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丨你们春节怎么过?他们可能一顿饭吃三个小时

民生   2025-02-04 16:01   北京  

浙江龙游:民宿展演为县域经济“添彩”

“咚咚锵!咚咚锵!”伴随着欢快激昂的锣鼓声,两头高大威武的硬头狮子在浙江衢州龙游县的大南门历史文化街区霸气登场,整个街区的节日氛围被推向了最高潮。春节期间,特色民俗表演、非遗表演在这个浙西小城接力亮相,上演着不一样的“中式浪漫”。

  据了解,硬头狮子表演是龙游县的17个省级非遗项目之一,该民间表演形式大约出现于清康熙年间,是百姓祈求安康、幸福的一种传统习俗,世代相传至今。

  “为了让市民、游客更好地感受硬头狮子的魅力,我们还专门对表现形式进行了现代化的改编。”浙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邱达贤表示,希望借着新春佳节让更多人近距离领略龙游的民间文化,更期望越来越多的人能亲身参与到表演中来,将非遗技艺传承下去。

  游客戴林美带着女儿一路紧跟着硬头狮子“走街串巷”,她认为这种体验延续了她记忆中的“年味”,“我从小就特别喜欢缠着爸爸带我看硬头狮子表演,现在轮到我带着女儿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了。”

  龙游县自古农耕文明发达,深厚的文化积淀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民俗表演。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各类民间舞蹈队伍如繁星般涌现,数量多达上百支,且每一支都风格独特、别具一格。

  近年来,县域旅游热度持续走高,比起穿梭在热门旅游城市的人群里,错开“人从众”,去往小众县城旅游成为不少人的假期选择。浙江不少县城通过发掘自身特色、打造深度体验“圈粉”游客。以龙游为例,据龙天小镇营销总监牟加秋透露,春节前三天龙天小镇入园游客人次超过1万人,预计整个春节假期小镇客流将达到5万人次。

四川彭州:你们春节怎么过?他们可能一顿饭吃三个小时

对于消防员来说,一顿饭通常只要15分钟左右就够了,但是在1月31日晚,四川省彭州市天彭街道政府专职消防救援站的队员们,一顿晚饭却吃了3个小时,连续出现的警情,三次打断他们的晚餐,晚饭冷了再热,热了再冷。

接到警情后,正在就餐的消防员冲出食堂出警。彭州市消防救援大队供图

1月31日晚上17时40分,是天彭街道政府专职消防救援站晚饭时间。像往常一样,队员们集合列队入食堂,打饭就餐。刚刚坐下不到5分钟,警铃骤响。“彭州市葛仙山镇万年社区杂草起火。”队员们条件反射似的扔下碗筷,冲出食堂,直奔车库,穿上灭火服登车出发。

食堂的餐桌上,横七竖八摆放着碗筷,队员们根本没有吃几口饭菜。“刚开饭他们就出警了,还不晓得什么时候回来,我们把饭菜收起来放到蒸饭车里加热保温,等队员们出警回来能吃上热饭菜。”炊事员柳晓东说。

队员们到达现场后明火已熄灭,先行到场的社区微型消防站用灭火器成功处置了火情,队员们检查确认没有复燃可能后返回。18时14分,队员们回到驻地,先下车的几名队员边脱衣服边走向车库,动作快的队员已来到食堂门口。

“天彭街道商家小区有人跳楼,情绪激动。”一阵急促的警铃响起,刚到食堂的队员马上折返跑向车库,消防车闪烁着警灯立即奔赴现场。刚刚端出的饭菜又端进了蒸饭车。

消防救援人员到场后,发现一名年轻女子因家庭琐事与丈夫发生争吵,一气之下来到了小区顶楼,跨过护栏哭嚷着要跳楼。队员们与公安民警耐心劝说,帮着疏散围观群众,拉设隔离警戒线,铺设救生气垫,做好安全保护措施。半小时后,女子终于放弃了轻生的念头,在消防救援人员的帮助下回到了安全地带。

“这下应该没有啥事了吧?兄弟们,抓紧时间吃饭。”19时27分,队员们再次来到食堂,班长穆小东对大家说。

“消防队吗?我家里跑来一条蛇,有一米多长,在楼梯处横着,我们不敢进屋。”刚端起饭碗,又被警情打断。等队员捕捉完蛇、将其带到野外放生,再次返回营区时已是晚上20时06分……

 福建福州:“花样”新春年味浓

正月初六,记者走访福州多家花店发现,在商铺门口,蝴蝶兰、冬青等色彩明艳、寓意吉祥的年宵花被摆放在显眼位置,供顾客挑选。

在福州通湖路的一家花店,店员正为顾客制作以麦穗为主题的花束

在鼓楼区通湖路的一家花店,店员正忙着为顾客制作一捧以麦穗为主题的花束。“金黄色的麦穗象征着丰收,谐音为“大卖”。顾客希望通过这束花送出祝福,寓意新的一年红红火火。”据介绍,今年店里的蝴蝶兰依旧是销量“顶流”,因其花期较长,寓意美好,成为春节期间消费者的“心头好”。除了热门的蝴蝶兰、冬青、水仙花等,店内还适时推出创意干花福桶等新产品,消费者们不仅能在线下挑选购物,也可在线上通过微信图片咨询,定制属于自己的个性新年花束。市民黄女士告诉记者,每年春节前后,她都会提前选购几盆花,摆放在客厅和阳台,“花开富贵,过年嘛,图个寓意吉祥。摆上鲜花,一家人都对新年充满了期待。”

不少顾客选择购买鲜花花束,走亲访友

如今,传统花卉正焕发着新活力。除了线上线下销售方式的改变,偏好小清新的年轻人也在重新定义着“新潮年花”,素色、浅色的花束贴近新的审美需求,打破了以传统年宵花多为红色、紫色为主的局面。从“年宵花”的创新设计到多元表达,这些变化不仅彰显了市场活力,更为节日文化和现代生活添上了生动的注脚。温暖的新春佳节仍在继续,街边的花市正热闹非凡,一朵朵鲜花寄托着人们的美好祝愿,在这个春天盛放“幸福年味”。

  河北雄安新区:回迁房中幸福年

2月1日,雄安新区容西片区馨水东湾小区5号楼回迁群众康大水一家在新居欢聚一堂,分享喜悦与希望。河北日报记者刘光昱摄

2月1日,农历正月初四,雄安新区容西片区馨水东湾小区5号楼回迁群众康大水家里,大红“福”字高挂,美味佳肴摆满了餐桌。这是康大水一家在回迁新房里迎来的第一个春节。
“除夕那天,玉水社区工作人员还给家里送来了剪纸窗花,给我们拜年呢。”康大水笑着说。
玉水社区工作人员付岳介绍,今年春节前,容西片区的许多回迁居民早早地搬进了新房,在新房里过大年成为很多回迁群众新年里的大喜事。社区工作人员也纷纷在节日里走访新入住的居民,给邻里街坊拜年,了解居民需求,让回迁群众满意地在新房里度过第一个春节。
康大水和老伴儿住的是120平方米的新房,儿子也住同一个小区。去年9月,一家人拿到新房钥匙,11月就搬进了新家。“新房宽敞亮堂,屋里特暖和,你看,花儿都提前开了!”康大水指着客厅茶几上两盆开得正旺的水仙花说。
搬了新家,康大水说,小孙女上学步行也就是几分钟的路程,特别方便。不仅如此,社区还经常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义诊、包饺子……通过参加社区活动,邻里间的关系越来越亲密。
同样,在雄安新区容西片区瑞学园2号楼里,回迁居民牛汉丰和爱人在新居也张罗了一大桌子饭菜,跟父母亲及一大家子亲戚吃着团圆饭。
“在新房子里过年,老人们也格外地高兴。”牛汉丰说。他家的新房是在1月17日才拿的钥匙,办好了交房手续没几天,一家人就搬了进来。
“把老人和亲戚都接到新房子里过年,一家人热热闹闹的,别提多喜庆了。”牛汉丰说。
“你看墙上那幅画,年前刚挂上的。”牛汉丰指着屋内挂着的《五牛图》剪纸卷轴说,这是艺术品,平时舍不得拿出来,今年春节挂起来,希望往后的日子,就像这幅画一样红红火火,充满奔头。

  安徽阜阳:吴寨的幸福“菇”事

     

“再清点一下,确认好件数。”1月26日凌晨3点,安徽省阜阳市颍东区吴寨居委会却灯火通明,第一书记陈瑞依然忙碌在电商中心。这一晚,满载新春定制礼包的货车趁着星夜启程,将吴寨特色农产品投递到千家万户的门前。
这个礼包关系吴寨的“经济命脉”,里面究竟有什么?陈瑞打开礼盒让大伙看了个究竟,最吸引人的就是被他双手捧在掌心的花菇,有拳头大小,肉质厚实、纹理清晰。
“咱们吴寨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益达到160万元,相比2023年增长了14%,能有这成绩,这蘑菇可‘撑’起了大梁。”陈瑞介绍起村里的这个致富宝贝,顿时精神抖擞。

2024年6月,陈瑞作为安徽省第九批选派干部,来到吴寨担任党委第一书记,同时他也是安徽省财政厅定点“双包”帮扶派出的第四任驻村工作队队长。2014年以来,吴寨经由基础设施改善、实施项目带动,已经从一个“贫困村”转变为一个“百万村”。接过前任驻村干部手中的接力棒,思索如何持续带领乡亲们致富,陈瑞肩上挑起了重担。
村子靠什么来发展?陈瑞在村子里走访了一圈,和大伙共同选中了香菇,“原先的吴寨是什么都种一点,玉米、西兰花、香菇、碧根果等等。我们选中香菇进行产业升级,一来是村民们有种植基础,二来是它的附加价值高,初加工比较方便。”

2024年,吴寨村新建了占地25亩的香菇大棚和配套设备,引进农业企业,专业化发展香菇种植,高标准大棚带动了村集体和近50名群众就业增收。

陈瑞介绍,吴寨村积极打造“小而美”“特而精”的区域公用品牌,申请注册多个农产品商标,产创“云上吴寨”名片。“颍水之乡·云上吴寨”礼包里,经过加工的香菇酱和香菇脆,成为客户眼中的“香饽饽”。

而这份礼包中,还藏着其它惊喜——河北村的鸭蛋、曹庄村的黑木耳、杨桥居和李土楼村的粉丝、任海村的麻油等等,“消费者想要的不只有香菇,于是我们就同周边村庄一起抱团发展,共同把颍东区的特色农产品品牌打出去。”

在“云上吴寨陈队长”的微信视频号中,陈瑞在推介吴寨村的香菇;在“乡村振兴直播间”中,陈瑞亲自上阵为颍东区的特色农产品代言。这个年关,大量订单涌向吴寨村,包装好的礼盒不但堆满了电商中心,陈瑞还打开大门把自己的住所借给村子存放礼盒。

对吴寨村的下一步发展,陈瑞有明确计划,“我们还想继续在蘑菇上下功夫。”

村子里,羊肚菌的大棚已经搭了起来,村民的致富“菇”事马上迎来新的一章。围绕香菇等品种,探索研学康养等沉浸式体验,从小切口做深农文旅的文化“菇”事也在筹备,“一产优、二产强、三产旺”的融合发展格局即将在吴寨村展开。

“村庄越建越好,才能吸引更多人返乡创业,吸引更多人投资兴业,吸引更多人来乡村打卡体验。”陈瑞说。



来源:微观三农综合整理
编辑:徐锋
监审:郭平稳、蔡薇萍
投稿邮箱:wgsntg@126.com

微观三农
农业农村部主管、中国农村杂志社主办。本号已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投稿邮箱:wgsntg@126.com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