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我国各民族共同开拓了祖国的辽阔疆域,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同书写了辉煌的中国历史,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共同培育了伟大的民族精神。”这“五个共同”从疆域、国家、历史、文化、精神五个维度勾勒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完整形式,全面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与发展规律和丰富内涵,深刻彰显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特征,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的理论逻辑与历史逻辑的生动诠释。
各民族共同开拓了祖国的辽阔疆域,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奠定发展空间。“邦畿千里,维民所止。”中华各民族自古就生活在幅员辽阔的中华大地上,各族先民胼手胝足、披荆斩棘,共同开发了祖国的锦绣河山。自古以来,中原和边疆人民就是你来我往、频繁互动,历朝历代的各族人民都对今日中国疆域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近代民族危亡之际,各民族更是勠力同心、齐心协力,以中华民族大义为要,团结一心,共御强敌,坚定捍卫了国家统一与民族独立。在辽阔的中华大地上,既有区域开发,也有整体推进,既有一体发展,也有渐次统合,但中华民族整体始终聚而不散。无论是一统盛世,还是分立对峙,国家统一始终是各民族不变的追求,中华民族整体性始终深蕴于中华民族肌体之中。
各民族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提供共同家园。中华民族先民从新石器时代开始,经历氏族、部族到民族,与此相伴随的社会组织从部落联盟经古国、邦国进入到王国的国家形态。国家是人类组织化进程(包括以“民族”为单位的集群)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必然产物和典型象征,是人类社会跨入文明阶段以后的重要标志,正是在国家强力统合之下,人类步入了以民族群体聚集为基本特征展开一系列社会活动的时代。中华民族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的演进发展,始终伴随着国家形态的诞生、发展与完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从“五方之民”共天下,到“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天下观”,再到秦朝开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历程,历经汉唐气象、宋元韵致、明清风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盛大气象始终有源有流、有根有脉。在中国历史上,无论哪个民族建鼎称尊,建立的都是多民族国家,而且越是强盛的王朝吸纳的民族就越多;无论哪个民族入主中原,都以统一天下为己任,都始终坚持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六合同风,九州共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始终以强大的感召力滋养中华民族的情感,凝聚中华民族的人心,强化中华民族的认同,更加牢固地坚定了国家统一永远是中国核心利益的核心,决定了一个坚强统一的国家是各族人民的命运所系。
各民族共同书写了辉煌的中国历史,为中华民族共同体铸就深层记忆。在幅员辽阔的中华大地上,中华民族形成交融共生、融通一体的整体性历史具象。早在先秦时期,逐渐形成了以炎黄华夏为凝聚核心、“五方之民”共天下的整体格局。秦朝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创立“书同文,车同轨,量同衡,行同伦”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开启了中华民族整体发展的历史航程。汉朝尊崇“大一统”,并将其作为核心政治观念。此后的历朝历代都把“大一统”看作是“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义”。中华民族始终崇尚国家一统、民族聚合,和亲、迁徙、贸易、拓荒以及纷争等,促进各民族各区域交融互动,推动中华民族延绵千年、长盛不衰,共同创造了辉煌光耀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整体记忆。
各民族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共同体赓续文化基因。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形塑过程中,中华文化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华文化是各民族优秀文化的集大成。中华各民族因生活的自然环境不同,产生了多样的文化,在历史的变迁中彼此融通、相互涵化、兼收并蓄,共同促进了中华文化有机整体的形成。在中华民族大家庭里,各民族在文化上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中华文化是在中华各民族文化融汇涵化中生成的共同文化,超越地域乡土、血缘世系、宗教信仰等,孕育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整体性特质。
各民族共同培育了伟大的民族精神,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注入恒久动能。在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农耕文明的勤劳质朴、崇礼亲仁,草原文明的热烈奔放、勇猛刚健,海洋文明的海纳百川、敢拼会赢,源源不断注入中华民族的特质和禀赋,共同熔铸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近代以后,面对亡国灭种的空前危机,各族人民共御外侮、同赴国难,抛头颅、洒热血,共同书写了中华民族艰苦卓绝、气壮山河的伟大史诗。在百年抗争中,各族人民血流到了一起、心聚在了一起,共同体意识空前增强,中华民族实现了从自在到自觉的伟大转变。中华民族精神是各族人民共同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已深深融进了各族人民的血液和灵魂,成为推动中国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今天的中国,是赓续民族精神的中国,需要弘扬民族精神、涵养浩然之气,让中华民族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绽放新的光彩。
(作者系中南民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教授)
编辑制作 | 石建杭
来源 | 中国民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