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龙游:民宿展演为县域经济“添彩”
据了解,硬头狮子表演是龙游县的17个省级非遗项目之一,该民间表演形式大约出现于清康熙年间,是百姓祈求安康、幸福的一种传统习俗,世代相传至今。
“为了让市民、游客更好地感受硬头狮子的魅力,我们还专门对表现形式进行了现代化的改编。”浙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邱达贤表示,希望借着新春佳节让更多人近距离领略龙游的民间文化,更期望越来越多的人能亲身参与到表演中来,将非遗技艺传承下去。
游客戴林美带着女儿一路紧跟着硬头狮子“走街串巷”,她认为这种体验延续了她记忆中的“年味”,“我从小就特别喜欢缠着爸爸带我看硬头狮子表演,现在轮到我带着女儿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了。”
龙游县自古农耕文明发达,深厚的文化积淀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民俗表演。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各类民间舞蹈队伍如繁星般涌现,数量多达上百支,且每一支都风格独特、别具一格。
近年来,县域旅游热度持续走高,比起穿梭在热门旅游城市的人群里,错开“人从众”,去往小众县城旅游成为不少人的假期选择。浙江不少县城通过发掘自身特色、打造深度体验“圈粉”游客。以龙游为例,据龙天小镇营销总监牟加秋透露,春节前三天龙天小镇入园游客人次超过1万人,预计整个春节假期小镇客流将达到5万人次。
四川彭州:你们春节怎么过?他们可能一顿饭吃三个小时
接到警情后,正在就餐的消防员冲出食堂出警。彭州市消防救援大队供图
1月31日晚上17时40分,是天彭街道政府专职消防救援站晚饭时间。像往常一样,队员们集合列队入食堂,打饭就餐。刚刚坐下不到5分钟,警铃骤响。“彭州市葛仙山镇万年社区杂草起火。”队员们条件反射似的扔下碗筷,冲出食堂,直奔车库,穿上灭火服登车出发。
食堂的餐桌上,横七竖八摆放着碗筷,队员们根本没有吃几口饭菜。“刚开饭他们就出警了,还不晓得什么时候回来,我们把饭菜收起来放到蒸饭车里加热保温,等队员们出警回来能吃上热饭菜。”炊事员柳晓东说。
队员们到达现场后明火已熄灭,先行到场的社区微型消防站用灭火器成功处置了火情,队员们检查确认没有复燃可能后返回。18时14分,队员们回到驻地,先下车的几名队员边脱衣服边走向车库,动作快的队员已来到食堂门口。
“天彭街道商家小区有人跳楼,情绪激动。”一阵急促的警铃响起,刚到食堂的队员马上折返跑向车库,消防车闪烁着警灯立即奔赴现场。刚刚端出的饭菜又端进了蒸饭车。
消防救援人员到场后,发现一名年轻女子因家庭琐事与丈夫发生争吵,一气之下来到了小区顶楼,跨过护栏哭嚷着要跳楼。队员们与公安民警耐心劝说,帮着疏散围观群众,拉设隔离警戒线,铺设救生气垫,做好安全保护措施。半小时后,女子终于放弃了轻生的念头,在消防救援人员的帮助下回到了安全地带。
“这下应该没有啥事了吧?兄弟们,抓紧时间吃饭。”19时27分,队员们再次来到食堂,班长穆小东对大家说。
“消防队吗?我家里跑来一条蛇,有一米多长,在楼梯处横着,我们不敢进屋。”刚端起饭碗,又被警情打断。等队员捕捉完蛇、将其带到野外放生,再次返回营区时已是晚上20时06分……
福建福州:“花样”新春年味浓
正月初六,记者走访福州多家花店发现,在商铺门口,蝴蝶兰、冬青等色彩明艳、寓意吉祥的年宵花被摆放在显眼位置,供顾客挑选。
在福州通湖路的一家花店,店员正为顾客制作以麦穗为主题的花束
在鼓楼区通湖路的一家花店,店员正忙着为顾客制作一捧以麦穗为主题的花束。“金黄色的麦穗象征着丰收,谐音为“大卖”。顾客希望通过这束花送出祝福,寓意新的一年红红火火。”据介绍,今年店里的蝴蝶兰依旧是销量“顶流”,因其花期较长,寓意美好,成为春节期间消费者的“心头好”。除了热门的蝴蝶兰、冬青、水仙花等,店内还适时推出创意干花福桶等新产品,消费者们不仅能在线下挑选购物,也可在线上通过微信图片咨询,定制属于自己的个性新年花束。市民黄女士告诉记者,每年春节前后,她都会提前选购几盆花,摆放在客厅和阳台,“花开富贵,过年嘛,图个寓意吉祥。摆上鲜花,一家人都对新年充满了期待。”
不少顾客选择购买鲜花花束,走亲访友
如今,传统花卉正焕发着新活力。除了线上线下销售方式的改变,偏好小清新的年轻人也在重新定义着“新潮年花”,素色、浅色的花束贴近新的审美需求,打破了以传统年宵花多为红色、紫色为主的局面。从“年宵花”的创新设计到多元表达,这些变化不仅彰显了市场活力,更为节日文化和现代生活添上了生动的注脚。温暖的新春佳节仍在继续,街边的花市正热闹非凡,一朵朵鲜花寄托着人们的美好祝愿,在这个春天盛放“幸福年味”。
河北雄安新区:回迁房中幸福年
2月1日,雄安新区容西片区馨水东湾小区5号楼回迁群众康大水一家在新居欢聚一堂,分享喜悦与希望。河北日报记者刘光昱摄
安徽阜阳:吴寨的幸福“菇”事
2024年,吴寨村新建了占地25亩的香菇大棚和配套设备,引进农业企业,专业化发展香菇种植,高标准大棚带动了村集体和近50名群众就业增收。
陈瑞介绍,吴寨村积极打造“小而美”“特而精”的区域公用品牌,申请注册多个农产品商标,产创“云上吴寨”名片。“颍水之乡·云上吴寨”礼包里,经过加工的香菇酱和香菇脆,成为客户眼中的“香饽饽”。
而这份礼包中,还藏着其它惊喜——河北村的鸭蛋、曹庄村的黑木耳、杨桥居和李土楼村的粉丝、任海村的麻油等等,“消费者想要的不只有香菇,于是我们就同周边村庄一起抱团发展,共同把颍东区的特色农产品品牌打出去。”
在“云上吴寨陈队长”的微信视频号中,陈瑞在推介吴寨村的香菇;在“乡村振兴直播间”中,陈瑞亲自上阵为颍东区的特色农产品代言。这个年关,大量订单涌向吴寨村,包装好的礼盒不但堆满了电商中心,陈瑞还打开大门把自己的住所借给村子存放礼盒。
对吴寨村的下一步发展,陈瑞有明确计划,“我们还想继续在蘑菇上下功夫。”
村子里,羊肚菌的大棚已经搭了起来,村民的致富“菇”事马上迎来新的一章。围绕香菇等品种,探索研学康养等沉浸式体验,从小切口做深农文旅的文化“菇”事也在筹备,“一产优、二产强、三产旺”的融合发展格局即将在吴寨村展开。
“村庄越建越好,才能吸引更多人返乡创业,吸引更多人投资兴业,吸引更多人来乡村打卡体验。”陈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