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话·探秘山西蛇文化 | 山西文物上的“蛇”形象

时事   2025-02-03 23:00   山西  


神话传说、三晋民俗、文物故事、 文旅景区。巳巳年味儿,那些与“蛇”有关的故事都在这里!
大家好,我是璟阳。正月初五,《山西话》乙巳年春节系列节目“探秘山西蛇文化”,与您一起分享“文物上的蛇”。
山西文物上的“蛇”形象
今年恰逢中国农历新年的蛇年,“小年”起,山西博物院推出两大蛇年生肖展,邀请海内外观众“博物馆里过大年”。该展以“寻蛇”为主题,通过龙蛇、金蛇、铸蛇、玉虬、画蛇、神蛇、巳蛇、灵蛇等八个版块,对藏于山西博物院的蛇形文物进行全面展示。
蛇,在中华文化中是十分特殊的存在,在十二生肖中排位第六,是中华民族最早的图腾之一。生肖文化中,蛇一直以来都备受瞩目,被赋予特殊地位,是十二生肖中最神秘的动物之一。它在大自然中潜伏遁形,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尽显神秘与灵动,是智慧、繁衍与富贵的象征,凝结着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对于自然和谐、生命轮回的深刻洞悉。展览以数字化手段提取文物中的蛇元素,通过多媒体手段进行展示,动态与静态相结合,使馆藏蛇形文物变得生动有趣,赋予古老的蛇文化新的生命力,引领观众深刻体验“寻蛇”主题的独特魅力。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被视为华夏民族图腾。蛇作为龙的前身,被赋予了小龙的称呼,体现了图腾的传承和演变。蛇常被视为龙化身之一,蛇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些地方把蛇年也称为小龙年,凸显了蛇年与龙年的紧密联系。正是由于蛇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许多文物中也存在着蛇的形象。
山西石楼县的后兰家沟遗址出土了一件青铜蛇首扁柄斗,属于挹(yì)注器,长37厘米,勺径4.8厘米,1957年出土,藏于山西博物院。斗作敛口,鼓腹平底,为罐形。底部一侧伸出扁平的长柄,柄首为镂雕的二蛇戏蛙,极其生动。柄身的装饰为云雷纹的夔(kuí)龙,斗腹装饰着云雷纹的饕餮。

蟠蛇纹镂空鼎
蟠蛇纹镂空鼎,时代为春秋,1965年新绛县柳泉村出土,藏于山西博物院。通高24厘米,口径26.2厘米。此器为最早的失蜡法铸造例证,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其腹饰镂空蟠蛇纹两周,间以绹索纹分隔,别具风格,属晋器中稀有佳作。这件青铜重器上的蟠蛇形象,是中国著名的蛇造型,是文物蛇中的珍品。

兽形觥
兽形觥(gōng),2006年出土,藏于山西博物院。高29厘米,长30.5厘米。方体,龙头盖,腹壁微曲。龙头张口露齿,唇上饰蛇纹,盖上饰龙纹和兽面纹,口沿以下饰花冠凤鸟、长冠凤鸟和弯角龙纹。主体花纹之上又以阴线刻成三层花,豪华富丽。
作为人类所敬畏的灵物,蛇比龙的资格更老。可以断言,在还没有创造出龙形象的时候,蛇就已经成为原始崇拜的对象了:闻一多《伏羲考》认为,龙的主干部分和基本形态都取于蛇,“这表明在当初那众多图腾单位林立的时代,内中以蛇图腾为最强大”。
来源:山西日报
------------------
新媒体编辑:高   
新媒体监制:李河生





石楼融媒
石楼广播电视台是石楼县县级强势媒体,是石楼县委政府宣传的重要舆论阵地,具有主流权威性和广泛的影响。
 最新文章