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马卫军:演了大半辈子鬼子大佐,不改国籍,67岁魂断日本

幽默   2025-01-18 14:20   河南  
演员马卫军:演了一辈子“鬼子大佐”,临终却被骂“滚出中国”?!

你敢信吗?一个把“鬼子大佐”演得入木三分的中国演员,最后却被骂到“滚回日本”?!

这不是娱乐圈的狗血剧,而是真实发生在演员马卫军身上的故事。他67岁去世的消息传来,网友们却反应两极分化:有人唏嘘感慨,有人冷嘲热讽。一个人辛辛苦苦演了一辈子戏,最后却因为他的“鬼子专业户”身份,被误解得体无完肤……这对一个演员来说,真的公平吗?

事情要从头说起。马卫军,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家里穷到连继续读书的钱都拼凑不出来。他父母把他送进了药厂工作,那个年代的药厂可是铁饭碗,别人羡慕得不行,觉得他这辈子安稳了,结果呢,马卫军不干了。他觉得日复一日的流水线生活太无聊了,心里有个声音在叫嚣:我要追梦!我要当演员!

他真的辞职了,去了兰州话剧团。你想想,一个从药厂出来的小伙子,跑进话剧团这种艺术圈,得多不合群?但他硬是靠一腔热爱和死磕的劲头熬了下来。他偷偷观察别人的表演,琢磨演技,甚至连饭都顾不上吃。别人下班休息了,他还在舞台后面练台词。后来,他还是觉得不够,又跑去了绵阳文工团,结果这里更卷,连文化课都要考!马卫军硬是靠啃书本杀了进去。

这里有个细节特别打动我——他第一次演日本军官,日语磕磕巴巴,尴尬到想钻地缝。但他心里倔啊,觉得不会就学!于是,他做了一个让所有人都震惊的决定:去日本!他要去那个国家学语言、学表演,彻底把“鬼子”这个角色演明白。

一个完全不懂日语的人跑到日本,日子能好过吗?马卫军刚到那边,连吃饭都成问题,因为语言不通,他第一天竟然饿着肚子熬过去了……但他是那种不服输的人,一边打零工养活自己,一边埋头学日语。结果,努力的人运气不会太差,他不仅学会了流利的日语,还遇到了自己的爱情——一个在日本生活的中国女孩。他们结婚了,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马卫军为了养家,在日本一待就是15年。

这期间,他几乎没碰过表演,老实说,有点让人遗憾。但人生就是这样,有些梦想会被现实暂时压住,可它不会消失。马卫军的梦想一直在心里烧着,等到女儿15岁,他终于忍不住了,决定回国重新开始。

你能想象吗?一个快50岁的人,重新杀回演艺圈,得有多难?而且国内的环境早就变了,年轻演员一茬接一茬,市场竞争残酷。可马卫军没有放弃,他从最不起眼的小角色开始演起,哪怕是龙套也用心揣摩。他对每一位演员都客客气气地叫“老师”,从不摆架子。后来,因为他流利的日语,他成了抗战剧里的“鬼子大佐”专业户。

观众对他的表演是又爱又恨——你不得不承认,他把日本军官的那种阴狠、狡猾演得太到位了!比如在《中国兄弟连》里,他演的矢内雄二让人恨得牙痒痒,甚至有工作人员说,看到他就想揍他……这不是因为他人有问题,而是他演得太真实了!真实到让人忘了这是个演戏的,直接把他当成了“鬼子”本子。

可问题也出在这里。一些网友开始对他产生误解,觉得他是不是太喜欢演日本军官了?有些人甚至恶意揣测,说他是不是“崇洋媚外”,还有人直接在网上开骂:“滚回日本去!”明明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人,连国籍都没有变过,却硬生生被骂成了“叛徒”。
你说,这公平吗?
最让我难过的是,马卫军面对这些非议,从来没有恶语相向,只是一次次解释自己是中国人,自己只是热爱表演,热爱塑造每一个角色。他还尝试去演一些正面角色,比如在《人世间》里,他演了一个书记,表现得很好,但因为戏份太少,很多人根本没注意到他。
生活对马卫军真是太苛刻了。他一边承受事业上的压力,一边还得面对家庭的牵绊。他长期在国内拍戏,妻儿却习惯了日本的生活方式,尤其是女儿,早就适应了那边的环境。马卫军也不是没想过把家人接回中国,可这一切都太难了,只能维持着“异地家庭”的状态。
后来,他的身体越来越差。有人说,他长期压力太大,靠喝酒缓解情绪,结果酿成了不可挽回的后果。他在日本去世的消息传来时,很多人都不敢相信——那个把“鬼子”演得让人咬牙切齿的人,真的走了。
马卫军值得被记住吗?当然值得。他的演技是毋庸置疑的,他用自己的努力,把一个角色演成了经典。他的爱国之心也从未改变,尽管生活把他逼得走投无路,他依然坚持用表演去打动观众,去传递自己的热爱。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还会有多少人像他一样,为了演好一个角色,花上几十年的时间去琢磨、去钻研?又有多少人能承受舆论的误解,依然保持初心?
看到这里,你会不会也有一些感触?你对“鬼子专业户”这个身份怎么看?你觉得演员需要因为角色被贴标签吗?如果是你,会不会选择像马卫军一样坚持自己的热爱?
欢迎在评论区聊聊,我想听听你的想法!

蜗牛笑吧
每日搜罗全球最热门新鲜资讯:热点事件、生活奇闻、热门文章、热门图片、恶搞趣事......为众多新奇爱好者打造一个休闲阅读的“世间百态,天方夜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