道工序组成,诸多繁复环节,单单装饰环节还需要上百种工序,通常的作品需要2个月以上的时间,复杂一些的漆器制作周期更是要半年以上。他的得意之作长660厘米、高100厘米的漆画长卷《国漆颂党恩》,56只振翅高飞的丹顶鹤,是用白色、不规则的蛋壳一点一点镶嵌而成;而山脉、长江、黄河、长城等自然景观,则采用了景泰蓝掐丝工艺绘制,并镶嵌了大量珍珠、玛瑙、绿松石等石料颗粒,整幅作品光彩夺目、气势恢宏。这幅作品的创作过程充满了艰辛与挑战,夏立军和他的团队耗时近一年才完成。
夏立军技艺精湛,他成功复制了战国时期的《曾侯乙盖豆》、西汉时期的《君幸酒双耳杯》等一件件古代漆器艺术精品,或造型别致,或华丽贵重,令人叹为观止。在创新上,夏立军认为大漆特有的艺术语言非常适合表现北方的人文、风物特征,因此在作品中融入冰雪、冰灯、白桦、丁香、鹤、太阳岛、松花江、索菲亚教堂等一系列龙江特征,为龙江漆艺注入生机活力。在脱胎、木胎漆器之外,还成功开发出黑陶胎漆器艺术品。他研发制作的脱胎漆器《雪韵冰城》《西施壶》被作为礼品馈赠给12个国家驻华大使。
非物质文化遗产想要走进百姓日常生活,就要不断地融入时代的新特征。8日上午接待完幼儿园的小朋友和家长,夏立军简单擦拭了一下粘在手上的漆痕跟记者介绍,大漆工艺既传统又现代,既精美又实用,完全能被现代人接受并喜爱。要传承这份事业,首先要为“老手艺”找到“新朋友”。
传承非遗也要从娃娃抓起,想后继有人就要年轻化,作为省人大代表的他在“两会”上提出“非遗进校园,大师进课堂”的提案,这一倡议迅速得到了有关部门的积极响应和支持。于是,一场场别开生面的研学活动在金漆艺术馆内如火如荼地进行。不久前,为期一个月的“文化润园”——走进金漆艺术馆研学活动圆满落幕,来自省直六个幼儿园的1600名儿童和家长、100多名老师共同参与了这场文化盛宴。孩子们不仅领略到了大漆镶嵌艺术的工艺之美,更在心中埋下了热爱传统文化的种子。
2019年,金漆镶嵌工艺成功获批黑龙江省级非遗项目,这标志着大漆工艺的传承与发展在龙江大地迈上了新的台阶。作为传承人,夏立军深知肩上的责任与使命。他不仅在黑龙江大学艺术学院担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哈尔滨学院客座教授,还获聘黑龙江省民族职业学院民间民俗技艺大师,致力于将大漆工艺的精髓传授给更多热爱传统文化的年轻人。
此外,夏立军还承接了教育部项目,先后对全国27个省48所高校进行了非遗项目高级研究班培训。接受培训的79名高校老师回到各自的高校后,纷纷在校内开设了金漆镶嵌工艺工艺讲座,并现场演示漆扇、漆画的制作。这些讲座不仅引起了大学生的浓厚兴趣,还吸引了广泛关注。来自福州的一所高校更是将讲座时的“盛况”通过视频发给夏立军,阶梯教室里人满为患,全校师生共同见证了这一传统文化的魅力。而一些外国留学生也对金漆镶嵌工艺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去年开始到现在,夏立军的团队就接待过林大、哈工大、哈工程、黑大以及来自北京高校的俄罗斯、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伊朗等国家的留学生280多名。非遗进校园活动已经建立了从留学生、研究生、本科生、高职、中职、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9个层面的传播体系,尤其是高校,每个学校都至少在5000至10000人,这样传播速度是几何式增长的,他对金漆镶嵌工艺的未来充满希望。
培养268位传承人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民族记忆的生动载体,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与文化精髓。然而,仅仅培养爱好者和消费者显然无法确保这些宝贵财富的永续传承,培养真正的传承人是重中之重。
继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为有着得天独厚的的条件,家族传承是不可或缺的组成,热爱金漆镶嵌工艺的夏立军也不例外。
女儿夏靖涵,自幼在父亲的工坊中嬉戏成长,那些繁复的工具与斑斓的材料是她童年的玩伴。她的小手,在父亲的指导下,学会了勾勒线条、调配色彩、层层上漆、细心打磨,每一道工序都谙熟于心。岁月流转,夏靖涵不仅成长为龙江技术能手,更荣获国家二级技师的殊荣,作品也屡获全国大奖;她的博士研究也深深扎根于漆艺的沃土,目前夏靖涵就职于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在讲台上每天传授的是大漆工艺,播撒着非遗文化的种子,培育着专业的未来非遗传承人。
如果说女儿的成长是夏立军精心培育的果实,那么来自广西百色银行系统的苏颖女士的出现就是意想不到的惊喜。2019年,金漆博物馆迎来一位特殊的游客,她对金漆镶嵌工艺怀有浓厚兴趣。尽管夏立军初时顾虑她的年龄及工作性质可能难以坚持,但她的执着赢得了学习的机会。在夏立军的悉心指导下,苏颖迅速展现出非凡天赋,仅用三天便完成了一件不错的作品。通过考核后,她利用两周年假全身心投入大漆工艺学习。回到百色后,苏颖迅速筹备,建立了工作室并购置了所需工具和材料。在夏立军的线上指导下,她的技艺日益精进,作品屡屡获奖,还用一年多时间独立完成了一件工艺精湛的罗汉床,赢得了夏立军的极高赞誉。如今,苏颖已从门外汉成长为金漆镶嵌工艺的高手,并开始收徒传艺,致力于大漆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截至目前,夏立军与师妹白艳萍一共培养了268名传承人,弘扬了非遗文化,让古代具有皇家风范的“皇家御用品”走向民间,贴近了百姓。而金漆艺术馆在2023 年共接待游客近65万人次,非遗体验3000人次,公益讲解650场次,重点讲解125场次,接待主题教育活动109批次,开展全国职业教育双师型非遗项目培训5期,成为非遗传承的重要阵地。
对于推广漆艺这项非遗项目,夏立军透露,目前正与省内外的一些高校、职业学校洽谈合作,拟设立漆艺技能大师工作室,并在有条件的高校开设漆艺选修课,培养更多的漆艺技能人才;同时还计划在市区周边乡镇学校和特殊教育学校开展“行走中的博物馆进校园”公益宣讲活动,让农村学生和残障孩子也能领略8000年历史的漆艺文化;还计划走出国门宣传非遗文化,让“漆”彩技艺,惊艳时光,惊艳世界。
微光成炬 我身边的文明故事
文明故事征集热线:
15645100388
冰城+客户端参与活动请扫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